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春秋之二十六
交子是历史上最早使用的纸币吗?为什么会出现在四川?
文 和运超
今天很多人都知道,宋代初期在四川出现的交子被认为是全世界历史上最早出现的纸币,用来取代四川地区普遍流行的铁钱,因为当时铜钱稀少,但基本混用,因两种前重量价值不同,而扰乱了市场。作为一种流通交易的媒介,交子的使用功能真的是我们今天认为的货币吗?为什么它会最早出现在四川?很多人却不一定清楚。
一、交子到底怎么使用的?
今天我们如果去了解“交子”,对它的解释都会冠以世界上最早、中国最早的纸币等等概念。由于这种纸币是以粗麻纸为原料,不易保存,目前尚未发现真正留存下来的交子实物。中国历史博物馆现藏的铜制“交钞”版,已经是金代贞祐年间(公元1213-1217年),是研究宋金时代纸币的唯一实物资料,距离交子产生已经至少100年后。
交子的真正功能在历史上只是一种兑换钱币的凭证,不论是最早出现的四川地区商贾或机构避免带着一吊吊的钱币,当时还没有流通后来俗称的银两。如四川地区铜钱和铁钱的比值不同,基本上是十比一,一枚铜钱相当于十枚铁钱。由于当地铜钱稀少,铁钱大量流通,使用不便。假如一贯铜钱就能完成的交易,却要用十贯铁钱,十分麻烦。有资料记载,当时在四川买一匹好的绸缎或买一匹马都需要两万文铁钱,用铁钱重量达100多斤,相当于背着一个大活人去买东西。
如此,商贾和店铺之间就有了一种新方式,使用纸质“交子”作为一种存款信用的凭证,存款人把现金交付给专门的铺户,铺户把存款数额填写在用楮纸(楮树制作的纸张,今天习惯称构树,其实全国各地都非常普遍,但四川当时多用来做纸张,很多文书、书籍也使用楮纸)制作的纸卷上,再交还存款人,收取一定保管费,这种临时填写存款金额的楮纸券便谓之交子。最开始是地方商贾和店铺之间,有长期比较稳定的合作方自发形成的交易方式。
宋真宗景德年间,以平定茶农王小波、李顺之乱有功的名臣张咏到益州(今成都及周边地区)任职,为了安定四川百姓,为了有序地促进商业流通,对益州地区商贾进行了规范,实行官商联合,有十六家交子铺推行这种凭证,得到官府认可,这种交子基本仿照之前民间流行的交子,只不过印上某州官府的印记,如益州、利州等。规定使用人进行取出钱币的时候,每1000文制钱交30文手续费,很明显并不是今天意义上的货币。“交子”本身不直接参与流通,商人从四川携带“交子”外出到其他州府,仍然需要将“交子”兑换成铜钱、铁钱进行交易,交子的准确性质是相当于现在的支票。
但随着交子的盛行,在民间的确也被一些人私自拿来直接使用过,如十贯就用十张价值一贯的交子,避开兑换环节,等商铺拿到以后另外去兑换成钱币。流行了一段时间就因此产生过造假的官司,一些商铺发现有假兑现困难,由交子引发的纠纷和诉讼逐渐增多,一度造成了危机。
尽管如此,交子的使用对于铸钱量巨大的宋朝,毕竟是一种很变通的形式。两宋时期历来都认为十分富庶,以研究明代财政而出名的黄仁宇就曾认为,不论北宋真宗、仁宗、神宗、徽宗,还是南宋高宗、孝宗、宁宗、理宗等,随便一个皇帝在位期间铸造的钱币都基本能等同明朝全部270年间的总量!可见宋朝当时用钱的规模,同样也能想见民间使用这些钱币的麻烦!
宋仁宗天圣元年(1023),成都增设益州交子务,由京官一二人担任监官主持交子发行,并“置抄纸院,以革伪造之弊”。经过张咏整顿交子,流通大约20年后,的确风靡四川,由于造假而引起了重视,进一步加强使用的监管。为了防范伪造,这时一律改为五贯和十贯两种。再到宋神宗时(1068),又改为一贯和五百文两种。发行额也有限制,规定分界发行,每界三年(实足二年),界满兑换新交子。
事实上,交子的使用范围渐渐超出了四川,当时陕西、湖广、山西、江浙等地也在使用四川发行的交子,因为交子上印的钱数是以四川地区铁钱为标准。因为古代很多钱都混用其他金属,铁钱的标准不等同,铜铅混杂的钱更不同。人们在使用使拿出一吊钱,不能保证全都是铜钱或铁钱,更不能保证都出自四川或河南,也不能保证钱币标准是统一的。理论上当时“度量衡”是一致的,但不同地区为了方便使用和扩大钱量,还是比较混乱。因此,宋代铸造钱多也有这种弊端。
到北宋末的徽宗时期,交子的使用就告一段落,官府重新推出新标准的“钱引”,“钱引”与“交子”的最大区别,是以“缗”为单位。“钱引”的纸张、印刷、图画和印鉴都很精良。但“钱引”不置钞本,不许兑换,随意增发,实际上才初步具备流通的货币功能。
但是到了南宋,南方地区又出现了一种复制四川地区交子模式的“会子”,高宗绍兴三十年(1160)由政府官办设“造会局”,仿照四川的办法发行。会子起源于临安,也称“便钱会子”,本质上也是支票,但会子在南宋境内可以全部流通使用。也就是说,一个人可以带着会子从临安到成都进行换钱交易,比原来的局部地区使用的交子前进了一大步。现存一个东南会子的钞版藏于国家博物馆可以作为参考,但也有一些学者对钞版真假存疑,可能是民间仿制,也可能本身就是假的。因为钞版样式不合文献记载的东南会子形制,钞版图案与字体都很拙劣,不符合宋人的雕版水平。
二、交子为什么会在宋代初期出现在四川
关于交子为什么会于北宋初年首先出现在四川?一直以来都众说纷纭、笔者多年来都坚持认为,但凡重要的历史事件出现都自有规律,归纳一下各家的说法,应该大体明白这的确有一定原因。
交子,肯定不是宋代的四川商人拍脑袋的突发奇想,唐代后期有过一种兑换钱币的先例,就是飞钱。史料最早的证据是唐宪宗元和五年(810)。《新唐书》载:“宪宗时,商贾至京师,委钱诸道进奏院及诸军诸使富家,以轻装趋四方,合券乃取之,号飞钱。”飞钱就是一种方便使用的汇票。其实后来《宋史·食货志》在介绍交子会子时就说:"交子会子之法,盖有取于唐之飞钱"。
我国有不少经济史学家都认同这一观点。傅筑夫先生认为,因为铜钱铁钱的单位价值不高,又体积沉重,不能随身携带,“为解决货币远程流通的困难,唐代商人从实践中发明了一种汇兑办法”。朱契也表示,中国历史学家,向以交钞之制,始于唐之飞钱。刘厚滋更进一步认为飞钱是一种汇票,一曰飞子。其后买飞子者不复支钱,转相授受,乃渐成一种习惯上的通用货币。
但是唐代飞钱出现的原因与宋代交子会子可能几乎相反。唐朝后期屡屡战事频发,商贸总体上比较凋敝,钱币紧张,唐德宗甚至多次下令禁止现钱出境,京师长安屡遭战事,大量商人带了钱到别处贸易,使得长安的钱币更加缺少。至贞元二十年(804)时,还下令市井交易时以绫、罗、绢布、杂货与钱兼用。唐朝后期虽然恢复长安和洛阳的京师地位,但更加依赖川蜀和江南的经济支撑,当时交易的主要商品如绫绢、茶叶、羊马、米粟等,除了牛羊外,几乎都要靠南方。于是京师商人需要大量现钱去南方贩茶,而川蜀和东南的茶商来京师售货后也需要将钱带回去。
唐宪宗是后期最积极有为的皇帝,继位初期就平定西川节度使刘辟的作乱,因为刘辟在韦皋死后企图一人兼并全川的三个节度使职务。唐宪宗一共才在位十五年,就有十二年在平定各地的藩镇,战事频发,进一步造成德宗贞元以来的经费紧张。川蜀地区相对富庶,是支持唐朝京师的重镇,假如没有川蜀在粮食、物资上渊源不断的供应长安,当年能否顺利平定安史是不可想象的,这也是唐宪宗无法容忍刘辟企图独占全川,继位初期就果断出兵的原因。
因为安史以来动荡局势,各地出现大量“虚钱”,以一当十、当三十、当五十,从肃宗在平乱战时期间就已经产生。肃宗乾元年间有财政专家第五琦出于临时举措专门铸造“当钱”,就是一种虚钱。加上以物抵值,进一步促使“虚钱”的流通,完全是当时经济困境的反映,也是唐德宗会更改税法的一个背景。到唐宪宗期间为了恢复市场和加强财政,还于元和六年和十五年进一步调整税额,这就是为什么官府和民间会出现变通交易方式的主要背景。
飞钱的出现虽然和川蜀没有直接关系,但唐朝后期另外有两大背景却和交子的诞生有关。
第一是四川造纸业发达。众所周知交子是纸质,四川的纸业在唐宋时期是巅峰,从东汉中期蔡伦的改进技术传到巴蜀时间非常短,蔡伦被封龙亭侯,位于陕西洋县,造纸术就朝西北和西南传播。唐代前期对造纸的一大变革是利用竹子,巴蜀之地就是盛产竹子的主要地区。唐朝后期成都的造纸非常发达,可以分出高中低不同档次,著名的“薛涛笺”就是高档纸,造纸术的发达是交子出现的一个非常容易被忽视的基础。例如宋代官府后来为了防盗防伪,在交子的印记花式、用墨色泽等方面做了许多技术处理,一如今天的货币,如果造纸和印刷技术不过硬是难以想象的。
第二个背景是唐宋大量富民出现。学术界有一个观点,历史上富民社会的出现就是唐宋时代,虽然大多数老百姓的生活勉强糊口,但毕竟随着商业的发展,尤其南方经济已经开始超过北方,就从唐代后期到宋代出现了大量因商致富的富户,正如同《琵琶行》等写实的诗歌形容那样。随着躲避安史和藩镇,唐玄宗、唐德宗、唐僖宗个皇帝三次往西南巴蜀方向躲避灾祸,大量原本生活在长安、洛阳的有钱人和大姓富户,也纷纷都举家迁徙巴蜀,唐朝后期正是历史上四川外姓人移居的一大高峰,以此奠定了五代两宋四川人文底蕴的空前发达,同时也促成当地生活水准的提高。
除了以上两个重要的背景外,四川其他还有一些辅助的条件。伴随大量富民、富户的出现,推动飞钱以及类似的契券也在唐末和五代相继出现。不管如何,社会上都感觉到单纯使用钱币是不适应促进流通,类似的把现钱存入店铺中换用票据的柜坊也在唐朝后期出现,原本柜坊只是单纯保管财物,发展为保存钱物。从五代到宋,以长安、洛阳波及各地,尤以益州为甚。日本一些学者如早年的日野开三郎就认为,交子的出现是契券票据的延长,而发行交子的店铺——交子户,就是由益州当地的柜坊演变而来。
2019年3月
本文为作者原创,若转载请署名出处,若盗文将追究责任,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