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作为一种崇拜现象,是古人对不可思议的自然力的一种理解。远古人们认为应当有那么一个力大无穷的“神物”主宰着指挥着操纵着管理着动物和天象。
龙的形象为九似:角似鹿、头似牛、眼似虾、嘴似驴、腹似蛇、鳞似鱼、足似凤、须似人、耳似象,传说多为其能显能隐,能细能巨,能短能长。春分登天,秋分潜渊,呼风唤雨。
象征祥瑞的中国龙
龙是中国等东亚区域古代神话传说中的神异动物,常用来象征祥瑞,是中华民族等东亚民族最具代表性的传统文化之一。
我们中华民族是龙的传人,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历代皆以龙为中国皇帝的象征。相传龙是华夏文明始祖伏羲所创,原为伏羲氏族的图腾,发展为龙神崇拜,又与帝王崇拜结合在一起。龙袍是只有皇帝可以穿的衣服,龙纹是只有皇族才可以用的装饰,而中国古代帝王把自己说成是龙神的化身或龙神之子,或是受龙神保护的人。
今日的中国仍以龙为权柄、力量和好运的象征。一种称为“九龙壁”的墙,可见于历代皇宫及御花园,遍及北京、山西大同,甚至香港,这类墙面上绘满了九条龙的图纹,能为该城带来财富、权势与繁荣。
呼风唤雨的龙王
龙王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在水里统领水族的王,掌管兴云降雨,在中国民间信仰中是海洋与气象威力的象征,能行云布雨、消灾降福,象征祥瑞,出场时头上多半戴着海草编成的图纹,或波涛巨浪构成的图纹。
有一说法,龙王是古代印度的“龙王”观念中国化的产物。
虽然,中国先秦已有关于海神的神话,但周、秦国家祭祀典礼中都找不到海神的位置,汉代儒士开始将抽象的“四海”纳入国家祀典,但与龙并不相关。佛教传入以后,翻译家将印度神话中的水中之王“那伽”(原型应是蟒蛇)译为龙。中国人逐渐接受“龙王”观念,相信龙王是水界的主宰,有的道经融会儒佛,造出“四海龙王”的硕大,负责兴云布雨。
其实,龙王在道教正统教义中并不重要,但老百姓特别渴望风调雨顺,对这种水界龙王神话特别感兴趣,以至在后来的民间观念中,凡有一定规模的水体,无论井塘潭源、江河湖海,莫不有或大或小的龙王入驻,掌握附近地域的水旱丰歉。因此龙王在民间影响巨大,其庙宇遍布全国各地,百姓以舞龙的方式来祈求平安和丰收就成为全国民间各地的一种习俗。
代表邪恶的恶龙
古往今来,世界各国的龙经常从古代神话中的巨蛇演变而来,当中有不少故事提到巨龙被凡人或半神半人的英雄所征服。
流传在中东一带的神话曾提及胡瓦瓦,这种擅长喷火、生有尖牙的怪兽最早出现于《吉尔伽美什史诗》。
印度神话中亦有怪龙乌里特那,最终为因陀罗所杀,《黎俱吠陀》中有这段记载。
欧洲中世纪民间传说中,屠龙英雄济济一堂,包括贝奥武夫、西格德,以及崔斯坦。但此处的龙并不是祥瑞,反而代表了邪恶力量。
根据《启示录》第12章,天使米迦勒打败了七头怪龙,此龙是撒旦的化身;此外,七颗头暗示七宗罪。大部分西方国家的传统视龙血为致命剧毒。自中世纪以来,西方最为人熟知的文学和艺术主题之一便是英雄屠龙,其中最为人津津乐道者首推圣乔治,他从恶龙口中救出了利比亚公主,最后还用剑杀死怪兽。
图片来自网络、书籍
Reference: The Secrets of Universe in 100 Symbols by Sarah Bartle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