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小知识4:角度

电影小知识4:角度_第1张图片

物体被摄的角度能代表对题材的某种看法。

角度由摄影机的位置决定,与被摄的对象无关。仰角与俯角所摄下的人物意义自然是相反的,虽然内容是同样的人或物,但观众所得的信息却完全不同。所以形式便是内容,而内容也就是形式。

现实主义的导演通常会避免极端的角度。他们喜欢水平视线,略接近一个旁观者的身高,企图捕捉被摄物的每个细节,但水平视线镜头的角度比较缺乏戏剧性,通常大部分用来做叙事交代。

形式主义导演较不在乎被摄物的清晰度,但必须能捕捉到被摄物的精髓。极端的角度会造成扭曲,然而许多导演认为扭曲现实的表面更加真实——一种象征性的真实。

无论是现实主义导演还是形式主义导演,都知道观众很容易认同摄影机镜头。现实主义者希望观众能忘记摄影机的存在,而形式主义者则希望观众能注意到它。

一般而言,电影有五种基本镜头角度:鸟瞰角度、俯角、水平角度、仰角、倾斜角度。

当然,除了这五个基本的,还有许多其他落于中间的角度。比如说极端的俯角与普通的俯角,其间便有程度的差异。角度越趋极端,越会使观众分散注意力。

鸟瞰镜头可能是所有角度中最令人迷惑的,因为它是直接从被摄物正上方往下拍,我们很少从这样的角度看事物,所以其主体显得不易辨认。导演多半会避免这样的摄影镜位。不过在有些情况下,这种角度相当具表达效果,它使观众盘旋于被摄物上空,宛如天神般,镜头下的人物往往像蚂蚁般卑微无助。

电影小知识4:角度_第2张图片

普通的俯角镜头并不似鸟瞰那么极端,摄影机通常架在升降摄影架上,或者就近的高处。这种俯角镜头比较接近文学上的全知观点,好像给读者一个梗概,但并不暗示命运。俯角总是包括作为背景的地板或墙面,其被摄物动作也比较缓慢,并不太能用来表现速度感,适合呆滞、沉缓的意义。用这类镜头也会凸显环境,使其看起来似乎可以吞噬角色。总而言之,俯角会减少被摄物的重要性。

电影小知识4:角度_第3张图片

有些导演钟情于水平角度镜头,他们认为主观的角度太具先入为主的成见。例如日本导演小津安二郎的作品中,摄影机通常都是离地四尺高——日本人坐在榻榻米上看事物的高度。他视其角色与自己平等,绝不愿观众任意轻蔑或同情这些角色。许多时候,角色即是普通人,不特别具美德,也不特别堕落,小津完全让角色展露自己,不用镜头角度来做价值判断。因此水平角度的镜头是中性的,不带情感,让观众自己做判断。水平角度让人物符合我们自己的愿望。

电影小知识4:角度_第4张图片

仰角则与俯角相反,它会增加被摄物的高度,并且带有垂直效果。它会增加动作的速度感,尤其是暴力镜头。仰角会捕捉一种令人困惑的感觉,并且会使环境变小,如天空或天花板都退为背景。就心理上而言,仰角会增加主体的重要性,使物体在观众前方展开,甚具威胁性,也使观众欠缺安全感。由仰角摄得的人物通常会引起恐怖、庄严或令人尊敬的感觉,所以在宣传片以及强调英雄主义的电影中,这类镜头是最常见的。

电影小知识4:角度_第5张图片

倾斜角度镜头的水平线多是斜的,镜头内的人物看起来好像快要跌倒。这种镜头有时用于主观镜头,例如醉汉的视角。在心理上,倾斜角度给人的感觉是紧张、转换及动作即将改变。倾斜角度使水平和垂直的线条都变成斜线,但很少人使用,因其会使观众迷乱,适合用于暴力的场景,可精确地捕捉视觉上焦躁的感觉。

电影小知识4:角度_第6张图片

你可能感兴趣的:(电影小知识4:角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