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威】探寻思维的奥秘 ——读杜威《我们如何思维》

【杜威】探寻思维的奥秘 ——读杜威《我们如何思维》_第1张图片
我们如何思维

杜威的《我们如何思维》一书探讨了人类思维的本质,全书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思维训练的问题”,说明什么是思维以及思维训练的重要意义;第二部分“逻辑的探讨”论述了逻辑概念判断、推理、具象与抽象思维、经验与科学思维方法;第三部分“思维的训练”讨论了如何从活动、语言、观察课堂教学等方面发挥儿童的好奇心、想象力,培养他们科学的思维方法。

关于思维的首要问题是“什么是思维”,杜威总结了四种常见的思维的含义。第一种:凡是脑子想到的都是思维,胡思乱想,心中的闪念,比如“今天天气真热,一会去游泳”;第二种:对于自己未直接见到、听到、嗅到、接触到的事物的想法,如“这根冰棒真好吃,下次还买这种冰棒”;第三种:人们根据某种征象或某种证据而得出自己的信念,信念是人们持有的、确认的、默认的、经过了证实或未经过证实的见解。如“红灯亮了,我得停车了”;第四种:人们用心搜集证据,确信证据充足才形成信念。这一思维过程就叫做思考、思索。如“闪电过后是雷声,这种自然现象背后的原理是什么”。杜威在本书中探讨的主题是第四种思维,因为只有第四种思维才有教育意义,才能引导人们探寻真理。
那么在杜威看来人思维的规律究竟是怎样的?

杜威在本书的第一章的最后一节总结了还原了人的思维的过程。也就是杜威经典的思维五步法的具体阐释。

思维的缘由是遇到了某种困惑或怀疑。思维不是什么自发的燃烧,不会发自什么“一般原则”。总是要有某样具体事物来引发和激起思维。对一个孩子(或是一个成年人)而言,不顾他是否曾经体会过让他烦恼和心绪不宁的困难,就一般性地要求他思维,那就像是建议他靠自身的力气把身体举起来一样,会是徒劳的。【批注:思维第一步、第二步感受问题、界定问题。第一步只有感受到了疑惑、困难和矛盾,才具有思维的动机。第二步是界定问题,这一步常常和第一步结合起来,特别是在日常生活中,因为问题没有那么复杂,所以问题在感受到的时候就已经界定了。】
遇到一个困难,下一步就会联想到怎么办:琢磨初步的处置方案,【批注:第三步提出假设。当问题明确之后,就要提出可能的解决方案,这里关键的思维方式是联想。联想的实质是根据共同要素联结,在很大程度上是打通已知和未知。联想在前三步中都体现得十分明显,在感受问题和界定问题阶段,作为未知的问题是在已知的基础上联想产生的,如果缺乏一定的已知,很难发现未知。】运用某种适合这一具体情况的理论,考虑这一具体问题的解决办法。【批注:第四步进行推理。提出假设只是一种有待验证的可能性,在提出假设和验证假设中间有一个很重要的步骤就是推理。如果说思维追求的是条理性、连贯性和一致性,那么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推理来完成的。系统的推理包括归纳和演绎,它们体现出一种双向性。归纳是从特殊到一般,而演绎是从一般到特殊。】如果没有现成的解决办法,就只能利用现有的资讯联想。那么,什么是联想的源泉呢?显然只能是以往的经验和事先学到的知识。但是,除非他具有此时能想象到的在一定程度上相似的经验,否则,困惑就会依然是困惑。他将想不出任何办法来理清困惑。

如果联想到的见解马上就接受下来,那就是无批判的、最低限度的思维。若是在脑子里再思索一番,那就意味着探求更多的证据和新的资讯,以进一步考虑这一见解。总之,思考意味着在有了一种见解以后先将它搁置一下,在思索一番,这种搁置很可能是辛苦的。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时,最重要的因素就是要养成这样一种态度:肯将自己的见解搁置一下,运用各种方法探寻新的材料,以证实自己最初的见解正确无误,或是将它否定。保持怀疑心态,进行系统的和持续的探索,这就是对思维的最基本的要求。【批注:第五步验证假设。经过数次的归纳和演绎,我们就可以对假设加以验证或修正,也就是作出判断的过程。能不能对假设进行科学的验证,归纳和演绎非常重要。科学的归纳一方面在于筛选证据,包括排除无关证据,收集有关证据,另一方面也可以才有实验的方法创造证据。科学的演绎不是机械地将一般结论运用于特殊案列,而是一个连贯细致的验证和修正过程。演绎往往有一个连续性从序列,在演绎中需要运用概念和一般原理,只有当演绎的结果与观察到的事实相符合时,才能将其视为正确的结论。由此可见,第四步和第五步是一体的,也就是运用推理得出结论。】

在思维的过程中,观察、联想、推理都是交织在一起的。杜威说,思维必须始于具体观察又终于具体观察,这才是完全的思维,观察就是看是否与实际情况相符,因为思维的最终目的就是解决问题。

下面以高中语文的一个诗歌鉴赏题为例,来看看杜威的思维五步法在解题过程中的运用。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11分)
残春旅舍 韩偓
旅舍残春宿雨晴,恍然心地忆咸京。
树头蜂抱花须落, 池面鱼吹柳絮行。
禅伏诗魔归净域,酒冲愁阵出奇兵。
两梁免被尘埃污,拂拭朝簪待眼明。
古人认为这首诗的颔联“乃晚唐巧句”,请指出这一联巧在哪里,并简要赏析。(5分)
第一步感受问题,颔联巧在哪里,并简要赏析。
第二步界定问题,这个问题实际上考察的是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第三步提出假设,运用联想,如何鉴赏诗歌的语言,也就是诗歌的语言用得好,好在哪里?可以联想到诗句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进一步联想到炼字、修辞手法、构思等
第四、第五步进行推理,得出结论。从炼字的角度来看,(演绎)用词巧妙,“抱”“吹”的使用虽然出人意料,却又显得非常自然。从修辞手法的角度看,这句话用了拟人的手法,蜂“抱”、鱼“吹”构思精巧,所以说这一联被称为“晚唐巧句”(归纳)

既然人的思维是有规律的,那么作为教师我们该如何培养、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呢?

任何观察者自身能达到的领域毕竟是狭窄的。在我们的每一个信念里,即使是个人直接认识所得到的信念,也很多是无意中加入了我们听到的或是读过的别人的观察和结论。尽管在我们的学校里,直接观察的活动大大增加了,但教材的主要内容还是从书本、讲演、口头交谈等其他资料得来的。怎样从人和书本传授的知识中获得理智的益处,这是一个最重要的问题。
无疑教学这个词的主要意义,是同传递、灌输别人的观察和推理的结果连在一起的。在教育工作中,过分强调积累知识的理想,其根源在于不适当地突出了学习别人的知识的重要性问题的关键在于怎样把这种形式的学习转化为理智的财富。用逻辑学术语来说,别人经验所提供的材料是证言,即是说,利用别人提供的证据,形成自己的判断,从而获得结果。我们应该怎样对待课本和教师提供的教材,使之成为反省思维的材料,而不是现成的精神食粮——好像在商店里买来的东西——拿来吃掉呢?
——摘自《我们如何思维》,第223-224页

杜威说过,我们要学习的不是思维,而是思维得更好。也就是教学需要做的是将“自然的思维能力转化为经受过检验的专业性思维能力”,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学生的自然天赋,对学生的思维加以引导,让思维更灵活,更深刻,更有条理。

首先,要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好奇心是人类与生俱来的能力,然而,在长大成人的过程中,有些人的好奇心慢慢熄灭。在好奇心方面,教师能做的事学多于教,教师要努力防止学生好奇心圣心熄灭,帮助尚未熄灭之火继续燃烧。“他要设法保护人们的好奇探索的精神,别让它因兴奋过度而衰竭,别让它因日常事务而麻木,别让它因教条灌输而僵化,也别让它浪费于琐碎事务之中。”教师不仅要保护学生原有的好奇心,还应该积极发展学生的好奇心,如对图画书的兴趣转化为对绘画对艺术的兴趣;对积木的兴趣发展成对几何学、对建筑的兴趣;对折纸飞机的兴趣发展成对机械、对物理的兴趣等。
在课堂上,教师应该积极制造困惑,激发出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的思维处于机警和探究的状态,为后面的思维的顺利展开打下基础。发展好奇心最好要创设出“熟悉中的陌生”,处理好“新与旧”“远与近”的关系,只有当难与易之间有适当的比例时,才会出现更好的思维。

其次,让学生经历充分的联想和推理过程。联想常常因人而异,有人思维敏捷,有人反应较慢,教师不应该看到学生课堂反应迟钝就断定他笨,也不能一味鼓励学生快速回答问题,因为反应的快慢是与深浅有关联的。反应慢的学生可能思考问题比较深刻,而反应敏捷的学生可能思考问题比较浅显。教师不能在得到满意答案后,强行中止学生的联想,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深入思考问题的能力。
还有教师上新的内容时,不能忘记学生的生活体验,要由学生自己亲身的体验出发,让学生自己经历归纳的过程,得出概念。如此学生对新的概念才会掌握得更牢固,在运用概念进行演绎解题的时候才能运用自如。

最后要培养学生思维的条理性。对多数人来说,要养成思维的习惯,其首要来源主要是间接的,而不是直接的。在学生的正确思维习惯的训练中,通过实际行动检验推理的方法也不应忽视,行动中有效的经历就是他们的思维条理性的主要来源。适当行动方式的选择和安排有助于培养学生有条理的思维,学生在行动中不断验证自己的想法是否正确,不断修正自己的思维,让思维呈螺旋上升。

杜威认为“教学是一种艺术,而真正的教师就是艺术家。”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天赋资源培养学生的思维的灵活性、深刻性、条理性。教师应该利用教材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不要让教材成为束缚学生的材料。要注意培养学生的独创性,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践行杜威思维五步法的规律,而不是破坏、扼杀学生的独立的思维能力,给学生足够的发展自己的思维的空间。如此才能养成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在思维中的成长中成为一个独立的、有自己的自由思想的真正的人。

2018/7/27

你可能感兴趣的:(【杜威】探寻思维的奥秘 ——读杜威《我们如何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