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言道:养儿防老。
现代人说,养儿子是建设银行,养女儿是招商银行。
可我却说,母爱就是前方发着光的灯塔,照亮了我前行的路。
一
八十九岁的母亲一头栽倒了,就再也没有起来。
床头上儿子们给她开的降压药还有两瓶放在那儿,下边压着的是只有小学文化的母亲写的一份简单的遗嘱。这张写着遗嘱的纸放在这里已经几年了,上面压它的药瓶子是换了不知有多少,纸的颜色都有些泛黄了,儿子们也早就看到了,内容都能背下来。但母亲坚持一直要放在这里。
按照母亲的遗嘱,丧事从简。但儿子们还是选了一块好的墓地,把母亲独独地葬在了那里。这也是按母亲的要求,她不要和已故多年的父亲合葬。我们都能理解 只是担心母亲会孤单。
虽然葬礼后其他人都走了,剩下的是父母两边的近亲属,他们都劝儿子们要把母亲和父亲合葬,尤其是父亲那边的亲戚们呼声更高。
但儿子们举起母亲的那张放在她床头柜的发了黄的遗嘱喊着说,都别说了,我们必须遵照母亲的遗嘱办事,谁再说就是对我们母亲不敬!
儿子们举起遗嘱的这一刻,才终于明白了母亲为什么要把这张纸放在她的床头柜一旁一放就是几年。原来是为了解除他们几个儿子的麻烦,给亲戚们看。她怕亲戚们说服几个孝顺的儿子把她和那死了的风流老公合葬在一起。
大姑嘀咕着说,就是怕她在那边孤单。
大哥大声说,孤单什么?我妈这一辈子都自己一个走了过来,何况升天以后。我们在心里想,这样她反而有了更多的选择空间,也许她会碰到一个真正的好男人和她作伴呢?
就是,我们的母亲那样贤惠能干,美丽聪慧,他们本来想说,何愁升天后后面没人追?但说出口的却是,我们的母亲已经习惯了一个人静心的走自己的路。其它两个儿子接着说。
以后不许谁再在我们面前提起这事,那是对我们的母亲大不敬。大儿子大声喊着说。其他两个儿子也喊着说,对。
送别的亲戚看着这三个都是见过大世面,又有头有脸的人发怒失态的样子,吓得都垂下眼皮,低头不再多说一句。
儿子们想起了那个常常不着家的看似老实巴脚的所谓的父亲的模糊样子,走路一摇三晃,吃得大腹便便,满脸的横肉几乎把他那小三角眼挤成一条缝。回到家就是往床上一躺,什么也不干,还用左得偏向的嗓子大声吼叫着唱起嘶哑刺耳的民歌,每每这种时候,我们兄弟几个恨不得一起上去把他狠狠地皱一顿才解气。
可看看忙碌的母亲,我们不想惹她生气,只好把抓起的拳头松开,把他房间的门关紧,然后去帮母亲干活、陪母亲说话。
自从我们三个懂事起,就没再听到父母的吵架声。不懂事时,常常还听到父母的大吵和打闹声,吓得我们总是往被子里钻,把头蒙得紧紧的。
看到别人家的女人只要一叫,父亲就会像个听话的狗一样摇着尾巴跑去给别人家干活。再在人家那里喝点小酒,吃点小菜,一摇三晃地回来。那时我们就想,就算是只狗也是自己家的人叫才听话啊?不管自己家多忙,有多少事等着他做,回到自己家就是倒头大睡,嘶吼着不堪入耳的民歌,吵死个人。
看着母亲像个男人一样忙里忙外,大大小小的事情都只有她一人用瘦弱的身躯来顶着干。我们几个儿子就自小都很懂事地在一旁力所能及的帮助母亲。成年后,就都像个男子汉大丈夫一样,把家里男人女人们能干的活都抢着和母亲一起干。放假时一起去外面工地搬砖,扛包什么的,挣钱贴补家用。
母亲勤劳智慧,她把每一分钱都用到位,把父亲在镇上粮油加工厂里当电工的那点工资管得牢牢的。这才保证了在那个计划经济的年代让我们能吃饱肚子、有学上。儿子多的家庭,粮食基本都不够吃,母亲会在别的女孩子多粮食富余的人家里,俏悄的用自家喂的鸡或鸭换些粮食,尽量让我们吃饱。不然,我们三个也不会长成大高个的。
记得那是国家刚恢复高考的八十年代,大哥考上了师专,是那种国家全包的中专(包学费、伙食费和住宿费)。要知道,那时全县总共才考上三个中专生,这其中就包括了我大哥。上了师专,出来就是国家干部,一名教师。从此就能脱离农村,成为城里有工作的人。母亲终于开心的笑了,我们一家人欢呼跳跃,高兴得什么似的。
第二年,二哥又考上了财会学校,也是全包的中专。我们一家别提多高兴了,母亲喜极而泣,说感谢国家的好政策。要不然,你们可都只能当个地道的农民,一辈子围着哪一亩二分田劳作,看天过日子。而现在,你们学校一毕业,就是国家干部,还有工作,好好干还有更好的前程,每个月都有工资,母亲我真是做梦也没想到啊!
二
也就在那一年,不顾家的好色父亲出去给一个舞女家拉电线,不知怎么却没有关总电闸,结果,父亲触电身亡在那个舞女家。我们都觉得很丢人,不愿去给他收尸。
周围人都说这是报应,让这个不顾家的色鬼烧成了灰。父亲的花边新闻很多,只要是女人有求,他可以不顾儿子们生病发高烧而推开堵在家门口的母亲摔门冲出去给人家帮忙。我们两个儿子要追出去把爸爸抓回来,母亲伸手拖住我们,并对我们说,就当他死了,难道他死了我们就不活了吗?阻止了我们和父亲的打斗。然后,怒目圆睁的自己背起我向医院跑,娇小的母亲,一路要跌倒几次,两个哥哥跟在后面帮着用手撑起我的腿,好让母亲省点力气。
这样的事咧很多。从小学开始,都是母亲给我们开家长会,这个所谓的父亲甚至连我们上几年级都不知道。就连两个哥哥考上中专这件事,他也似乎是件和自己没多大关系的事,只是对那些祝福的村里人说,这下儿子毕业后有钱给老子买烟抽了。
两个哥哥狠狠地瞪着他说,你做梦。
我们的眼前仿佛又看到,多少次在倾盆大雨里,母亲抢收,我们帮着搬;多少次,母亲发烧,都舍不得去医院,而是为了省下钱给我们上学和买好吃的;多少次,母亲在油灯下为我们缝衣织布;多少次,母亲用凉水冲洗面部,为的是能驱赶熬夜的瞌睡;多少次,母亲天不亮就起床,为我们准备好早餐,再地干活……
我们家的鸡、鸭和猪,长得都比别人家的大,鸡蛋就是我们兄弟三个的荤菜。逢年过节,杀个鸡或鸭,对我们来说就是奢侈品。所谓的爸爸还总是偷了家里的鸡或鸭送给那些坏女人,我们几个就悄悄跑去再从那个女人那里夺回来,他就会满村的追着我们打。娇柔的母亲这时就会像下山的母老虎一样,举着菜刀,像疯了似的追着他大骂,说你要是敢碰儿子,我会先杀了你,在自杀。这种日子,我早就不想过来,今天就一了百了。摆出一副要和他决一死战的样子,这样他才会骂骂咧咧地住手,不然后脚底抹油一般连滚带爬地不知逃窜到什么地方躲着去了。
我们三个从小就很反感他。就像母亲说的,人要脸、树要皮一样,是他让我们在这个村里抬不起头,无论干什么都总觉得比别人矮一截似的。要不是有母亲慈爱的目光、精心的呵护和坚强的意志作后盾,还不知心怀仇恨的我们哥三个会变成什么样?
慢慢的,母亲不再指望他,遇事都是和我们几个商量着。我们哥三恨得牙痒痒,多少次都想狠狠地打他一顿。可母亲却不容许,我们也只能在一旁咬牙切齿。
如今,这个让我们蒙羞的、让人不齿的所谓的父亲突然死了,而且是死在一个舞女家里,不知是该庆幸还是该悲哀。
最后,还是父亲单位出面,那个舞女出钱,才给爸爸下了葬。他被埋在很远的一个半山坡,据说那里是母亲常常躲着哭泣的一个无人去的僻静荒地,他就被葬在那里,被母亲的泪水洗涤和抽打着……
三
几年后,我顺利考上了大学。从那时开始都要自己出学费、生活费和住宿费,我很担心家里没钱供我上学。
可母亲笑着说,你两个哥哥都工作了,他们的工资供你上大学,放心去吧。我如愿到了名牌大学,成了我们那个地方的第一位大学生。也是走出本地到外省去就读的第一个大学生。
大学毕业后,我被留校当了老师。母亲那天笑一会笑一会哭,对两个哥哥说,我们家终于熬到天亮了。两个哥哥也激动地哭了,又接着笑了。
我工作后每个月的工资除了留一点自用外,其它的全都寄回家给母亲。两个哥哥自从工作后,所有工资也都交给母亲。
后来大哥和一起上中专分在一个学校的同学结婚,住单位宿舍。领结婚证前一晚,母亲严肃认真地对大哥说,儿子,以后你每月的工资要交给你老婆;人家女孩子和家庭看上我们这样有你爸爸这种道德败坏、不知廉耻和好吃懒做的人家,是你和我们家的福气;你一定要珍惜,要好好对待人家;多干点活累不着,你看你妈干了一辈子,这不是越干越精神;别忘了我们是农村出来的,要用心去疼老婆,家和才能万事兴的;千万不能学你爸爸。否则,我宁愿不生你们,或自己撞死在你们面前。记住,我说到做到的。我们都知道,母亲一直以来都是个说到就做到的人
大哥盯着母亲的双眼,用力地点点头说,妈,您放心,我知道的。
婚后一年,学校给他们双职工分了房子,他们就搬进新房里开始了自己的生活。又过了半年,大嫂生了个儿子,母亲就到城里给他们带,一家人和美安乐。
又过了一年,二哥也和经人介绍和在医院里工作的医生结婚,住在二嫂单位分的房子里。领结婚证前一晚,母亲同样严肃认真地对二哥说了对大哥说过的那番话。
二哥看着母亲的眼睛,狠狠地点着头说,老妈,您放心,我知道。
两年后他们也生下个儿子,大哥的儿子刚好进托儿所。母亲又跑过来给二哥带孩子,一家人和睦幸福。
三年后,我也在单位分到了房子,和学校的同事从恋爱到结婚,领证前一天,妈妈亲自跑到我那儿,也同样对我严肃认真地重复了给两个哥哥说过的一样的话。我们过上了自己的小日子,生活平静安逸。
每次给母亲打电话,她都会重复着对我说,在家勤快一点,千万别学你那个埋在地下的父亲。记住。
我都会立即用坚定地口气对她说,我不会那样的,请妈妈放心。
妈妈这才高兴地说,这才是我的儿子,一个真正的男子汉。
通完电话,我终于明白了为什么两个哥哥的小日子过得不错了,原来都少不了妈妈的千叮咛万嘱咐。
我的孩子也是妈妈给带的,妻子的母亲死得早,妈妈对她比对我还亲,有时还真有些妒忌。
母亲发现后就说我小心眼,妻子笑得乐开了花……
四
很快,我们的孩子都上了小学,妈妈也老了,她要求回到自己的老家农村去。我们几个就商量着偷偷给母亲装修了那老房子,然后才送她回去。
回到家,打开门后她还以为是走错了门,退出来看了很久才说,我没走错呀?怎么突然变样了呢?
我们几个笑弯了腰,她这才明白过来。沉下脸说,你们就知道乱花钱,难道不知道自己家还有小孩子吗?我一个老婆子要住这么好的房子干什么呀?说不定那天眼睛一闭,这不就是浪费吗?
我们从身后一边推着她往家里走,一边笑着说,老妈,在那么艰苦又孤独的日子里,你不但养大了我们,还把我们都送进了学堂,又给我们带大了孩子。我们现在就希望你住的好、吃得好,长生不老。
她不停地笑着、嘀咕着,两个嫂子去了厨房做饭,我们把她按在新买的沙发上坐下,她看着这焕然一新的家,眼里噙满了泪水,站起来颤抖着用那双粗燥的双手抚摸着每一件新家具和摆设。
村里人都来看她,大家夸她现在真是有福气,要好好享儿子们的福。她激动得直点头。
大哥和二哥都已是单位中层领导干部,我也是系主任了,二嫂已经当上了医院的大内科主任,我妻子当上了教研室主任,大嫂当上了学校副校长。这些都和我们哥几个爱家顾家,在家主动承担家务和教育孩子分不开。我们始终都忘不了母亲的教诲,要做一个好丈夫、好父亲和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两个哥哥几乎每个周末都要开车回乡下在家里陪母亲过周末,给母亲买好几天的菜和肉。再亲子烧一桌菜陪她吃,下午陪她打麻将,看着她脸上的笑才能满足。
嫂子们还有我妻子都包揽了母亲的四季衣服,把母亲打扮得年轻高贵,看着就是个有福的人。
时光飞逝,如今,大哥是单位党委书记,大嫂调到其它学校当副校长;二哥是单位一把手,二嫂已经是医院业务院长;我也是学校副校长,妻子还是教研室主任。我们的儿子都考上了重点大学,一个比一个独立自主;大的已经在申请全额奖学金出国留学了,那两个小的也是正在考托福和雅思什么的,相互之间还较着劲呢,说要走向世界,出去后要把国外先进的科学技术等引进回来,让祖国更加强大和繁荣。
我们的妈妈却对他们说,孙子们,要注意身体,不要太争强好胜,你们还年轻,要慢慢来。
可他们三个都笑着说,奶奶,要是慢了就被这世界给淘汰了。
母亲躺在院子里的躺椅上,一手摇着蒲扇,咪着一双深陷在眼窝里的大眼睛说,小家伙们,别忘了心急吃不了热豆腐的。
他们三个早都不知道跑到什么地方去玩了。乡下的地方大,空气好,还有鸡呀、鸭呀、狗呀和牛呀什么的,他们整天嘴上叫着学习、出国留学、还要走向世界什么的;但腿却不停地往外跑,不是追着捉鸡或鸭,就是上树掏鸟窝,忙得不亦乐乎呢。
只有母亲咪着眼睛却还在追随着他们的身影,咧着嘴巴笑个不停。仿佛看到了童年的我们似的……
五
就这样一年又一年,我们两个哥哥在每个节假日都会回家,我每年最少也回来两次。孩子们只要放假,就都不约而同地回来看她。以前在村里,我们家是被人家看不起的人家,是哪些大人们教育小孩子,尤其是教育男孩子们挂在嘴边的反面教材。可现在,我们家是这个村上,乃至周边地区人人羡慕的子孝家和的典范,变成了大家挂在嘴边教育孩子们的正面教材。
母亲满足的看到了她的重孙。在她八十五岁时,她就写下了那份遗嘱,一直放在她的床头柜上,不让任何人动。
直到八十九岁高龄,她才一头栽倒再也没有起来。所有的生活一直都是自理,八十五岁那年,才拗不过哥嫂们地央求,要了本村一个远亲晚上来陪她睡觉,白天陪她聊天打扫卫生做饭什么的。
她的长寿秘诀可能就是爱动,闲不住。不是有句名言说,生命在于运动吗?辛苦操劳了一辈子的母亲,到老了即便是有福气有条件请人伺候而坐享清福,可她老人家还是不改初心,一切自理。
她时常笑着对我们说,孩子们,妈很满足,你们个个都很争气,也很孝顺,妈现在的日子简直就是神仙过的日子,要是能再像神仙一样长生不老那该多好啊?
妈说的这些话在我们哥几个的耳边时不时地回响着,让我们自省、自勉、戒骄戒躁,为官一任,一身清正。我们时时提醒自己,要记住自己是个农家子弟,是国家培养和造就了我们,要对得住头上的这顶乌纱帽,对得住百姓,担负起自己肩头的责任;做一个人民爱戴的好官、好夫和好父;让妈妈她老人家在九泉之下安心!
如今,母亲走了,可她的爱却如灯塔一样,继续鼓舞和鞭策着我们,并照亮了我们前行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