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自我连结”课程的缘起(摘自NVC中文网)
NVC中文网与NVC学院推出了线上学习的课程:《自我连结:由内而外的疗愈》。
在实践NVC和传播NVC过程中,我认为再怎么强调“自我觉察”的重要性也不过份。自我连结是NVC之舞最根基的部分。
当你越能倾听自己内在的声音,你就越能倾听他人的声音。
于是,跟训练营的其他伙伴(小玲姐,大伟哥,婉莉姐)一同报名啦。
以下是课程的目标和习得技能:
Mary将启发我们:
1.探索触发我们情绪的人/事物(观察),
2.洞察我们的情绪按钮和情绪反应习惯(感受),
3.挖掘情绪反应背后限制性的信念(思维认同)。
课程的目标
1.情绪触发时,内心有真正从容的选择,而不是困在旧有的习惯和未能满足的需要中。
2.瓦解你的限制性信念:不够好,不值得。
3.扩大你的内在空间。享受丰盛完整的内在世界,经验和平与慈悲。
课程的技能习得:
*六大技巧同理倾听自己,从而在情绪触发的当下和自己连结,或者深度疗愈过去的伤痛。
*自我了解;
*表达更多样的内在情感;
*摆脱自我评判;
*学会爱自己
*学会慈悲待人
二.简介会流程-感受-启发
1.原定于10点开始的简介会,到10:30分开始。起因是美国前日刚从夏日时转到冬令时,时差再次推迟1件小时。
Mary老师和团队表示歉意之后,随即调整了课程进程:省略了开头warm-up部分,询问有多少人会准时11:00am离开;将重要的讲解内容提前讲解。
想法:Mary尊重每一个人的时间,也关心大家的课程收获。发生时间延迟之后,跟所有人诚实表达并且及时调整课程。
感受:在zoom视频会议中,并且是老外讲解,有搭配翻译,觉得场合正式。周围人似乎都是大咖。自己有丢丢不适应,并且延迟开始,有点尴尬和失望。
看到Mary的表达和行动,我感到佩服,欣然。似乎也更能融合进这个zoom的场域。
启发:
a.对时间:
对标平常进行NVC小组练习时,我对时间的掌握和觉知较弱。一方面想让大家畅所欲言,充分练习,另一方面又担心超时,会影响自己和他人的行程。
不妨提前规定好时间,比如1个到1.5个小时。倒计时15分钟就提醒自己。带领人掌握好时间节奏,并且引领大家充分练习今日主题。
b.开场方式
--可以让大家自我介绍并且表达自己的感受/状态,培养感受力哈。
--也可以作一个冥想。冥想方式多样化,比如全身扫描,微笑冥想,与身体对话,感恩冥想等等。
- Mary介绍了课程内容。
以下为我自己所听的理解,并不代表课程内容。
从马歇尔的生平讲述开始,有一个问题萦绕心头:为什么经历屠杀的人会对这些施暴者依然存有慈悲同情?
马歇尔对此好奇,也渴望经历这种慈悲,他到印度跟甘地学习之后,得出结论:人们会评判,会做出后悔的事情,会互相残害,是因为我们忘记了彼此的人性:乐于互助。
所以马歇尔集大成创造了NVC,就是用这种方式来提醒自己,去记住彼此共通的人性,彼此的需要,去关爱自己和他人。
而不是说,学习了NVC,你就可以成为完美之人,就可以远离暴力,不食人间烟火。这并不是NVC的目的。
Mary相信,一旦我们能更好地自我觉察,就能更好地做到诚实表达和倾听他人。这也是这期课程的目标,教授练习六大自我同理的技巧,并且组织小组练习。
想法:之前情不自禁会责备自己:你看你又学习又上课,也没见你成长多少?还会想不开?还会抑郁?学习NVC不是要懂得自我倾听,怎么就抑郁呢?
感受:当我听到“NVC并不为了让你成为完美的不发脾气不自责的人,而是去看到彼此的人性,去建立连结。”,我释然了。
启发:每个人都带着自己的场能和信息来到这个世界。有些并未学习NVC,他天然就能活出NVC的状态。而有些人注定经历更多痛苦才能觉醒吧。
还有,生活大于修行,修行大于吃饭。不管学习什么,最终都要落地到每日的生活,否则只是知识装点门面,多了一个对他人指点的工具罢了,徒增烦恼。
3.Mary提了两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你认为什么东西阻碍我们将注意力放在需要上?
Student:我把注意力给到另一个需要。
Mary:这或者意味着你的生命需要整合这些需要,并且同步回应这些需要。
S:因为认知的束缚,局限。有时我们并不清楚内在发现了什么,或者被思维和情绪带走了。这种长期的自动反应化模式,或者沟通的惯性把我们带跑了。
M:如何保有内在空间,在事情发生的当下去运用NVC?大量的刻意练习。
S:我们并不懂得需要的重要性。我们以为“需要”并不那么重要。
S:刚开始我们没有意识到自己的需要,只是一味去讨好别人。后来意识到自己的需要,却不敢去表达。
M:当你能真正照顾好自己,你才能真正照顾到别人(例子:飞机上,你先自己戴上氧气罩,才能帮身边人)
想法:是什么妨碍了我们将注意力放在需要上?当听到这个问题,我的回答大概是:被想法束缚,陷入情绪当中无法自拔(思维认同,情绪认同);
听到其它伙伴的回答,我意识到原因还可能:不知道需要的重要性,或者知道需要的重要性却不敢追求。
换句话说,有四种状态妨碍我们连结“需要”。
A.不知道,做不到。压根就不知道这世界上还有“需要”这个概念,就像长期光脚的人们不知道还能穿上鞋子。
B.知道,做不到。平常时能意识到自己的需要,可是当情绪被触发的当下,把自己等同于大脑,或者情绪本身。或者因为内心有恐惧,为他人的感受负责,不敢满足自己的需要。
C.知道,做到。 刻意练习,自我觉察。才有办法平时和发生事件的当下,都能保有内在空间,选择运用NVC.
第二个问题:你期待从此课程获得什么?
S: 期待获得更好的方法进行自我联结?
S:内在世界很广博,内在空间是否有结构,有递进层次?
S:如何保质完成线上课程?如何将正念,NVC以及不同方式融合起来?
想法:这个环节,老师分组讨论,还有倒计时提醒功能。不禁惊叹zoom的功能好强大~
我们组讨论之后的期待:
---想寻找团体支持。自己头脑知道要自我联结,可每每触发情绪的事件发生了,要么做不到;要么做了效果不同。如果有学过NVC的人去同理倾听你,效果更好,抱团取暖。
---想习得六大方法,更好传播NVC和自我疗愈。
---想修行心法。即使学过很多课程,比如同理心教练,有工具有方法论,但最最关键的还是自己的心。修行自己的心,在当下可以觉察,可以选择,可以停止,可以离开。
启发:听了大伙的讨论之后,我更加笃定:我是一切的根源,关键是修自己的心。
不管是自我觉察,还是请学过NVC的伙伴倾听自己,都是为了”明心见性“。而这些仅靠这六次课堂肯定远远不够。关键是在生活中觉察,去洞察那些触发你情绪的事,哪怕是一件小小事,去探索背后的信念和需要,邀请自己由心而发的行动。活出自由。
三. 课堂中的自我觉察
背景:Mary用英文讲解,翻译会同步翻成中文。在问答环节,有同学直接用英文跟老师交流。刘轶老师建议大家用中文表达,因为直接英文提问,Mary会倾向直接作答,那么就会影响翻译工作或者其它伙伴的理解。
观察:某一同学提问时,翻译重复了建议:请你先用中文,如果的需要,再用英文。
同学还是坚持用英文提问,完了之后,翻译礼貌地问:你是否想自己翻译呢?
同学回答:你来翻译吧!
结果:同学用英文向老师提问,然后翻译将英文翻成中文。
惯性反应:这同学怎么这样?我明白为何她运用NVC会被人误解为批评了。因为她不顾对方感受啊,因为她倾向指责他人啊....而且她的提问也不符合老师的问题啊。
自我同理:
感受:困惑,些许不耐烦、不满;对翻译有些同情。
需要:遵守发言的秩序,尊重翻译的工作,关照其它同学。
同理他人:
感受:没有发言时,她是否有些无聊?(我看到她打哈欠并且起身离开一次)发言英文时,她是否挺激动,兴奋,她也对自己表达感到自信?当她选择让翻译说中文时,是不是觉得有些尴尬,不安?
需要:所以她需要自主选择表达的方式?需要挑战?需要玩耍欣赏?需要成就感?需要看见,效率?
四.分享“陪伴与聆听“ 爱伦 沃福特
陪伴是向灵魂致敬,而非智力的考验。
是好奇心,而非专业。
是同行左右,而非引领或被带领。
是保持静止,而非急着向前行;
是发现沉默的奥妙,而非用言语填满每一个痛苦的片刻;
是用心倾听,而非用脑分析;
是见证他人挣扎历程,而非指导他们脱离挣扎;
是出席他人的痛苦情境,而非帮他们解除痛苦;
是敬重失序与混乱,而非加强秩序与逻辑;
是与另一个人一起进入心灵深处探险,而非肩负走出幽谷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