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CPU是中央处理器,是计算机的核心。计算机可以没有显卡,没有网卡,甚至没有声卡,但是不能没有CPU
2.最早的CPU是非常原始的。它长这个样子:
和今天冰箱洗衣机上用的单片机没啥区别。实验室的小孩玩的能烧写程序的51单片机随便成功烧写个程序就能够他们乐上很长时间了,但是其性能还不如上图的这个玩意
3.近代CPU发展:8086-80286-80386-486-586(奔腾)-奔腾234-奔腾双核-酷睿-酷睿双核-酷睿2-酷睿I系(I家) 至今已经有了9代酷睿I系列U了 AMD嘛……从毒龙闪龙开始到速龙羿龙多核再到今天的锐龙RYZEN 基本也都在稳步提升 值得注意的是CPU几次性能大提升分别发生在CPU主频突破1G(发生在毒龙和奔腾3的年代)多核的出现(发生在奔腾双核的时代)以及锐龙的出现(对应IU在酷睿I系8代)
4.CPU天梯图: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但是并不需要一味追求高端高性能,够用就行。要联系实际应用环境。
5.牙膏厂:英特尔在竞争对手AMD憋大招的时候一直非常配合的在挤牙膏,新品性能提升微乎其微可以忽略不计。在那几年可以说是PC硬件最黑暗的日子。五年前的CPU超一超甚至都能战新U。现在好了,RYZEN一出天地灭,英特尔再也不能挤牙膏了。
6.农企:
二十多年来,AMD以性价比和数量取胜,维持着AMD亲民的路线。AMD一直是图吧图钉喜闻乐见的娱乐项目,CPU方面无论是开核还是超频等娱乐活动一直是广大网友喜闻乐见的可以玩一年的项目。到了后期AMD的显卡也是可以通过各种软件升级提升优化发挥更高的性能从而间接提升性能。总之无论是铅笔超频还是双核三核四核U开核都是日常娱乐活动,AMD借助以上特性一直是图吧图钉的优秀选择。
另外,AMD旗下的推土机(Bulldozer)、打桩机(Piledriver)、压路机(Steamroller)以及挖掘机(Excavator),都是农用机械,但是没有铺路机(Paver)
PS:英伟达NVIDIA叫核弹厂,原因是其旗下的显卡发热巨大还会爆炸……但是核弹厂以前也造过处理器,当时是叫TEGRA 4,我手上还有一个小米3就用那个,发热就不说了
7.超频:CPU出厂的时候会以额定频率运行,让CPU超过原有的出厂频率运行就叫做超频。CPU的时钟频率,简单说是CPU运算时的工作的频率(1秒内发生的同步脉冲数)的简称。单位是Hz。它反映计算机的运行速度。CPU频率=外频X倍频,以前两种频率是都可以修改的,现在就只能通过改倍频来操作了,值得注意的是倍频存在0.5倍,而且修改倍频也需要不锁频的U支持,现在的U通常需要带K后缀。还有一点就是不同CPU的频率和实际运算能力不发生关系。选购的时候不能一味迷信频率高,频率高≠高性能。CPU性能和架构设计、生产工艺、运行效率以及核心数量都有关,尤其是核心数,低频多核的CPU很容易打赢高频单核或少核的U,先进的低频U也很容易能打败落后的高频U。从选购的角度来讲,通常越新的U就能在更省电的条件下提供更高的性能,因此CPU也存在买新不买旧的趋势。(当然,作为垃圾佬还是想说在价格真便宜的情况下还是旧平台好 这些垃圾又不是不能用,当年也好几千甚至上万呢)
8.核心和线程:一开始最早的CPU是单核的。要想在不换代(当时也没代可换)的情况下提升计算机性能只能采取多CPU的方法,就是一个主板上安装多个CPU共同工作(需要主板支持)。处理器之间彼此可以交换数据,所有处理器共享内存,I/O设备,控制器,及外部设备,整个硬件系统由统一的操作系统控制,在处理器和程序之间实现作业、任务、程序、数组极其元素各级的全面并行。显然用这种方法就能成倍提升性能。
后来出现了多核CPU,一开始其实就是把俩CPU装在一个电路板上。由于这种特殊方法像是将两个或更多核心用胶水粘在一起,由此而得名“胶水双核”。
后来出现了原生的双核U之后,数据交换终于不再通过北桥。CPU多核性能终于得到很大提升。后来又出现了超线程技术,可以在物理双核的情况下“模拟”多核的情况。通常一个核心可以有两个线程,比如双核四线,四核八线,八核十六线……
虽然表面上看起来逻辑线程多了看起来逻辑核心也多了,看着任务管理器里面的框框多了数框框的时候也更心旷神怡了,实际上CPU的整体运算能力却并没有上升。相反,一个物理核心的运算能力被平分后,很多没有对多线程进行优化的软件运行起来反倒更加吃力。同样只使用单核的程序,用超线程U运行的时候就只能使用一个逻辑核心——通常一个逻辑线程只能使用一个物理核心一半的性能,甚至更少。
但是原生物理多核也有被超线程多核吊打的情况……因为单核性能实在太弱了。就算这样我也宁愿选择AMD的真四核而不是英特尔的假四核。(AMD A10-INTEL I5)
9.APU:说到AMD真四核我想起来了,AMD是具有APU技术的。APU(Accelerated Processing Unit)中文名字叫加速处理器,是AMD“融聚未来”理念的产品,将中央处理器和独显核心做在一个晶片上,同时具有处理器和显卡的处理性能。
简单来说,就是把CPU和显卡做在一个DIE上面了。什么是DIE(这里并不是狗带的意思):https://blog.csdn.net/lindahui2008/article/details/84696838
AMD当年CPU被英特尔吊锤,显卡也被英伟达吊打,但是好在理念先进而且非常幸运同时拥有处理器和图形卡两个部门,所以果断推出了APU的概念。APU的理念其实还算先进,毕竟GPU参加运算这种研究在以前就有过。图形卡虽然不能像CPU一样进行复杂运算,但是对于大量重复的简单任务还是非常管用的(比如跑字典),而且APU的价格低发热小……相对来说更受用户欢迎,PS4,XBOX都使用了APU。
不幸的是由于AMD孱弱的性能桌面级的APU更是弱上加弱,甚至成了低端货的代名词。好在APU的存在对于消费者的实际意义在于可以省掉一个独显和更便宜的U。而且RYZEN APU出现之后,过去那种APU很弱的印象应该会被改写。(无论是奔腾4还是AMD的K10,谁流水线长谁容易超频,但是倒霉的用户就得忍受运算效率低下发热量贼大还费电的问题了)
10.顺带提一嘴内存:随着CPU的性能提升内存也在不断的提升性能(从SDRAM PC100到今天的DDR4 4000,频率一直在提升)。通常现代处理器集成了两个以上的内存控制器,可以提供双通道或者多通道的内存通道。多通道内存的实际意义意味着处理器访问内存的速度也在翻倍,但是需要物理上的支持,反映在实际上就是需要多条内存,插两条内存相比一条内存带来的提升不仅仅是容量的提升,更是速度上的。尤其是APU,对内存速度的要求更高,所以最好采用多条内存的方案。毕竟内存条要同时兼顾显存和内存的重任,不快不行啊。
PS:不要随意相信网上那些收费咨询的人 为了钱可以放下原则的人不再是人。简单的道理,网上那些收费写文章出评测的,多是收厂家钱的写手,他们的文章代表厂家的利益,对消费者不具有任何参考性。网友互助也是一个道理,为需要帮助的人提供建议本来就是天经地义的,把购机指南当成生意不成了利用信息的不对等盈利了。无论怎么说,谁开这个头都会受到那些无偿为其他人提供帮助的网友们的谴责。这样的人或者说东西根本不值得相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