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书记和他的驻村工作队员

时间从来都是一首诗,在村庄,更为生动而已。从村头到村尾,生活在村子里面的人们則像那一个个的动词,穿越四季,走过时光。而有这样的一种人,从城市,从机关单位不辞辛劳来到了村里,在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中跋山涉水,走村入户甘当绿叶,默默无闻地挥洒着青春与汗水。

在八月这样一个秋风送爽,空气中弥漫出稻花香味的周末,因为选题创作素材的需要,我来到了紧邻赣西北修河源头铜鼓县的这些秀美生态古村落。在有着红色历史文化底蕴的村子里,眼前出现的是时光悠远绵长的画面。

生活在这里的村民仍然保留着原始古朴的生活习惯和居住环境,日子简单知足。在这些村庄,写满了朴实沧桑与春华秋实的故事。在这里,我见到了村里的第一书记和在家的村“两委”班子成员。


第一书记和他的驻村工作队员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我们坐下来打开了话匣子,在他们的娓娓而谈中,让我对第一书记的工作和生活有了一个初浅的感知。

国家统计局铜鼓调查队在三都镇东浒村开展驻村帮扶工作,自脱贫攻坚工作启动以来,队长袁剑波,副队长欧阳文,队员潘瑶瑶、周海滨都怀着对农村、农民的深厚感情,投身于脱贫攻坚战斗中,作风扎实,亲力亲为,赢得了镇村干部及群众的高度认可和赞誉。

    工作队成员都把贫困户当亲人,为他们排忧解难,做到有求必应,倾情服务。贫困户时光仁是一个独居五保户,2017年年底因病需住院,队长袁剑波同志接到电话后,立即放下手中事务,把老人送到医院,为其办理入院手续,安顿好一切,住院期间悉心照顾,无微不至,出院时又忙前跑后,为贫困户办理好手续后亲自开车把他送到家;袁美玉是东浒村五保贫困户,2016年年底因病住院,花费共计84000余元,为了给贫困户报销住院费用,队长袁剑波不顾寒风冷雨,多次往返医保、民政等部门协调报销补偿事宜,帮助争取落实各方面的帮扶政策。最终,住院期间所有费用全部报销到位,实现住院费用个人零负担。 

2017年6月,驻村工作队副队长欧阳文年迈父亲病重,他将老人家送到医院办理好住院手续后,自己随即赶到村上开展扶贫工作,随后几个月父亲因病多次住院,欧阳文都没有在病床前认真照顾过一天。欧阳文今年已经55岁了,本身患有心脏病、腰椎间盘突出等多种疾病,经常靠吃药维持,由于长时间高强度的工作,曾多次腰痛发作,但为了工作,他贴上膏药,绑上腰带,撸起袖子加油干,与队员一起奋战在扶贫一线,扎实的作风得到广大干部群众的高度称赞。

第一书记和他的驻村工作队员_第2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至远亲情 心系扶贫

陈武,华能集团江西分公司职员,2017年4月由省委组织部派任铜鼓县高桥乡英溪村第一书记。从省城来到贫困的农村, 陈武并没有因此产生畏惧,而是与英溪村广大干群一道,紧紧围绕脱贫攻坚大局,坚持“精准把脉”“对症下药”,结合当地实际制定扶贫规划并落地生根,通过多种渠道争取扶贫专项资金。在他的悉心帮扶下,短短一年时间里,一个偏远贫穷的小山村面貌焕然一新。

自担任第一书记以来,陈武一心扑在了扶贫工作上,为了英溪村能够尽早摆脱贫困,一年来走遍了英溪村的各个村组和每户贫困户。2017年年底,家人多次电话告知陈武,说道:“外婆病危,想见见你了”,原本请了两天假的他,刚到家见到病床上的外婆,随即接到了扶贫工作检查组会提前到村上检查的电话,纵使心中有万般不舍,只在家中待了十多分钟的他,毅然决然地驱车赶回自己奋斗的扶贫一线,往返将近六百公里的路程,只匆匆见了亲人一面。

一年来,陈武尽心尽责,为村民办了不少实事。一是解决“三难”。解决了行路难、通信难、用电难。二是改善村貌。通过争取项目资金,使村庄得到亮化、靓化,农村居住条件得到极大改善。三是打造产业。建成油茶林基地,多领域发展产业,确保贫困户能够有稳定收入。谈起陈书记,英溪村的广大村民无不为这位省里来的“湖南伢仔”竖起大拇指,纷纷说道:“现在英溪的路更宽了,景色更美了,陈书记也瘦了,脸上多了几丝皱纹”。

第一书记和他的驻村工作队员_第3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牢记群众初心  不忘扶贫使命

陈宗伟,现为永宁镇副镇长,2016年9月,被组织安排到温泉镇担任综治办专职副主任,根据镇党委政府安排分管扶贫移民工作,在一年多的扶贫工作中恪尽职守,舍小家为大家,取得了较大的成效。

2016年9月,当时扶贫政策尚不明朗,他也刚从县城到基层还不熟悉情况。为尽快掌握相关数据,他白天下村入户,晚上核对数据,凡事亲力亲为,很快进入了角色,打开了扶贫工作局面。10月国扶办系统贫困户数据核对录入,为了按时完成任务,确保不出错不拖全县后腿,他与扶贫专干一起加班加点进行核对,期间连续两个月周末未休息,早出晚归,累了就趴在办公桌上休息,饿了就自己点外卖在办公室解决。有人说:“你都是领导了,安排干部去做就是啊。”每次他都只是笑笑,因为他始终认为,自己不做就不懂扶贫工作的难处,就无法把扶贫工作做实,更别谈把扶贫工作管好。

2017年4月开始,在江西省开展脱贫攻坚整改期间,他平均每天接到帮扶干部的咨询电话不下30个,一些群众到镇上来反映问题都耐心接待,详细解答,同事从没看他因为这些事发过脾气。他与扶贫干部聊天时,常常说道:“扶贫工作虽然很忙、也很累,但涉及到的行业部门众多,是乡镇干部锻炼成长的最好平台,如果大家都能把心放在自己的扶贫工作上,就能从其中找到乐趣。”2017年5月下旬,正值脱贫攻坚整改的关键时期,他和妻子都在乡下扶贫,有一次女儿持续发高烧,在与妻子商量后决定由妻子请假去照顾小孩,尽管女儿连续高烧6天才退,但他从没有向镇党委提过请假的事,反而还加班加点,一心扑在脱贫攻坚整改工作上。

第一书记和他的驻村工作队员_第4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情系贫困户  帮扶一家亲

熊阳,县公安局网安大队大队长,结对帮扶贫困户在温泉镇黄毗村,帮扶的贫困户陈照敏因视力差,基本丧失劳动能力,2017年2月因突患主动脉夹层先后到铜鼓县人民医院、省人民医院和湖南湘雅医院进行手术治疗,医疗费用共计19万余元,为了凑齐医药费,陈照敏年迈的父亲东筹西借,使原本就贫困的家庭雪上加霜。帮扶干部熊阳得知此情况后立刻帮助贫困户开展网上众筹,发动同事、亲友进行捐款,共集得资金24000余元。2017年9月,得知精准扶贫户住院报销比例可达90%后,熊阳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往返黄毗和县城10余次,为贫困户完成医药费报销18万余元,帮助贫困户基本度过难关。2018年1月初,熊阳又主动帮贫困户办理了慢性病症,为贫困户提供了医疗保障。

熊阳的用心帮扶得到了陈照敏家人的高度认可,把他当做亲人看待。目前熊阳正带领贫困户继续按照制定的脱贫规划,同驻村工作队和镇村干部一道,做细做实脱贫攻坚工作,帮助贫困户尽快实现脱贫致富。


第一书记和他的驻村工作队员_第5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村干部有担当  脱贫攻坚有保障

大塅镇公益村为省定贫困村,全村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68户223人。在村两委的不懈努力下,公益村脱贫攻坚工作正有序推进。

建档立卡贫困户张伏生夫妇为独居老人,张伏生本人患有长期慢性病,三个女儿均已外嫁,平时看病多为村两委接送和垫资。考虑到张伏生无法从事体力劳动且无稳定性收入,为保障其基本生活,提高自力更生的能力,2017年村支部书记李琦舰和村主任李洪出资帮其购置了蜂箱并传授养蜂技术,现在张伏生通过养蜂年收入可达9000元左右。

贫困户卢淼泉为易地搬迁贫困户,原住房为土坯结构,由于其本人已经80多岁高龄,儿子智力低下,缺乏劳动能力,每逢雨水季节,村支部书记李琦舰都组织村两委干部修整排水沟,保障老人住房及人身安全。2017年,公益村修建了易地搬迁安置点梦想家园大丘塍小区,卢淼泉是第一批入住的建档立卡贫困户,老人住房安全从此得到了有效保障。

第一书记和他的驻村工作队员_第6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耐心帮带让村干部队伍强起来

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的是干部。来自县安监局的叶长根是永庆村第一书记,他认为自己能为村里做多少件具体的事不重要,重要的是要在自己的带领下,让整个村“两委”班子和村干部提高为民办事的能力和意识。

张琴今年34岁。因为从小身体就不好,2008年3月,经别人介绍,她嫁给同村的陈年光。陈年光是残疾人,患有内风湿,长年需要打针服药。命运给他们带来不公,但也让两个苦命的人紧紧地走在一起,在清贫的日子里互相有了照应。

2009年3月他们迎来了一个新的小生命,生下了一个男孩,生活压力也更大了。张琴身体本来就不好,还要照顾残疾的丈夫,日常还要料理家务、带孩子,这真是黄莲树下挂苦胆。丈夫治病要钱,她的眼睛患有白内障,治病也要钱,小孩吃奶粉还是要钱,钱从哪儿来?

就在他们一家为钱愁眉不展时,村委在了解了她家的情况后,按照评议程序将其纳为低保户。村里干部时常上门看望慰问,这些帮助让张琴夫妇在无尽黑暗中看到了一丝微光。因为夫妻俩治病还欠下了一大笔钱,村委的帮助也只是杯水车薪,日子过得依旧是苦不堪言。

2014年,成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后,有了低保、医疗报销等这些保障,让张琴家的日子渐渐好了起来。不仅如此,扶贫干部还经常上门来了解情况,给他们宣讲扶贫政策,教育他们要依靠扶贫政策做到身残志不残,发挥自己的特长,做到自食其力奔小康。

扶贫干部的话让张琴夫妻感受很深,他们想:“党的各项扶贫政策这么好,我们也不能辜负政府对我们的帮助,我们要努力战胜疾病,积极配合扶贫干部找出路。”

带着对生活的新希望,2016年2月,他们迎来了人生的转折。在扶贫干部的引导和联系下,两人一起来到了集镇上的相城燊俪鞋厂工作,每天的工作就是进行鞋面加工,画线、换一个、继续画线。重复又重复这样机械无聊的事,他们一做就是5年。张琴眼睛患有白内障,盯一个地方久了总是看不清,他丈夫的双手也因风湿肿大经常疼痛到做不了事,尽管这样他们依旧还是咬牙坚持。

上班后,他们夫妻俩经常骑着一辆三轮车风里来雨里去,即使生病也会坚持上班,在厂里货比较赶的时候,他们主动留下来加班加点地干活,甚至有时货多做不完他们还会把货带回家,在家里继续加班干活。他们所做的这一切都只是为了多赚一点钱,给儿子创造更好的生活条件。

喻金凤从建厂时就一直在这上班,对张琴夫妻俩也非常熟悉。“他们来这已经5年了,夫妻俩人很踏实肯干,看到我们需要帮助时也会力所能及地帮助;而且做事特吃苦,陈年光做事时间长了双手时常发痛,我们都劝他请假休息,但他总是休息一会就接着干活。”

2016年底,他们每人的月薪从刚进厂的700块涨到1000多,当年两人务工总收入就达到18000多元。加上扶贫的各项政策落实,一年共有26000多元,这远远超出了国家脱贫线。

“于是当年,我们主动和村委商量申请脱贫,想把政府的好政策留给更需要的人。”陈年光有些腼腆地说道。现如今,他们每人每月的工资有2000多元,货源多时达3000元,一家人的生活水平提高了不少。

看着儿子一天天地健康成长,他们觉得所做的一切都很值得。今后孩子的成长和教育肯定要更多的花销,为了这个小家庭,他们表示将更加努力地工作。

其实贫困和残疾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甘愿贫穷被打败。陈年光感激地说:“我们要感谢政府的好政策,帮我们家度过了难关;感谢村里的扶贫干部,帮我们找到工作。我们相信,只要勤劳肯干,生活一定会越来越好的。”从他的感恩言语中,我们看到了夫妻俩身残志坚、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祝福他们!

“和老百姓打交道,你要走进他们的心里,真正替他们着想,你的真心百姓能看得见。叶长根经常对工作队员和村干部这样说。

一次入户走访中,叶长根了解到村民邱凤兰的l儿子身体患有血小板,腿骨头坏死等疾病需要做截肢手术,不然会有生命危险。由于家庭困难,一直得不到有效治疗。“见群众有困难,长根书记立即向县民政局申办了贫困家庭户并伸出了援助之手,号召大家为其捐款,没几天就筹集了2000多元的医药费。”村文书吴修宝说。

“不仅给我送来了医药费,帮助我就医,还给我家办理了农村低保。现在,我的病情有所好转,真不知道怎么感谢叶书记和工作队。”邱风兰感激地说。

村民伟平是该村1组的村民,在一次入户走访中,无意间向工作队说起了家里自来水管口径小、水压低,一到春夏用水高峰期,家里就时常供不上水,而村里136户1105名群众家中或多或少都有这种问题。说者无意听者有心,回到办公点后就立刻召集工作队和村“两委”商议,决心尽快解决这一用水难题。

方案一定,立即对接民生项目,短短几个月,投资5万元的饮水改造项目建成并投入使用,彻底解决了永庆村136户群众的饮水问题。

义东慨地说:“工作队为我们办了那么多实事,解决了那么多困难,现在村干部办事效率提高了很多,这都是书记和工作队帮带的结果。”

第一书记和他的驻村工作队员_第7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用心工作让乡村面貌焕然一新


长期以来,永庆村一直缺少开展文体活动的场地,村民文化生活单一。叶长根积极协调80万元项目资金为小兰干村建设了村民服务中心,并先后举办演讲比赛、道德讲堂、文艺演出等丰富多彩的文化惠民活动,不仅满足了村民们的文化活动需求,还激发了群众参与文体活动的积极性。截至目前,村党支部组织开展各类文化惠民活动40余场次,惠及群众3000余人次。

“为了改变村里零乱的环境面貌,让村民们有一个舒适、整洁的生活环境,叶书记就带领工作队和村干部在村里打扫卫生,村民们见状也自发加入其中。时间久了,大家就将每周一定为‘环境卫生日’,专门开展卫生大扫除。”村干部周芳兰说。


耐心帮带让村干部队伍强起来

现如今,村的多条巷道都实施了硬化、亮化、美化工程,宽阔的柏油路、崭新的路灯让乡村面貌焕然一新。村里环境变美了,大家的心更齐了,叶书记和工作队能不能不走啊?”从陌生到熟悉,再到难舍难分,工作队与村民们的情谊是用脚走出来的,是用心访出来的。

“来到村里,就要脚踏实地干好驻村工作。”用实际行动践行着他的承诺,他将继续聚焦聚力总目标,扎实开展好各项驻村工作,让永庆村的群众在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的过程中日子越过越好。

久久为功夯实战斗堡垒

  今年是戴帆驻村的第三个年头,为打造出一个特别能战斗的“铁班子”,他坚持把建强基层组织摆在重要位置,充分发挥村第一书记的职责和作用,通过建制度、抓班子、带队伍,把驻村各支力量拧成一股绳,形成推动工作的合力。结合实际,他将驻村工作队队员、下沉干部与村“两委”干部相互结对子,互帮互学、共同提高。

还记得,刚到村里那会,天天泡在群众家中走访,怕村子太大,记不清贫困户住哪,我就绘制了全村贫困户居住分布图。走访中,我认识了村民巫得修。第一次见到他,就被那爽朗的笑声所吸引。他总是乐呵呵的,即使妻子身患癌症,即使父亲20多年瘫痪在床,他也未曾有一点抱怨,相反他用自己的辛勤劳动,让这个不幸的家庭重新焕发了生机。他在家里种了1000多颗扬梅树,现在都是处于丰产期的摇钱树,在家里开了小卖铺,是附近老人喝茶聊天的好去处,儿子买了铲车和挖机做小工程,一家人的日子辛苦但很充实。最让我感动的是他20年如一日照顾自己的父亲,他的父亲80多岁,瘫痪在床20多年,生活不能自理,但是巫得修硬是每天帮老人擦洗身子,推着轮椅带老人到村里“溜达”。由于长期无法活动,老人家得了便秘的毛病,大小便说来就来。有一次,巫得修到50多里外的古港购买杂交扬梅秧苗,接到母亲打来的电话,父亲可能要来大便了,他马上开车赶回家,秧苗只能是第二天再重新去采购。回到家里,他抱起父亲,就像父亲40多年前抱着他一样,不同的是,父亲拉不出大便的时候,他得用手去淘。20多年来,巫得修就用一颗孝心带领他的弟弟们把老人家照顾得“漂漂亮亮”、“妥妥帖帖”。我把他的事迹材料报到县里,县电视台特意派记者到他家里进行拍摄,巫德修一家孝老爱亲的事迹相继被县、市、省、中央级的媒体报道,一家也由此荣获“中国好人”的称号。获得荣誉那天,戴帆也特意“徇私”了一次,到乡民政所要了一部新的轮椅送给他瘫痪20多年的老父亲。


戴帆没有忘记,2017年初到村里的时候,大家都在为村里的产业发展发愁,毕竟,产业兴旺是脱贫致富的基石,村集体经济也只有上级下拨的一些零星收入。在县委组织部领导和乡党委的关心支持下,引进了高标准大棚蔬菜基地。刚开始时,大家还是顾虑比较多。土地流转出去,自己没地了怎么办?租金怎么算?能不能每年付清?建高标准农田田埂清除了还怎么认得哪些是自己的土地?记得那时,全村19个小组,户长会一夜一夜地开,涉及到土地流转的农户一户一户地上户,讲政策、讲道理、讲感情,算经济账、算时间账、算家庭账,最后还是几名老党员和村民小组长率先签了协议。最终顺利建成了390亩的高标准大棚蔬菜基地种植“贝贝小南瓜”,打响了全县发展蔬菜产业的“第一枪”。现在,大家不仅有了土地租金收入,而且在家门口实现了就业,村集体经济也有了“源头活水”。顾虑打消后,有的村民已经在着手准备自己承包大棚搞种植,在脱贫致富的康庄大道上更进一步。


还记得,夫妻双双残疾的贫困户帅生在扶贫政策的帮扶下学习了一技之长,到服装厂打工,两个人一个月就有近6000元的收入,几年下来,还清了外债,盖起了新房,还生了两个健康可爱的大胖小子。

望着家里的“摇钱树” ,贫困户心里乐开了花

戴帆还记得,因为疾病的打击一度对生活失去信心的贫困户曾明,在工作队的关心下一步步成长为种粮大户和反季节蔬菜大户,日子越过越红火。

今年五月份被洪水围困中陈小春,她家的土坯房老屋随时都有倒塌的可能,作为第一书记坚持三番五次去下街组上门,动员并帮助了村民陈小春家转移到了安全的住所。

戴帆说:有一段时间,脱贫攻坚任务非常重,他整天像“热锅上的蚂蚁”一样,压力特别大,是过来安慰他,我们村脱贫一定没有问题,不要担心。你们准备敲锣打鼓送两面锦旗到村委会,表达对驻村工作队工作的肯定。后来被他从别人那里听到了,坚决制止了你们。因为他相信,心里的认可比墙上的锦旗更管用。不敢忘,一天早上自己由于忙于工作忘记了吃早点,贫困户郑晓东特意煮了6个酒酿蛋一定要他全部吃掉。2年多来,在村里吃了多少酒酿蛋他不记得,但他记得受邀去过60多户老表的家里同吃一桌饭,有800多个日日夜夜和村里的老表们一起生活在村里,由于经常早上吃泡面,村头小卖铺老板说,“书记,我店里的泡面一半是你买的”。

心中有追求,脚下有力量。这些第一书记和他的驻村工作队员,都是在农村基层一线从事拆迁,维稳、党建、精准扶贫、森林防火,安全生产、农村养老保险、农村合作医疗等民生项目的服务。

夜更深了,窗外旗杆上的红旗在微风吹拂下发出“沙沙”的声响,聆听了这一个又一个平凡而又温暖感人的故亊。我想,人这一生,应该要把自己活成一盏灯,照亮别人,温暖自己。两年多来,你们活成了当地村民心中的“灯”,你们也成了我生命中不可或缺的“灯”。

本文系报告文学,文章素材参照了中共铜鼓县委宣传部巜铜鼓发布》的相关人物通讯,因创作需要部分村名和人物属于化名。

你可能感兴趣的:(第一书记和他的驻村工作队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