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专科生的学习之路

2010年6月参加高考,语文112分、数学74分、英语114分、文综184分、总分484分,另外独生子女加10分,最终的分数是494分。这个成绩对我来说算是正常发挥,那一年的河北省本科二批的录取线是504分。从初中开始我就偏科,数学的学习不得其法,复读没有信心,三本的学费又较高,所以我选择了上专科。2010年9月4日,我踏上了到小岛的列车,这一下就是七年。

9月6日那天,我参加了来秦职院的第一次班会,其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就是自我介绍。那天是我生日,我记得非常清楚,当时我坐在教室的后数第三排,全程都在纠结自己要不要上去说两句,由于性格腼腆,最终也没有勇气走上去。那次班会之后,也让我觉醒了,我一定要锻炼自己的胆量,好在三年后,我作为毕业生代表站在了报告厅的舞台上,算是弥补第一次班会的遗憾。

我来自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村,大学之前没出过远门。性格内向,不爱与人交流,在刚进大学时我很不适应,但是我知道我需要改变,之后我硬逼着自己竞选了班委,加入了学生会,这样我获取了锻炼自己能力,提升综合素质的机会。现在回想起来,学生干部的经历对我的成长和今后的发展确实起到了很关键的作用。

大一我参加了很多校园文化和社会实践活动,在这一过程中我接触到了来自不同专业,不同系部的学生,我踏实稳重的办事能力也得到了大家的认可。大二时专业课比较多,我们这个专业是需要考过相关资格证才准许毕业的,我边学习报检员考试的内容边做专接本的考试的准备。每天从宿舍四楼下来,耳畔回荡的都是楼道中宿舍打游戏的声音,而我知道我想要的是什么,每天我都会去图书馆找一个安静的角落自习,这种坚持一直伴随我到大学结束。记得大二上学期,放寒假前的几天,宿舍只剩下我一个人,我白天去自习室学习,晚上一个人躺在床上,想象着所谓的未来,其实那时我也并不十分清楚自己想要的究竟是什么,但是我知道自己不能做什么。

与入学时就确立目标的同学不一样,我属于按部就班一类,我尽力去上好每一门课,认真参加每一次活动,真诚与每个同学交往。我坚信努力就会有收获,也一直把这句话当做前行的动力。现在回过头来看,每个人身边都有会存在积极和消极的因素,很多时候我们都会认为外界环境会影响自己的学习,其实并没有那么严重。每个人都是独立的生命个体,有自己的思想和行动力。在成败归因理论中,努力程度是唯一可控的。

我接上本之后,也没有立刻定下考研的计划。我们接本的一个班单独上课,交际面比较窄,周边志趣相同的人太少,我又比较宅,而宿舍却游戏泛滥,只得到自习室去看看书,慢慢地成为了考研大军中的一员。读研期间,我的目标就比较清晰了,像我这样半路出家,底子比较薄,在学习上要更加努力,拿下学位,找到一个工作,现在算是得偿所愿。

这些经历,每一步都是自己做的选择,每一步都可能会影响到自己今后的人生轨迹。我知道自己的起点,所以在前行的道路上,我不敢有丝毫的懈怠。就像王路老师所说的:“在特定的时节因缘下,你的所思所想,一言一行,会将你未来生活的潜在可能开发出来,令它从仅仅是一种可能性,变成你日夜所居的处所,变成你的生活本身。”

我小的时候学习很好,邻居们都夸赞我,其中也应该有奉承的成分。我也觉得自己一定会了不起,长时间地沉浸在这种满满的自信中,后来不知在什么时候,这种信念不知不觉被消解掉了。从一开始以为这个世界上只有自己,到明白自己的天赋其实只能够做一个不错的普通人,然后人就长大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一个专科生的学习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