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代新闻媒体人的集体失落?

  十年之后,再次翻开南方日报出版社出版《报道如何深入》,张志安老师著。尽管这时网络媒体萧条落幕,四大门户已落下神坛,自媒体如日中天,不禁感慨万千!

  “你老总如果看到你正在看的书,肯定会惊呼自己选对人了。”

  这句话曾经让我多么多么的激情四情,打满鸡血复活,犹如钢铁侠般的无所不能;在那个互联网阳光明媚的年代,我就是靠着这句话,额外生存了很久很久!尽管现在的我已经远离那个行业,曾经的同行和同事都已经独自创业自立门户,成为雄居一方的诸侯,犹如打开自己尘封多年的记忆,曾经让我又爱又恨的诸多的专题,又重新出现在我的生活中。

  曾经的我是家首屈一指门户网站的小编辑,在那个以军事化管理注称的平台里面,我养成的习惯是手机24小时不能关机,随时随地手机要出现在自己眼睛的视力范围内; 遇到重要的新闻事件,5分名钟必须建立一个专题,新闻标题不能折行,不能超过22个字…等等。我以为我忘记了那些规章制度和案例条款,没想到它已经融入到我的骨子里。

  时代进步形式变化,智能手机的普及让更多的人从电脑屏转战到手机屏。这个转变,让手机用户的阅读习惯大为不同。十年前,一个新闻专题追求快速,深度,丰满和及时,围绕一个主题可以长篇大论洋洋洒洒的进行不同角度的解读,并称之为全面;而手机时代的用户,在乎的只是一个标题,有没有深度无所谓,报道全不全面也不关心,长篇大论的文章反而是没有愿意拜读。有时候觉得一个多月就能做出一篇深度报道的记者都是神,但不曾想到企业也开始考虑人员产出和成本问题,一天产生一篇深度文章,和一天产生10篇文章,这个是个很好确定的选择题。更可怕的是,即是你勤勤恳恳用尽吃奶的劲做出的专题,不受理睬无人关注这才是最要命的,而网络中的上帝们,只关注标题,关注颜值,关注娱乐性。轻轻一句:不喜欢没意思,足可以让你吐血半斗!

  我曾经记得,那时做一个新闻专题的慎重和重视,做什么,做什么主题,讨论会上会争执关天;为达到内容全面的目的,在整个网络上如耗子一般东拉西扯;为了内容多样化,从调查,到组图片,再到专访,再回正反评论,每一个环节都如不可缺少的一个部分;那时,觉得自己的所有付出都有值得的,都有有效的。但没有人有预卜未来的功能,视频可以解决一切,标题可以替代新闻深度解读。

  新闻专业主义在市场逻辑和宣传监管的夹缝中生存,各种的心酸恐怕也只有从业者能体会了。在这个时期,再进入网站的小编辑们,是不会也无法理解曾经的老编们的五味心情。这本书中都是有才华有理想的媒体人,非常不错的从业者的访谈录,验证了新闻专业主义的精英情结。这本书已经面世十年,不知道当年的那些精英们是否都已经转型?也不知道,曾经认为自己可以终身奋斗的事业,刹那间就走到历史的尽头,也许再等到十年二十年之后才能知道,这个选择是不是对的。

  我始终耿耿于怀现在的公众号和过去风靡一时的新闻专题,同样还是在阅读时代,对于阅读的内容发生天翻覆地的变化。这是时代的进步还是曾经那一代新闻媒体人的集体失落?

你可能感兴趣的:(那一代新闻媒体人的集体失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