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秦帝国》到我国宦官制度的演变

今天微信社群里有一个老师更新了他的连载,《大秦帝国》的书评。我想起了前几年追剧时的情景,白衣飘飘的王志飞扮演的卫鞅儒雅睿智,在魏国不受重用,经由孝公宠臣景监引荐入秦,而后通过变法,使秦国迅速强大起来,百余年后,奋六世之余烈的始皇终灭六国,一统天下。


从《大秦帝国》到我国宦官制度的演变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卫鞅固然是千里马,可如果没有景监的力荐,也没有机会走上秦国的政治舞台,可见他是伯乐无疑了。令我疑惑的是,景监是宦官,剧中却有其结婚娶妻的情节,这是怎么回事呢?是秦朝时期的宦官制度没有要求净身吗?还是别的什么原因?

据资料载,周公在制定《周礼》时,已经对宦官制度做出了明确的各种规定,可见在西周以前,我国古代就已经存在宦官这一现象了。宦官制度,作为中央集权制度下的附庸存在,长期在中国历史的舞台上扮演了重要角色,很多时候影响了历史的走向。春秋第一霸,齐桓公在宰相管仲去世后,不听其言,重用易牙,开方,竖刁三人,结果自己被活活饿死,六十七天方被移出;其中,竖刁就是为了得到宦官职位及信任,而自残身体,可见宦官是一定要净身的。
景监是不是宦官呢?从《史记·商君列传》中看到太史公说

商君,其天资刻薄人也。迹其欲干孝公以帝王术,挟持浮说,非其质矣。且所因由嬖臣,及得用,刑公子虔,欺魏将昂,不师赵良之言,亦足发明商君之少恩矣。

这里可以看出商鞅,即卫鞅是由孝公的近臣,宠臣推荐的,这个人就是景监,但看不出他的身份。而太史公在他的《报任安书》中写到:

昔卫灵公与雍渠载,孔子适陈;商鞅因景监见,赵良寒心;同子参乘,爰丝变色;自古而耻之。夫中材之人,事关于宦竖,莫不伤气,况伉慨之士乎!如今朝虽乏人,奈何令刀锯之余荐天下豪隽哉!

这是太史公因李陵事件被汉武帝处以宫刑后,给自己的朋友写的信。从这里看出,雍渠,景监,同子三人皆是宦官了。近水楼台先得月,在帝王身边,自然也是权势煊赫了。同样出名的宦官还有嫪毐,赵高,及后来许许多多人,他们特殊的身份,给历史带来的不一样的风云变幻。

那么,到这里,我们可以说,景监是宠臣也是宦官,已经受过宫刑或腐刑的。那剧中导演给他安排结婚的桥段不是bug了吗?是的,也许是导演太喜欢他了,为了给这位优秀的伟大的伯乐以良好的形象,通过这场婚礼来给他致以虔诚的祝福吧……

从《大秦帝国》到我国宦官制度的演变_第2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从《大秦帝国》到我国宦官制度的演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