加息与否——美联储只是市场的跟随者

最近很多媒体又在猜测美联储是否要在六月份加息。对于背着房贷的房奴,从银行贷款的企业家,甚至投资于股票市场的投资者,是不会喜欢听到加息的消息的。然而,对于是否要加息这件事,美联储并没有决定权。是否加息主要取决于美国的经济形势。美联储之所以在去年12月份极为审慎地加息25个基点(万分之二十五),以及很大可能要在六月份进一步加息,主要的目的是为了防范投资过热,以及潜在的通货膨胀风险。按照《联邦储备法》,美联储的首要任务是维持低通胀,在控制合适通胀水平的前提下,第二目标是促进美国的充分就业。

事实上,美国已经实现了充分就业,今年四月份的数据显示美国的失业率只有5%。一个社会任何时候都不可能百分之百就业,除开就业市场波动,一部分正常人员流动,有些人处于找工作的过程中。社会也需要有一定的失业率平衡劳动力市场,同时给已经有工作的人一定的工作压力(不想干,随时有人顶替)。5%的失业率,已经是充分就业了。另一方面,关于投机风险以及潜在的通货膨胀也是实实在在看得见的,下图显示美国住房价格指数(HPI)已经达到2005年的水平(绿线),逼近次贷危机爆发前的峰值水平,部分上涨过快地区已经超过历史峰值水平。综合就业和通货膨胀风险这些实实在在的数据,我觉得讨论美联储要不要加息是一个伪命题。中国人,日本人,房奴,企业家怎么想不重要,有没有人骂也不重要,加息是一定的事情。因为这本质上是一个市场问题,美联储要做的就是根据市场的实际情况调整自己的货币政策。

加息与否——美联储只是市场的跟随者_第1张图片

下面我讲一下为什么说美联储加息是一个确定的事情。按照经典的经济学理论,价格总是围绕价值做波动的。事实上我们人类远不是经济学中假定的理性人,市场常常表现出的不是理性,而是摇摆于极端的乐观和悲观中。打个比方,市场中人们的行为就像钟摆一样,理论上的均衡点在最低点,可是钟摆不是冲到右边的最高点就是冲到左边的最高点,反正就是不在最低点稍作停留。在市场乐观的时候,各种理性的言论都听不进,人们相信房价,股价会涨了再涨,”万点不是梦”,“互联网+“,”一带一路“,”改革牛“各种YY出来的逻辑大行其道。而一旦市场冲到了最高点,没有后续的资金进场推动,又一下子无可遏制地冲向悲观的极端。这个时候,无论央行如何紧急释放流动性,国家如何真金白银地救市,甚至突破底线地禁止做空都遏制不住人们的恐慌。牛顿说他能够预测天体的运行,却预测不了人们的疯狂。这样的故事,反复地上演着。而每上演一次都是一地鸡毛,把很多家庭拖向财务的深渊,也让国家的经济活动紊乱。虽然说只要给足够的时间,通过各种货币,财政手段,这种金融闹剧最终都会平复下来,但是太多的政府都撑不到那一天。在艰难的日子里,民众变得失去理性,现在全球左翼政府大行其道很大程度都是拜08年金融危机所赐。于是为了维护社会稳定,保持经济的平稳运行是至关重要的。央行和财政部是调节经济运行的两大部门,央行主要是调节货币政策,财政部主要是调节税收政策。一般来说,各国都是央行的独立性要更高一些,比较少受政府的影响。当人们开始变得狂热,相信“明天会更好“而激进地投资和消费的时候,央行这个时候就要敲打敲打经济运行的钟摆了,不要让它冲得太高了。而敲打陷入狂热的经济体的一大利器就是调节利率。

利率怎么影响经济了?我们首先要建立一个观念: 那就是货币也是一种商品,借入货币是要付出成本,这个成本就是利率。美联储设置一个基本利率(美国跟我国不一样,美联储不是直接干预商业银行的存款利率,而是通过”联邦基金利率”间接影响商业银行的存贷款利率,这里不做具体区分)。我们知道把钱存给美联储肯定是最安全的,就像我们把钱存给中国人民银行肯定比放在某个城市小银行更安全(只是打比方,央行一般是不开展个人业务的)。假如说人民银行设定了一个基本利率为1%,那么工商银行为了说服我把钱存在它那,它给我的利息肯定不可能比1%低。虽说工商银行也很安全,但是它的安全性比起人民银行总是要差那么一点的。我承担了风险,自然需要有更高的收益来补偿。既然工商银行这种很靠谱的银行的存款利率都不可能低过央行设定的基准利率,那么那些小银行势必要付出更高的利息,假定小银行需要比基准利率高1%才能吸引我把钱存在它那,而不是工商银行。至于企业要发行企业债券融资,经营活动的不确定性太多,风险更高,企业自然要付出更高的利息,假定它们需要比基准利率高5%才能说服我购买他们发行的债券。在央行确定基准利率为1%的时候,小银行为了吸纳存款需要给出的存款利率是2%,而企业通过发行企业债进行融资的成本就要7%。而如果美联储觉得经济太热,有些人把大蒜,大米什么的都炒成了天价,太不像话了。决定收缩流动性,将基准利率提高到10%(这个不是什么夸张,美联储和人民银行12%的利率都有过),这下子,银行给出的存款利率就有11%,而企业发债融资肯定要比银行存款利率高,不然没人买,企业需要给出的利率就要高达15%。这么高的利息对于银行其实没有多少影响,反正它们可以将吸收的存款以超额准备金转存给央行,从央行收取存款利息。而对于企业就是实实在在的成本了,15%的利息成本,很多企业的毛利都没有这么高。在这么高的利息门槛前,很多企业是望而却步的,不会进一步狂热地进行投资。对于个人,如果美联储维持15%的贷款利息,恐怕也不会有多少人敢借这么高的利息去买房买车,这进一步压缩了消费空间,降低企业投资的热情。另一方面,这么高的利息,存钱收取利息是很有诱惑力的,于是居民会选择放弃当前的消费,而提高储蓄率。在高利率的压力和诱惑下,社会上的很多资金会以银行存款的方式被回收了,一方面是贷不出去,另一方面是人们更愿意放弃当前的消费而提升储蓄率。

但是利率是不可能长期定得这么高的。如果长期这么高的利率,我们恐怕就没有苹果,华为等这些伟大的企业。企业家在创业的时候,都是极度缺乏资金的。如果银行的贷款利息高达15%,那么企业开始盈利很薄弱的时候,贷款利息就足以将一家伟大的企业扼杀在摇篮中。即便创业者接受风投,可是很多风投的钱也是来自于银行的贷款,这就势必逼得风投追求更高的资本回报。15%的利息,就是通用这样的大企业也是无法承受的,这就势必让大企业对扩大再生产兴趣寥寥,最终不利于就业和整个社会财富的增加。同时,如果零风险的存款利息带来的收益能有15%,很多资本家对于费劲巴拉地搞风险投资恐怕就没有今天这么热衷了。一个活跃的市场又需要宽松的货币政策来鼓励人们创新创业,敢于去冒险。于是央行的货币政策就需要根据市场情况在加息和降息之间玩杂技般地搞平衡。

在当前全世界人民又开始对美元趋之若鹜,大幅增持美元资产,哭着求着借钱给美帝人民花的时候,美帝人民又开始信心爆棚,开始买买买,股市也多年涨涨涨的时候,你说美联储是不是要通过加息来敲打敲打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加息与否——美联储只是市场的跟随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