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中的异常(上)

没有一名程序员希望自己在写程序的时候遇到异常,但是实际上异常是无法避免的,没有人能保证写出的程序不会出错,已无法保证用户会按照程序员的意愿来使用程序。既然异常无法避免,对异常的处理也就是必需的。异常处理已成为衡量一门语言是否成熟的标准之一,增加了异常处理机制后的程序有更好的容错性、更加健壮。目前的主流编程语言(如C++、C#、Python等)都提供了这种机制,Java也不例外。Java的异常机制主要依赖于trycatchfinallythrowsthrow这五个关键字。

最基本的异常处理——try...catch

下面是Java异常处理机制的语法结构:

try{
    //业务逻辑代码
    ...
}catch(Exception e){
    //异常处理代码
    ...
}

如果try块代码出现异常,系统会自动生成一个异常对象,该异常对象被提交给Java运行时环境(Runtime Environment),这个过程称为抛出(throw)异常。
当Java运行时环境接收到异常对象时,会自动寻找处理该异常对象的catch块。如果找到了合适的catch块,则把该异常对象交给改catch块处理,这个过程称为捕获(catch)异常;如果Java运行时环境无法找到捕获异常的catch块,则运行时环境终止,Java程序也随之退出。这就是Java中最基本的异常处理机制,即先抛出异常,再捕获异常(并处理)。
注意:try块与if语句不一样,即使try块里只有一条语句,花括号{}也不能省略。

异常类的继承体系

catch块都是专门用于处理异常类及其子类的异常实例。这句户乍一看很难理解,来看下面的例子:

Java中的异常(上)_第1张图片
异常的继承体系1

结合上图进行解释:当Java运行时环境接收到异常对象后,会一次判断该异常对象是否是catch块后异常类或其子类的实例,如果是,Java运行时环境将调用该catch块来处理该异常;否则将再次拿该异常对象和下一个catch块后的异常类进行比较,直至满足条件。
因此,try块后可以有多个catch块,这是为了针对不同的异常类提供不同的异常处理方式。当系统发生不同的意外情况时,系统会生成不同的异常对象,Java运行时环境就会根据该异常对象所属的异常类来决定使用哪个catch块来处理该异常。同时,通过在try块后提供多个catch块,也无须在一个catch块内使用ifswitch等语句判断异常类型进而采取不同的处理方式,使得异常处理逻辑更加细致、更有条理。
再来看一张图:

Java中的异常(上)_第2张图片
异常类的继承体系2

Java把所有的非正常情况分成两种:异常(Exception)和错误(Error)。Error错误,一般是指与虚拟机(JVM)相关的问题,如系统崩溃、虚拟机错误、动态连接失败等,这种错误无法恢复或不可能捕获,将导致应用程序中断。通常应用程序无法处理这些错误,因此应用程序不应该试图使用catch块来捕获Error对象。而对于异常,看个例子:

public class NullTes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Date d = null;
        try {
            System.out.println(d.after(new Date()));
        } catch (NullPointerException e) {
            System.out.println("空指针异常!");
        } catch (Exception e) {
            System.out.println("未知异常!");
        }
    }
}

上面程序调用了一个null对象的after()方法,因此引发了NullPointerException。注意到程序中把对应Exception类的catch块放在最后,根据异常类的继承体系可知,这是因为如果把对应Exception类的catch块放在其他catch块的前面,出现异常后程序会直接进入该catch块,而排在它后面的catch块将永远不会被执行,这就违背了上文提到的对不同异常进行不同处理的原则。
实际上,进行异常捕获时不仅应该把Exception类对应的catch块放在最后,而且所有父类异常的catch块都应该排在子类异常catch块的后面(简称:先处理小异常,再处理大异常),否则会出现编译错误。将上面的代码稍作修改:

...
try {
    System.out.println(d.after(new Date()));
} catch (Exception e) {
    System.out.println("未知异常!");
} catch (NullPointerException e) {
    System.out.println("空指针异常!");
}

这时程序报错:

Java中的异常(上)_第3张图片
程序报错

错误信息是:这个异常已被Exception类的catch块捕获了。

访问异常信息

所有的异常对象都包含下面四个方法:

  • getMessage():返回该异常的详细描述字符串;
  • printStackTrace():将该异常的跟踪栈信息输出到标准错误输出;
  • printStackTrace(PrintStream s):将该异常的跟踪栈信息输出到指定输出流;
  • getStackTrace():返回该异常的跟踪栈信息。

还是刚才的例子:

...
try {
    System.out.println(d.after(new Date()));
} catch (NullPointer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控制台输出为:

异常的跟踪栈信息

使用finally回收资源

有些时候,程序在try块里打开了一些物理资源(例如数据库连接、网络连接和磁盘文件等),这些物理资源都必须显示回收,因为Java的垃圾回收机制只回收堆内存中对象所占用的内存,不会回收任何物理资源。为解决这个问题,Java的异常处理机制提供了finally块。不管try块中的代码是否出现异常,也不管哪一个catch块被执行,甚者在try块或者catch块中执行了return语句,finally块总会被执行。因此,完整的Java异常处理语法结构为:

try{
    //业务逻辑代码
    ...
}catch(Exception e){
    //异常处理代码
    ...
}...
finally{
    //资源回收代码
}

注意:异常语法结构中只有try块是必需的;catch块和finally块都是可选的,但至少出现其中之一,也可以同时出现;finally块必须位于所有的catch块之后。
来看一个例子:

try {
    System.out.println(d.after(new Date()));
} catch (NullPointer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return;
} finally {
    System.out.println("finally块里的语句被执行了!");
}

控制台输出为:

控制台输出

程序的catch块有一条return语句。在通常情况下,一旦在方法里执行到return语句的地方,程序将立即结束该方法。但由控制台输出的结果可知,虽然return语句也强制方法结束,但一定会执行finally块里的语句。
作为对比,对上面的代码稍作修改:

try {
    System.out.println(d.after(new Date()));
} catch (NullPointer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System.exit(1);
} finally {
    System.out.println("finally块里的语句被执行了!");
}

再看控制台的输出:

控制台输出

程序中使用System.exit(1)语句来退出虚拟机,此时finally块将失去被执行的机会。

你可能感兴趣的:(Java中的异常(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