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感谢成功财税学院对本人进行一个访谈,我很荣幸成为成功财税学院第三位金牌财务顾问。
成功财税学院关注的第3个“金牌财税顾问”
记者|七公子
易小凡
编辑|老司机
人物简介
名称:汪晓平
职称:注册会计师,中级会计师,备考注册资产评估师
职务:某集团企业财务总监
擅长:会计学专业出身,大型事务所十余年工作经验,目前任职大型集团公司财务总监,擅于财务审计,有帮助多家公司IPO上市经验。
汪晓平的故事,是一个典型的“山沟里飞出金凤凰”的故事
是一部会计行业现实版的《杜拉拉升职记》,讲述一名普通员工通过努力蜕变到管理层的故事。按她自己的话说:“上面有个姐姐,下面有个弟弟,家里条件不是太好,凡事只能自己努力。“靠自己努力”成就了一个财务总监,中间的过程就是标准的《会计新人晋升指南》。想知道具体内容吗?请往下看。
1
湘妹子进城求学求职记
汪晓平是个典型的湖南妹子,从她的话语里可以听到至刚又至柔、强大又细腻的特质。就像湖南特色卜辣椒,在夏天的阳光下自然退去辣椒的青色和红色,咸辣脆爽,回味悠长。这是经过时间改变而散发出来的魅力,又不失本色。
出生于湖南某小乡村,她笑着说自己“从小没有进过城”。但是小时候看电视,当看着穿着职业装的商务精英,拖着一个行李箱,随时飞往全国各地的场景,小女孩的心里其实是很羡慕和向往的,总想着自己长大了也可以这样“高大上”地工作和生活。
到高考时,要选择学习专业,大她四岁的姐姐“帮”她决定了:“就学财会吧,现在是热门专业,女孩子以后好找工作。”姐姐读书早、学习好、见过世面,她对姐姐的建议很信服,然后进入湖南大学学习财会专业。
其实,当时她并不了解会计是要做什么的,而且加上家里的条件不太好,心里有些不自信,自我压力比较大,只是相信姐姐的建议肯定不会错,就先硬着头皮报了专业。等到学习时发现,其实并不难学,自己的成绩还很优异。从那时开始,她才坚定了走财会路的决心,一直工作到现在,完全没有想过改行。
大学毕业后,因姐姐在兰州大学读研究生,她就跑过去教书了一年,当时教的是职业学校的语文课,与会计没有任何关系,随后她只身南下深圳。“当时确实很艰难,同学们都工作一年了,我刚找工作,几个月都没有找到合适的。”回想起当时求职的情形,她依然感慨不已。由于当时没有拿到相应的职业资格证,很多公司对她关上了大门,几个月后才进入了一家小型事务所。可是由于这是一家“夫妻店”,员工都是家里的亲戚,自己根本学不到什么东西。三个月后,恰逢扩招机会到来,她跳槽进入了现在国内最具规模的八大会计师事务所之一的大华会计师事务所深圳分所。
“当时我心里其实有点慌乱。”因为进入事务所时,被默认为有一年多工作经验的审计员,可是她自己心里清楚,她并没有这一年的工作经验。然后马上进项目组去山西某上市公司做年报审计,涉及到货币资金,当时她完全没接触过,工作不能开展下去,引起了带队经理的不满。而当时还是手工帐时代,电脑也是“方脑袋”,开机都要两分钟,更谈不上联网,所以也没有现在这样便利的上网查资料的条件。遇到不懂的问题谁也不敢问,带队经理的态度也不好,“当时我好想哭。”她说。
所以这件事最后的结果很不好,被客户投诉了。这个事件的全过程她一直清楚地记得。后来回公司以后,一方面害怕丢工作,另一方面是觉得自己真的应该好好学习业务,就逮住同事问同事,碰到领导问领导,好像着魔一样地学习。用最笨的机械记忆,别人做什么去记下来,再一件一件去实践。这样的时间差不多过了一年,每天都高度紧张,白天干完活晚上回宿舍努力自学。
“这一年比高考还累,不过好在把这一年的差距弥补回来了。”汪晓平说,“关键应该是,我从不怕问问题丢人,自己给自己加了很多压力。”
然后就是全国各地经常出差跑项目,别人不愿意去的地方他都去,事务所安排去哪里就去哪里,一年280天出差在外。而如今,她已经是一家拥有数十家子公司的大型集团的财务总监。
2
“这种新人连实习的机会都不会给”
“如果一个本科生四年下来,连一个初级会计职称都没有拿到,这样的新人我连实习机会都不会给他!”汪晓平说。他认为,虽然学校的教育水平确实有高低之别,职高和985/211差距确实挺大,但是决定因素还是在个人本身,这种差距就是思维上的差距。同理,一个工作十年的财务主管,如果连中级会计职称都没拿到,再有经验她也不会要。
有些人尽管工作经验很强,那是因为他在某个领域一直重复机械性的工作,而他的思维是僵化的。尽管很多工作经验比较重要,但现在的社会还是很看重财务人员的证书。因为证书是国家对个人水平的一个官方证明,这是一个基础性的门槛,只有跨过这道门,才有可能去展示技巧和经验。
她说:“有些年轻人,也许学校不怎么好,但是他在大学里面拿到了初级,相比起有工作经验的人,我更愿意给这种新人机会去展示自己的能力。”对于新人来说,这些证书证明的就是个人的学习态度和能力,给用人单位信任感。
说道职场新人,就不得不说一下高效教育,她觉得现在的教育和现实非常的脱节。有的职场新人可能工资就四千块,可以花两千买一件衣服,花几个月的工资去买周杰伦演唱会的高价票。花钱本来是件私事,但是这些人花了这么多钱去娱乐,也不愿意花几十块钱去听一堂财务专业课。而且这样的新人不在少数,是普遍现在。她认为出现这样的现象,就是学校的教育出现了问题——专业课不实用,观念还出现了偏差,学校没有教会学生“学习的能力”。
有一个应聘者让她印象很深刻:工作三四年,就当了个小会计,工作任务非常单一,问他“为什么不去考证”,结果被告知“好难考”,所以试了一次失败了就不考了。对于失败的抗压力这么差,怎么能处理复杂的财务工作?
对于新人“不给力”的现象,汪晓平认为是个“经济基础”的问题,“确实有些家庭条件不好的孩子,比其他人更努力,更发奋,能够感受到生活的压力,往往这些人比同龄人更加成功。”
3
财务小白向财务总监的“变形记”
从新人到财务总监,到底应该怎么做?
汪晓平的意思是:可以参考现在大家共识的“二八定律”,财务总监只可能产生在20%的优秀者中。二十几岁到财务总监级别是极个别特例,总有一些特殊的因素,大部分人还是要遵循基本的事物发展客观规律。
大学毕业22、23岁,四年从会计升为主管了,再四年升为经理,到财务总监还要六七年时间,所以企业招聘财务总监的年龄定为35岁以上不是没有道理的。关键是人的思维沉淀大致要十多年,整个思维体系和知识构架才能形成。总监要求CPA,经理要过中级,这些都需要时间来进行验证。不要证行不行?不好意思,真的不行,没有证企业如何给予信任?
有很多人大学毕业进事务所工作,十多年以后想进企业做财务总监,可是说没有时间考证,或者是没通过就放弃了,人到中年面临淘汰。很多人一直认为业务能力比考证重要,可是到了四十岁左右又开始自学自考,为什么?因为现实所迫。如果在年轻的时候,不是那么在意个人享受,给自己施加点压力,一定会有更多更好的选择。而且40岁的体力精力,肯定是比不上二十几岁时的。
想一想这两个问题:1、自己甘心40岁还干基础会计工作吗?就算自己愿意,企业为什么不用更年轻优秀的年轻人呢?2、如果你是一家公司的老板,40岁还没有过注会的人你敢用吗?另一个竞争者有一堆资格证,你会录用谁?
问题的逻辑很简单:永远有更新、更努力、更有优势的竞争者出现,身在职场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自然规律而已。安逸享乐是虚假,忧患意识才真实。
4
财务工作的专业性体现在职业道德
汪晓平说起一件她从业以来一直感到遗憾的事。
某一年,为帮助一家企业IPO,她带队进驻公司,一干就是8个月。从尽职调查到帮助理账、再到内控和三年一期的审计报告等等,全程跟进。
进场的时候看到那些财务数据,那些基础还有内控,依她个人十几年的经验判断,这个企业是完全不可能上市。但是站在企业的角度,站在服务者的角度,加上事务所的利益关系,完全是按照IPO的流程去开展,不提其他的了。
八个月的耗费的人力、物力、财力、精力不说,企业自身的财务人员流失超过一半,然后补什么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中介费用、律师券商费等等,所有的费用加起来超过了三四千万,这就是企业一年的净利润,就这样消耗掉了,最后还是没有申报成功,而且因为不合格原因根本就没申报。
所以,她觉得作为一个专业的财务人员来说,她很清楚这就是巨大的浪费。而从其他角度来说,受人之托忠人之事,她觉得很痛苦,是内心上的矛盾。
好在,现在遇到这样的问题,她已经可以很坦率地说出自己真实的想法和判断,不用再说一些“违心”的话,做一些“纠结”的事。
每一个职业,除了专业的知识和技术以外,还有一件很重要的事:职业道德。尤其对于财务工作来说,前总理朱镕基“不做假账”的训示,是全中国会计工作者共同的要求。尤其是财务高管,除了年龄、知识、技术、阅历、经验等等,财务工作者的职业道德才是最核心的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