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自由与束缚的钟摆两端——美国金融业监管(下)

时间的车轮滚滚向前,大家还记得昨天我在演讲开头所引用的格林斯潘所说的话吗?他说: “冒险犯难的意愿,是自由市场经济成长的关键要素。”

进入到80年代末、90年代初,由于里根政府实行的一系列金融和货币改革措施,加上计算机技术的方兴未艾,美国又迎来一个非常好的宏观金融环境,这个时候《1933年银行法》的存在,限制了一些投机和投资活动,商业银行因为只能从事存贷业务,而无法进入投资领域,利润极度下滑。原来泾渭分明的监管体系无法面对新时代的挑战,1991年老布什政府就已经提出了金融监管改革绿皮书。什么是绿皮书?一般而言,绿皮书就是关于乐观前景的研究报告。顺便说一下,白皮书、蓝皮书和红皮书的区别。白皮书是涉及重大政治、经济、外交事件的文件。蓝皮书是第三方独立研究报告。绿皮书就是乐观前景报告。而红皮书则是危机警示报告。1998年发生了一件重要的事情,那就是花旗银行和旅行者集团合并,实际上就打破了银行和保险业的边界,《1933年银行法》在大趋势下名存实亡。

在自由与束缚的钟摆两端——美国金融业监管(下)_第1张图片
(图片源自网络)

1999年,克林顿政府通过《金融服务现代化法案》,这个法案给银行业巨大的松绑,直接废除了我刚才提到的《1933年银行法》的第20条和第23条,银行从此可以从事股票、债券的发行。银行、证券、保险不再泾渭分明,商业银行可以进行证券和保险业的渗透,可以大规模进行投资活动。这一点松绑是不得了的,为什么这么说?因为松绑之后,金融业的利润从整个上市公司利润份额的5%,飙升到40%。美国金融业扩张幅度明显大于实体经济,商业银行不断加入到金融衍生品的盛宴中。再加上一个奉行自由经济政策、相信“经济中加强政府干预是邪恶的”,并且有着高明调控手段的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使得美国进入到一个历史最长的经济增长时期。

美国在90年代一路高歌猛进,金融监管放松,成为华尔街的资本盛宴。可是,可怕幽灵又犹如1929年一样盘旋在华尔街的上空,那就是金融衍生品的泛滥。当商业银行拿掉了锁链之后,他们的自由贪婪的本性又开始不断显露,2008年爆发次贷危机。所谓的次贷危机,大家其实都比较熟悉了,简单说来其实在逻辑上又是重复了1929年的超大金融杠杆的问题,金融危机前,高盛、摩根、美林、雷曼的杠杆率都在20以上,雷曼在2000-2007的8年期间,平均杠杆率高达86。只不过,这种次级债比之前的加杠杆借钱炒股更加隐蔽,层层包装更令监管难以实行,当房价下跌时,这种垃圾债券由于信用不好的贷款人无力清偿,最终演变成了席卷全球的金融海啸,直接导致了雷曼兄弟的破产以及美国国际集团的濒临倒闭,打击范围极为广泛,但注意,虽然2008年的金融危机出现,但无论如何这次金融危机人类已经从1933年吸取了教训,尤其在货币政策上的改变,使得2008年的金融危机没有大量蔓延到实体经济,失业率也不到1933年的一半。这已经是进步。此时,奥巴马政府上台,再次推行了严格的金融监管法律,那就是《多德-弗兰克法案》。这个法案和《1933年银行法》遥相呼应,是自1933年以来,美国改革力度最大、影响最深远的金融监管改革。

在自由与束缚的钟摆两端——美国金融业监管(下)_第2张图片
(图片源自网络)

该法案的目的是为了应对三大风险:

一是监管金融部门(尤其是居民信贷)扩张过快,不进行尽职调查,而贷款给没有清偿能力的借款人,是金融危机爆发的因素;

二是各大银行高度依赖于批发融资,出现问题,背后有美联储承担最后贷款人的角色,银行根本不怕有什么风险,因为始终有人救;

三是各大银行部门过度依赖佣金和手续费收入,各种不合理的收费层出不穷。

因此,该法案推出三项主要内容:

一是扩大监管机构权力,破解金融机构“大而不能倒”的困局,允许分拆陷入困境的所谓“大到不能倒”的金融机构和禁止使用纳税人资金救市,限制美联储的应急借款权。即不允许美联储向私人公司发放紧急贷款,所有贷款计划均需要获得美国财政部长批准方可实施,并禁止破产公司参与紧急贷款计划。

二是设立新的消费者金融保护局,全面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以保证消费者在使用住房按揭、信用卡和其他金融产品时,得到清晰、准确和完整的信息,从而杜绝一些信用卡机构和房贷公司的隐性费用、掠夺性条款和欺诈等不公平行为,切实保护消费者利益;

三是采纳《沃尔克规则》,即限制大金融机构的投机性交易,尤其是加强对金融衍生品的监管。限制大型金融机构的自营交易业务,其内容包括:限制银行和控股公司从事自营性交易;限制银行拥有或投资私募股权基金和对冲基金,其投资总额不得超过银行一级资本的3%;为了避免利益冲突,禁止银行做空或做多其销售给客户的金融产品。

经济学家埃森格林说过一句话,叫做“成功是失败之母”,从金融监管的角度,其实未来的危机是出现在今天的应对之策上面。我们从历史中要看到未来,那就是今天《多德-弗兰克法案》也开始出现问题,任何的监管都是要考虑到成本和效率两个方面的问题。如果一个监管,成本高昂、效率低下,这本身也是对经济运行的巨大损害。就像我在一开始引用巴林说的话:“解药自身可能比疾病更危险,如果贸然阻断一切邪恶,将同时摧毁冒险进取的精神。”特朗普上台以来,在不断发出放松金融监管的信号,可能会在未来将《多德-弗兰克法案》中的某些条款修正、甚至废除,这一点请大家高度注意,因为直接会影响到美股中的银行股板块,如果有修正趋势,对美股中的银行股一定是利好性的消息。

所以,金融监管模式永远不是死水一潭,而是根据不同时期的金融需要,为当下实体经济和现实困境服务的。很多时候,我们喜欢照搬概念,把一个监管体系完全移植过来,而不考虑现实的情况,其实是特别容易水土不服。金融监管的法制化过程,其实是在各种现实困境和危机上的不断突围的过程。

最后,我要跟大家分享的就是,我们要做的始终是两点:

1.坚信根植于历史和了解历史的经济学是才是最好的经济学,多数的未来都写在历史中。在西方世界,金融危机已经存在了600年,资产泡沫或其他类型的金融不稳定性仍将周期性地出现在我们的金融体系中,金融监管永远在自由与束缚的两端摇摆。这就告诉我们要有一个望远镜的视角去看待当下的迷途与困境,我们做各种投资的时候才能非常笃定坚信。

2.就是永远保持敏感,在趋势面前,先人一步。如果2008年大家看到投资银行有这么高的杠杆率,就会联想到1933年,那个时候如果先人一步,将股票等金融资产及时做出一些风险转移,将一些金融产品转为现金或者低风险的产品组合,就可以与趋势共舞,规避风险。

(欢迎关注微博&喜马拉雅:龙虎小轩,长按二维码关注 龙虎小轩 公众号)

在自由与束缚的钟摆两端——美国金融业监管(下)_第3张图片
更多精彩内容 欢迎关注 龙虎小轩

你可能感兴趣的:(在自由与束缚的钟摆两端——美国金融业监管(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