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节奏及其他

怀特海《教育的目的》阅读笔记

随想

花了四天时间读完了怀特海先生的演讲论文集《教育的目的》。首先有一点不解,按我所读的版本,此书的英文原文标题是 The Aids of Education,译作「教育的目的」似乎略有不妥。原打算向译者徐汝舟教授求证,但没有找到其联系方式。经过上网求证,并参考译者后记,我认为此标题应为排印错误(Typo),原英文标题实际为 The Aims of Education

要写一篇关于这本书的读后感,必须做好篇幅过长的准备。因为这虽然是一本演讲论文集,文字本身并没有正式学术论文那么高深,但所涉及的主题之大让你在佩服他的高度的凝练能力的同时,也学觉得这样一篇读后感无从下手。针对本文所附的每一条书摘,我都思绪万千,全部撰写成文恐怕要超出原文十倍不止。好在有些想法暂时没有想到如何表达,另有一些想法过于显而易见,毋须过多赘述,姑且挑一些我认为非谈不可的点说说看法吧。不过有一点必须事先说明,在这一部分中,我所讲的怀特海先生的观点,可以看作是我对其观点的理解,如果因为我的智慧愚钝而歪曲了他的本意,我感到抱歉。但同时我必须强调,我个人的这种理解本身包含了价值,哪怕是曲解,所以在质疑我是否正确转述怀特海先生的观点的同时,我更希望大家想想这样的理解本身是否有道理。

怀特海先生把学习分为三个阶段:浪漫阶段、精确阶段及综合运用阶段。

在浪漫阶段我们做得最多的事情可以概况为接触,我们用一种开放的心态接触各种事物,并偶尔做一些系统性的分析,从单纯的接触事实到探索事物间可能的关系本身可以引起某种兴奋,浪漫的情感本质上就是这样一种兴奋。在此,我认为似乎可以对这种所谓的关系做最肤浅的理解,我观察到在生活中我们总是特别热衷与各种八卦事件,而这种讨论八卦事件本身就是对某种若隐若现的关系的探索。我想这并不是怀特海先生的本意,但在此我把这种体验当作是一个特例,至少可以当作是一种类比,我想这样可以让我们更加容易理解这种所谓的兴奋的来源,以及缘何把它称之为浪漫。提到浪漫,就包含着感性,包含着不确定,包含着种种猜测。

而在精确阶段,我们要开始按照一定的条理来对浪漫阶段接触的事实做一些增加和补充,并对浪漫阶段提出的种种可能做一般性的揭示和分析。个人认为,可以把这个阶段概括为从特殊到一般的过程,这有点像逻辑上的归纳——如果用归纳这个词没有把怀特海先生的意思说小的话——只是这个过程中不仅包括的对一般概念的提取,同时也需要对事实做有规律的补充。

而在综合运用阶段,我们重新回归浪漫,但此时我们已经掌握了精确阶段所获取的事实及一般性概念,这个阶段可以看作是一个从一般到特殊的过程。

怀特海先生看来,针对不同的学科,这三个阶段开始的时间和持续的时长都不尽相同,而我们的教育应该是这样一种不断重复的周期。

在讲到这种循环的过程时,有一句话让我动容:

如果教师在满足学生有节奏的渴望方面恰到好处地起激励作用,学生一定会不断地为某种成就而欣喜,不断地重新开始。

这一点让我想到了困扰我的多年的一个问题。早在中学的时候,我就观察到一种现象,很多人非常讨厌鲁迅,非常讨厌阅读类似卡夫卡和塞谬尔这类的外国文学作品,而同时又看到一些学者竭力赞扬他们的作品。我一直在想,这只是个人的喜好问题呢?还是我们的教育中缺失了什么让原本非常精彩的作品变得味同嚼蜡?

我没有一个肯定的答案,但与此同时,我回顾自身的生活和阅读经历,倾向于认为这是我们教育的问题,至少我们的教育要为此承担一定的责任。先让我讲两个故事。

很小的时候,我第一次在大城市喝到一种黑色的汽水,觉得味道苦涩难以下咽,发誓再也不喝。幸运的是,我当时 并不知道这种东西的名称叫可乐,而若干年后,当我所在的小镇也可以买到可乐的时候,我拿起来喝了一口觉得美味异常,一度非常迷恋,我和我妹妹甚至有了「可乐兄妹」的称号。后来一个偶然的时刻,在父亲的提醒下,我才想起这和我小时候喝过的那种黑色汽水是一样的。

第二个故事可能更接近我们今天要讨论的主题。记得在我初中的时候我看到一本书叫《苏菲的世界》。这是无数人推荐的哲学入门书,据说整本书如同童话故事一般,即使是孩子读起来也会轻松愉快。或许是因为我在哲学方面天赋实在有限,我读了无数次这本书的开头,从未有过轻松愉快的感觉,只觉得作者不过是故作浅显罢了。后来一次机缘巧合,我看了这部书改编的同名电影,同样让我觉得云里雾里,但却激起了我重读此书的兴趣,而这一次我觉得无比畅快。这是一本好书,我险些错过了它。

这世界好书太多,就算我们一本接着一本读下去,也必然会错过一些,错过好书这事似乎也没什么好遗憾的。但当时就让我大惑不解的是,为什么同样一种饮料,同样一本书在我人生的不同阶段给我的时候,我的感受却是如此不同。

我对此的解释是,我们的学习梯度出现了问题,把原本应该放在后面学习的内容提前拿到了前面。有些东西,我们必须有了一定人生阅历,才能体会他的美好,有些东西的精妙在于露一藏十,如果我们只看到露在外面的那部分,难免会读不懂。比如我们学习数学,一般总会选择先学加减,再学乘除,如果一上来就学习乘除,可能结果就是看不懂进而产生枯燥乏味之感。也许若干时日之后,学习了加减法,这时反过来看乘除法似乎也不是那么难,而且用起来还是如此方便,会重新学习并使用它。但即便如此,我们失去了第一次学习乘除法的时间,同时我们很可能要在以后的学习中花时间消解第一次学习时产生的负面情绪。

而怀特海先生对此问题的思考更加细致。他不仅指出了问题所在,并给出了应该怎么去学习的顺序,这其实就是他在演讲中反复强调的教育和学习的节奏,以及这个节奏中三个阶段的循环。

关于学习的先后顺序,这本书还谈及了我的另一个困惑。如前面所说,我认为学习应该有梯度,但「梯度」这个词在我国往往理解为由易到难,对此我也未作多想,觉得道理上也应该如此。但怀特海先生认为「有些最难学的东西必须先学,因为人的先天秉性规定如此,也因为这些本领对生活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并给出两个让我无法反驳的例子:一个呱呱坠地的孩子从什么都不知道开始学习口语,这比之后学习的很多东西都要难得多;我们学习代数原理也要比微分学早(事实上有些人根本就不会去学微分学),而代数原理着实比微分学难得多。所以他给出了一个他认为合理的安排学习顺序的准则:必要优先原则。当然他也说明,什么东西是必要的也要做细致的甄别。

此外,这本书还有许多触动我的点,比如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第三阶段)的强调和重视,大学的目的等等,但现在这篇感想似乎篇幅已经超出预期,不如就此打住。在本文的后半部分,我摘抄了一些精彩语句,不过带有强烈的主观偏好,也必有断章取义之嫌,如有任何疑问,还请以原书为准。

书摘(分章节)

一 教育的目的

  • 文化是思想活动,是对美和高尚情感的接受。支离破碎的信息或知识与文化毫不相干。一个人仅仅见多识广,他不过是这个世界上最无用而令人讨厌的人。我们要造就的是既有文化又掌握专门知识的人。
  • 在众多的科目中学则一小部分进行教授,其结果是,学生被动地接受不连贯的思想概念,没有任何生命的火花闪烁。
  • 儿童从一开始接受教育起,就应该体验发现的乐趣。
  • 教育有用,因为理解生活是有用的。
  • 再也没有比轻视给青年人带来更严重的危害了。
  • 证明(从狭义上说)和评价,这两个过程并不要求在时间上严格地分开,两者几乎可能同时进行。但因为任何一个过程必须有优先性,因此应该优先考虑评价过程。
  • 教育是教人们掌握如何运用知识的艺术。
  • 在教育中就像在其他领域中一样,那条宽广却又危险的路通往一个糟糕的地方。
  • 我可以顺便说一句,一个学生在任何考试中要直接回答的每一个问题如果不由他的老师设计或修改,这种教育制度是没有发展前途的。
  • 当你凭据经验来分析教育的中心任务时,你会发现,圆满完成这一任务取决于对多种可变因素做精妙的调整。这事因为,我们是在与人的大脑而不是与僵死的物质打交道。
  • 人的大脑从来不是消极被动的;它处于一种永恒的活动中,精细而敏锐,接受外接的刺激,对刺激作出反应。你不能延迟大脑的生命,像工具一样先把它磨好然后再使用它。不管学生对你的主题有什么兴趣,必须此刻就唤起它;不管你要加强学生什么样的能力,必须此刻就唤起它;不管你的教学给予精神生活什么潜在价值,你必须现在就展现它。这是教育的金科玉律,也是一条很难遵守的规律。
  • 我极力主张的解决方法是,要根除各科目之间那种致命的分离状况,因为它扼杀了现代课程的生命力。教育只有一个主题,那就是五彩缤纷的生活。
  • 那些蔑视数量理论的优雅的学者是不健全的。与其指责他们,不如怜悯他们。他们在学校中学到的那些零星的莫名其妙的代数知识应该收到轻视。
  • 普通文化旨在培养大脑的智力活动,而专业课程则是利用这种活动。但不应过分强调两者之间这种简单的对立。
  • 在学习中不存在一种课程仅仅传授普通的文化知识,而另一种课程传授特殊的专业知识。
  • 教育所要传授的是对思想的力量、思想的美、思想的条理的一种深刻的认识,以及一种特殊的知识,这种知识与知识掌握者的生活有着特别的关系。
  • 对思想条理的领会是有文化教养的人通过专门学习才能得到的。
  • 它一直在受着这样的训练:理解抽象的思维,分析具体的事实。
  • 最后,应该培养所有精神活动特质中最朴素简约的特质,我指的是对风格的鉴赏。
  • 这样,我们便又回到我们开始讨论的地方,即教育的功用。按风格最完美的意义,它是受教育的文化人最后学到的东西;它也是最有用的东西。风格无处不在。
  • 风格是智者最高的德性。
  • 风格会增加你的力量,因为你的大脑不会因枝节问题而分心,你将更有可能实现自己的目的。风格是专家独享的特权。谁听说过业余画家的风格?谁听说过业余诗人的风格?风格永远是专业化学习的结果,是专门化研究对文化做出的特有的贡献。
  • 我们所说的业余爱好者基本上是这样一种人,他们有鉴赏力,在掌握某种固定的程序化的工作时具有多种才艺。但他们缺乏专业知识赋予一个人的预见能力。我此次演讲的目的,就是提出如何造就具有业余爱好者基本优点的专家。
  • 但教育改革的首要条件是,学校作为一个独立的单位,应有经过批准的课程,而这些课程是由本校教师根据学校自身的需要而设计制定的。加入我们不能保证这点,我们不过是从一种形式主义陷入另一种形式主义,从一团陈腐呆滞的思想陷入另一团同样没有生命的思想中。
  • 一个不重视培养智力的民族注定将被淘汰。
  • 责任来自于我们对事物发展过程具有的潜在控制。当可习得的知识能够改变结局时,愚昧无知便成为罪恶。而崇敬是基于这样的知识:现在本身就包含着全部的存在,那漫长完整的时间,它属于永恒。

二 教育的节奏

  • 不同科目和不同的学习方式应该在学生的智力发育达到适当的阶段时采用。
  • 我认为,在教育实践中,人们在对待这个明确无疑的原理时,并没有对学生们的心理给予应有的注意。
  • 认为较容易的科目应该在较难的科目之前学习,这种观点并不对。相反,有些最难学的东西必须先学,因为人的先天秉性规定如此,也因为这些本领对生活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 数学中最难的部分是代数原理,可是代数却必须安排在比较容易的微分学之前。
  • 有关科目顺序的可供选择的原则是:必要优先原则。
  • 那些有组织才能的愚钝的人,不加鉴别地应用某些科目必优先其他科目的原则,已经在教育中制造了干涸的撒哈拉沙漠。
  • 说到智力的发展,我要用浪漫阶段、精确阶段和综合运用阶段来描述这一过程。
  • 浪漫阶段是开始领悟的阶段。
  • 从接触单纯的事实,到开始认识事实间未经探索的关系的重要意义,这种转变会引起某种兴奋,而浪漫的情感本质上就属于这样一种兴奋。
  • 精确阶段也代表一种知识的增加和补充。
  • 浪漫阶段的事实揭示了可能具有广泛意义的种种概念,而在精确阶段,我们按照有条理的顺序获得其他事实,从而对浪漫阶段的一般内容做出揭示和分析。
  • 我们应该摈弃这种观念:为教育确定一种不现实的遥远的目标。如果教师在满足学生有节奏的渴望方面恰到好处地起激励作用,学生一定会不断地为某种成就而欣喜,不断地重新开始。
  • 这个循环结束时,儿童学会了说话,塔头闹钟的概念已进行了分类,他的知觉也变得敏锐了。这个循环达到了目的,他远远超过了大部分学生在大多数教育制度中所能取得的成绩。
  • 失败原因在于,这些任务是以一种非自然的方式指派给他们的,没有节奏,没有中间阶段成功所带来的刺激,也没有专注集中。
  • 旧教育的弊病在于对单一的无明显特征的科目给予无节奏的关注。
  • 就「知识」这个词所包含的任何意义来说,婴儿关于世界的最初的知识确实是在第一个循环周期完成后才开始的,这样就引出不寻常的浪漫阶段。
  • 但令人悲哀的是,儿童时代的金色年华却常常笼罩在为应付考试而进行的填鸭式教学的阴影里。
  • 蒙台梭利教育法的成功之处在于,它承认浪漫在智力发展的这个阶段所占的主导地位。
  • 最后,从 12 岁到 15 岁的这三年时间应该主要用在语言上,这样计划便可以取得一个明显的结果,就其本身来说,这个结果是值得的。我想,在这段时间里,如果适当集中地利用时间,那么这段时间结束时,我们可以指望儿童已经掌握了英语,能够流利地阅读比较简单的法语文章,而且完成了拉丁语基础阶段的学习,我是指比较简单的拉丁语语法的准确知识、拉丁语句子结构的知识,以及阅读拉丁语作家的一些内容合适的作品片段,这些片段也许经过简写,常常还附有最优美的译文。
  • 与此(学习科学的浪漫阶段)同时,语言学习的循环周期处于综合运用阶段,在这个阶段,语法和作文方面的严格细致的学习终止了。这时,语言学习限于阅读文学作品,着重于作品的思想和一般的历史背景。
  • 然而,教育的这个阶段所存在的问题太个体化了,或者说,至少可以分解成太多的个案,以至于不可能有普遍通用的解决办法。
  • 对于那些完成义务教育后继续接受正规教育的人来说,大学课程或相当于大学水平的课程属于很重要的综合运用时期。
  • 智力培养是大学教育中的一个方面,在这里,理论兴趣和实际功用相一致。不管你向选图个灌输的是什么细节,他在以后的生活中遇到这种细节的机会是很小的;如果他确实遇到这种细节,那时他也许已忘记了你曾教他的有关此事的情况。真正有价值的教育是使学生透彻理解一些普遍的原理,这些原理适用于各种不同的具体事例。在随后的实践中,这些成人将会忘记你教他们的那些特殊的细节;但他们潜意识中的判断力会是他们想起如何将这些原理应用于当时具体的情况。直到你摆脱了教科书,烧掉了你的听课笔记,忘记了你为考试而背熟的细节,这时,你学到的知识才有价值。你时刻需要的那些细节知识将会像明亮的日月一样长久保留在你的记忆中;而你偶然需要的知识则可以在任何一种参考书中查到。大学的作用是使你摆脱细节去掌握原理。
  • 完全渗透你身心的原理与其说是一种正式规范的陈述,不如说是一种智力活动的习惯。
  • 没有人在做一件事的时候,他掌握的知识会清晰自动地出现在脑海里。智力培养不过是人在行动时大脑以一种令人满意的方式进行运转。学习常常被说成是这样一种事情:就好象我们在注意看着我们读过的所有书籍的翻开的书页,然后当机会出现时,我们选取正确的那一页,大声地向世人朗读。
  • 大学的目标是把一个孩子的知识转变为成人的力量。

三 自由与纪律的节奏

  • 理想的逐渐消失可悲地证明了人类的努力遭受了挫折。
  • 当理想降低到实践的水平时,其结果便是停滞不前。
  • 我们必须接受这样一个无法回避的事实:上帝创造了这样一个世界,其中众多的知识主题绝非一个人所能够掌握。罗列每个人都应该掌握的各种科目,用这种方法来对待这个问题是毫无希望的。
  • 你不掌握某些基本知识就不可能聪明;但你可以很容易地获得知识却仍然没有智慧。
  • 智慧是掌握知识的方式。它涉及知识的处理,确定有关问题时知识的选择,以及运用知识使我们的直觉经验更有价值。这种对知识的掌握便是智慧,是可以获得的最本质的自由。
  • 通往智慧的惟一的道路是在知识面前享有自由,但通往知识的惟一途径是在获取有条理的事实时保持纪律。
  • 我的主要观点是,教育的开始阶段和结束阶段的主要特征是自由,但是有一个纪律占主导地位的中间阶段,这时自由从属于纪律。
  • 我并不是说我们可以安然无事地沉溺于当前娱乐的诱惑中,我的意思是,我们应该寻找那种符合自然发展规律的模式,而它本身又是令人愉快的。
  • 空泛无益的知识是微不足道的,实际上是有害的。
  • 不加区别的纪律使大脑变得麻木不仁,因而无法达到实行纪律的目的。如果你经常接触从中学和大学毕业的年轻人,你很快会注意到那种头脑迟钝的人,他们所受的教育便是掌握死板的知识。
  • 在这里,奇妙支配一切,破坏奇妙的人应该受到诅咒。毫无疑问,这个发展阶段需要帮助,甚至需要纪律,必须细心选择大脑活动的环境。
  • 在教师的观念里,儿童是被送到望远镜前去看星星;但是,在那个儿童看来,他得到了机会可以自由地观察那一片灿烂的星空。假如对强加给儿童的这种习惯做法不进行改变,即使是最愚笨的孩子,他的天性也会拒绝吸收外界陌生的知识材料。
  • 如此不适当地延长这个十分必要的发展阶段,其结果是培养了大量的书呆子,只有少数学生,他们天生的兴趣和爱好没有被毗湿奴的车轮碾碎。
  • 我坦率地承认,如果浪漫阶段安排得较好,那么第二阶段的纪律问题就不那么明显,那时儿童们就知道如何去完成他们的工作,他们就想把工作做好,对他们所做的各种事情就可以放心。
  • 我坚持认为,就纪律本身的重要性而言,惟有自我约束才是纪律,惟有btsgo享有广泛的自由才能得到这种纪律。
  • 直言之,除了极少数有天分的教师外,我认为不可能使全班学生在精确方面充分发展而不或多或少削弱他们的兴趣。很遗憾,我们面临这种两难的选择:首创精神和训练缺一不可,但训练又往往会扼杀首创精神。
  • 从这个意义上说,教育应该以研究开始,以研究告终。毕竟,教育从整体上说不过是使受教育者做好准备,去迎战生活中的各种直接经历,用有关的思想和恰当的行动去应付每时每刻出现的情况。教育如果不以激发首创精神开始,不以促进这种精神而结束,那必然是错误的教育。因为教育的全部目的就是使人具有活跃的智慧。
  • 如果在比较小的年纪被反复灌输精确的科学知识,就会扼杀学生的首创精神和求知兴趣,使学生不可能理解科学题目的丰富内容。
  • 人类文明的伟大宗教从一开始就反对将道德规范作为一套独立的禁律向人们反复灌输。道德,就这个词的否定意义来看,他是宗教的死敌。保罗指责律法,福音书激烈反对法利赛人。
  • 教师具有一种双重作用:他以自己的人格和个性激起学生的热情,同时创造具有更广泛的知识和更坚定的目的的环境。
  • 在现代教育中,我们是否对艺术的作用给予了充分的重视?
  • 历史向我们表明,艺术的繁荣昌盛是各民族迈向文明之路的首要活动。然而,面对如此明确的事实,我们在实践中却使大众与艺术隔绝。

四 技术教育及其与科学和文学的关系

  • 有一种奇怪的错误观念:如果需要知道的东西比较少,就可能有一种比较完全的文化。
  • 他不是为了解而去发现,他是为发现而了解。
  • 把技术教育与文科教育对立是错误的。不涉及文科的技术教育不可能完美,不涉及技术的文科教育也不能令人满意。换句话说,凡教育必传授技术和充满智慧的想象。
  • 文科课程的教育途径是学习、研究语言,即学习我们向别人转达思想时最常用的手段和方法。
  • 技术教育大体上是训练这样一种艺术:运用知识生产物质产品。
  • 柏拉图式的文化,其有害的一面就在于,它完全忽视了技术教育是作为理想的人完美发展的一个组成部分。这种忽视来自于两种极糟糕的对立,即精神与躯体的对立,以及思想与行动的对立。
  • 很大程度上,通过书本学习所得到的是第二手知识,因此永远不具有那种直接实践的重要意义。
  • 科学所唤起的思维是逻辑思维。今天,逻辑思维可分为两种:即发现的逻辑和被发现物的逻辑。
  • 在传授科学时,应该传授思维的艺术:即形成适用于直接经验的清晰思维的艺术,凭直觉领悟一般真理的艺术,检验先见能力的艺术,以及将普遍真理推广运用于具有某种特殊重要性的特定情况的艺术。
  • 最糟糕的那种科学教育一定是以一种或两种特定科学为基础的,这时教师受考试制度的影响,往往只向学生灌输这些特定学科的狭隘的成果。重要的是,必须不断地发现方法的通用性,并将这种通用性与某一特定应用的特殊性进行对照。
  • 教育要关注的问题是保持主要的侧重点,无论是侧重文学、科学还是技术;同时在不损失协调的情况下,在每一种教育中融入其他两种教育的内容。
  • 适合某一特定工作的车间精加工工序和车间操作技巧,应该到商业性的车间里去传授,不应构成学校课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 文学知识本身并不特别重要,惟一重要的是这种知识是如何学习的。
  • 文学之所以存在,只是为了表达和扩展构成我们生活的那个想象的世界,表达和扩展我们内心的王国。
  • 两种与智力活动有关的愉悦:创造的愉悦和消遣的愉悦。他们并不一定是互相分离的。
  • 无须帮助就可以获得消遣的乐趣,这种乐趣不过是停止工作而已。某种这类纯粹的消遣是保持健康的必要条件。
  • 让那些没有通过放松而恢复活力的工人提高生产速度,这是一种极其有害的经济政策。
  • 同样十分有害的是阵阵爆发性的努力和完全放松期的交替出现。
  • 没有游戏会使松弛消遣显得重要,游戏过度则使我们空虚无知。
  • 在物质世界里,艺术就好像阳光一样。
  • 我们面对的危险是把实际的日常事务看作是邪恶的王国,在那里好像只有突出理想的目的才能取得成功。

五 古典文化在教育中的地位

  • 过去,古典文化在高等教育的各个领域呈极盛之势,那时没有任何东西能与古典文化相抗衡,因此,所有的学生在他们的校园生活中始终浸润在古典文学和艺术中。
  • 人生短促,而大脑适合学习的那段可塑期则更短。因此,即使所有的孩子都适合学习古典文学艺术,也绝不可能保持这样一种教育制度,即把古典文化学者所受的完美训练作为掌握其他知识学科的必要条件。
  • 我不相信今天的父母比他们的前辈更唯利是图。过去,当古典文学艺术是通往成功的道路时,它成为大家普遍学习研究的学科。今天情况已经发生了变化,古典文化处于危险之中,难道不是亚里士多德说丰厚的收入是知识生活指的拥有的附加物?
  • 我们必须记住,知识教育的整个问题是受时间短少的制约。
  • 我的另一个自我会问:如果你想让孩子们学习逻辑,你为什么不去教他们逻辑?难道那不是明显的传统做法吗?
  • 逻辑教科书中的各种一般性的叙述与孩子听说过的任何东西毫无关系。这种一般性的叙述属于大学或接近大学水平的成人教育阶段。你必须从分析自己熟悉的英文句子开始。但是,这个语法学习过程如果延长超过了小学阶段,会是极其枯燥的。
  • 语言体现塑造该语言的民族的精神生活,每一个短语和单词都体现了男人和妇女们在犁地、照料家庭、建造城市时形成的某种习惯性的概念。从这个意义上说,在不同的语言中,词汇和短语之间不存在真正的同义语。
  • 旧传统毫不留情地将最初的阶段用于语言学习,然后依靠流行的文学氛围去获得文学的愉悦和欣赏。在 19 世纪后半叶,其他学科的课程逐渐侵占了可以利用的时间。结果常常是时间浪费在毫无成果的语言学习中。我常想,在英国那些伟大的学校里,许多学生那种令人遗憾的对知识的缺乏热情的表现,其根源就在于这种失败感。
  • 你们可以看看世界上最崇高的诗歌,如果你以蜗牛的速度慢慢地阅读它,那么,美丽的诗歌将不再是艺术作品,而变成了一堆垃圾。想想一个孩子专心阅读他的功课时他大脑的活动:他读到「当……」然后停下来查字典,接着继续读下去,「一只鹰」,然后又停下来查字典,接着还会对句子的结构感到好奇,等等。这会帮助他认识罗马吗?
  • 人类的生活建立在技术、科学、艺术和宗教上,而技术、科学、艺术和宗教是互相联系的,他们来自于人类的智慧。
  • 为什么古代罗马的工程师们没有发明出蒸汽机。……。我把原因归于这样一个事实,罗马人生活在一种温暖的气候环境里,他们没有引进茶叶和咖啡。
  • 谈论有关希腊的书应该在掌握了希腊的直接知识之后阅读。
  • 欧洲总是因为它继承的传统中具有不同的爆发性的特质而分裂,又因为它永远不能摆脱从罗马继承来的那种完整统一的影响而趋于联合。

六 大学及其作用

  • 我选择一所的大学的商学院。我之所以选商学院是基于这样的事实:商学院代表了大学教学实践活动中比较新的发展。
  • 大学存在的理由是,它使青年和老年人融为一体,对学术进行充满想象力的探索,从而在知识和追求生命的热情之间架起桥梁。
  • 想象不能脱离事实:它是阐明事实、使事实多彩的一种方式。想象是这样发挥作用的:它引导出适用于种种存在的事实的普遍原理,然后对符合这些普遍原理的各种供选择的可能性进行理智的思考。
  • 人类的悲剧在于,那些富有想象力的人缺少经验,而那些有经验的人则想象力缺乏。愚人没有知识却凭想象办事;书呆子缺乏想象力但凭知识行事。而大学的任务就是将想象力和经验融为一体。
  • 认为追求生活是因为以狭隘的物质享受为平庸的目的,这种看法是对人性的污蔑。人类以自己天赋的开拓精神,并通过许多其他的方式,宣告这种谎言的虚妄性。
  • 在现代复杂的社会组织中,生活的探险不能与知识的探险分离。
  • 说到文化发展史,我并非主要考虑学者们的生活;我是指那样一些人的充满活力的生活——他们给法国、德国和其他国家带来了人类所取得的各种成就的深深的印记,加上他们追求生命的热情,这构成我们爱国主义精神的基础。我们愿意成为这样一种社会的成员。
  • 有一个巨大的困难妨碍了人们从事各种高级的智力活动。在现代社会,这种困难可能产生危害。在任何一种庞大的组织中,那些比较年轻的新手必须从事这样一类工作:遵照他人的吩咐去做固定的工作。
  • 这种做法的结果是,对一个人职业生涯的成熟阶段来说至关重要的各种素质,往往在他开始做这个工作后不久就被扼杀了。
  • 因此,大学的恰当的作用是用充满想象力的方式去掌握知识。
  • 一所大学是充满想象力的,否则它便什么也不是——至少毫无用处。
  • 教育是训练对于生活的探险;研究则是智力的探险。
  • 对于某些思想极为丰富的人来说,用文字写作或以书面形式阐发自己创造性的思想似乎是不可能的。
  • 在考虑了所有这些情况后,对教师群体总效率的一种恰当的评估方法是,从总体上看它以论文专著形式所体现的在思想方面的贡献。这种贡献应以思想的价值而不是以字数来衡量。
  • 从某种意义上说,《独立宣言》的作者杰弗逊先生有资格被成为最伟大的美国人。
  • 商业与想象力共同兴旺。

自述生平

  • 例如,1885 年我获得研究生奖学金时,几乎能够背诵康德《纯粹理性批判》的部分章节。现在我已经忘记了,因为我早就不再迷恋他了。我从未能阅读黑格尔的著作:我曾经试着开始读他有关数学的一些评论,我认为他的那些见解毫不足取。我愚蠢可笑,但我不打算说明我的道理。

摘自怀特海《教育的目的》,读书・生活・新知 三联书店,2014 年 4 月第二版,徐汝舟 / 译。

郝海龙
2015 年 6 月 8 日

教育的节奏及其他_第1张图片
欢迎用微信扫描以上二维码请我喝咖啡

你可能感兴趣的:(教育的节奏及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