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宝钗的面具与枷锁——赢了婚姻,输了爱情(下)

  谁不是戴着面具?谁身上没有枷锁?

薛宝钗的面具与枷锁——赢了婚姻,输了爱情(下)_第1张图片
图片来自花瓣网

二、宝钗博学多才,却身负功名利禄的枷锁

(一)宝钗的出身不如黛玉高贵

宝钗的处境,乍一看似乎比黛玉好很多。仔细推敲就会发现,并不见得如此。

第四十五回《金兰契互剖金兰语》。宝钗和黛玉促膝谈心,黛玉感伤于自己的命运,孤苦伶仃,一无所有。

宝钗当时对他说,其实我也和你一样,虽然有个兄长,你知道,他是不中用的,不过我还有个妈妈,好歹比你强一点。

我小时候一直以为这是宝钗宽慰黛玉的外交辞令。后来我发现,她说的是实情。

在婚姻市场上,黛玉比宝钗更受欢迎。

她出身高贵。父亲是探花,做过巡盐御史。母亲是国公之女。尽管父母早逝,她在外祖家长大,不能说缺乏教养。

而宝钗呢?皇商。皇商也是商人。兄长又是知名纨绔。

薛蟠比宝玉要大好几岁,与冯渊争香菱的时候已经是臭名昭著的花花公子,作者那个时候交待“年方十有五岁”。

可是薛姨妈一直不急着给他成亲。不令人奇怪吗?

后来他们选中夏金桂,是一个家产丰足的独养女儿。薛家对于金桂姑娘的人品好像全不在意,这一家人贪财好利的本性暴露无遗。

宝钗身处这样的家庭环境,要做什么样的人,已经注定。区别不过是吃相有无美感而已。

她的母亲薛姨妈,看起来非常的温柔慈祥,但是,她为了儿子,并不把女儿真正放在心上。对他来说,宝钗应该是给儿子换取利益的筹码。

这一点,更像欢乐颂里面樊胜美的妈妈,只不过樊胜美的妈妈表现得赤裸裸,而薛宝钗的妈妈,就含蓄迂回的多。

如果她父亲健在,宝钗的命运大概会有很大不同。

第四回;当日有他父亲在日,酷爱此女,令其读书识字,较之乃兄竟高过十倍。自父亲死后,见哥哥不能依贴母怀,他便不以书字为事,只留心针黹家计等事,好为母亲分忧解劳

(二)、宝钗的才华不逊于黛玉,然而功利性目的太强,她的每次“才华秀”都用力过度

宝钗的才华,并不逊于黛玉。每次开诗社的时候,宝钗和黛玉总是最大的竞争对手,只有史湘云可以和他们比肩。

宝钗不仅善诗文,还特别博学。

比如上文的“绿蜡春犹卷”,是有典故的:

宝玉道:"`绿蜡'可有出处?"宝钗见问,悄悄的咂嘴点头笑道:"亏你今夜不过如此,将来金殿对策,你大约连`赵钱孙李'都忘了呢!唐钱珝咏芭蕉诗头一句:`冷烛无烟绿蜡乾',你都忘了不成?"

第二十二回宝玉埋怨宝钗尽点些热闹戏文,宝钗辩说,这一出戏排场、文辞都是极妙的。特别是一支寄生草:

漫揾英雄泪,相离处士家。谢慈悲剃度在莲台下。没缘法转眼分离乍。赤条条来去无牵挂。那里讨烟蓑雨笠卷单行?一任俺芒鞋破钵随缘化。

宝玉听了,喜的拍膝画圈,称赏不已,又赞宝钗无书不知。

宝玉这番表现 ,连黛玉也看不下去了,说他“还没山门,你就装疯了?”

她是又有了危机感了吧?

尤其是第四十二回里面,宝钗的表现特别出彩。

惜春奉命要画大观园,宝钗的意见都是建设性的,连需要用到的工具都如数家珍,张口就来。

让人觉得她是不是早就已经准备好,做过这方面的功课?

不过我看过宝钗那需要用车拉的绘画用具之后,一直都在怀疑,惜春怎么可能把这些东西都用上?

如果真的要都用上,她这幅画怎么可能画得完?

这直接导致我一直都认为,红楼梦未完,惜春的画一定也是未完的。

才华横溢,博学多知。这个宝钗令人叹服。

然而每次她表现自己的才学的时候,都让人觉得她不纯粹、太刻意、用力过度。

海棠社第一期的《咏白海棠》,她起首就是“珍重芳姿昼掩门”,我这么不懂诗词的理科生,也能看明白这是自诩德行呢。

对比黛玉的诗,随手挥就的“半卷湘帘半掩门”,这两个人的思想,就完全不在一个宇宙里面吧。

黛玉的思想,对自然与生命有敏锐的感知力,她会关心“看那大燕子回来了,”再关上窗屉。

扑蝴蝶的一定是宝钗,黛玉不会将生命视为玩具。

而宝钗,就永远不会关心燕子,不会关心落花。她的出身,她的母亲,都决定了她虽博学有见识,却被早早套上了功利的枷锁。

不能带来利益的东西,都应该被无视。

(三)宝钗的生命力与热情,是被压抑着的

如果不是这思想的桎梏,宝钗真的天生就是这副“淡极始知花更艳”的样子吗?

第七回,作者借周瑞家的眼睛和耳朵,做了这样的叙述:

宝钗的旧疾,是“从胎里带来的一股热毒,”病发的时候就是咳嗽些,然而吃什么药都不见效,还是道士出的海上方儿,叫冷香丸,吃了还效验些。

要春天开的白牡丹花蕊十二两,夏天开的白荷花蕊十二两,秋天的白芙蓉蕊十二两,冬天的白梅花蕊十二两。将这四样花蕊,于次年春分这日晒干,和在药末子一处,一齐研好。又要雨水这日的雨水十二钱,白露这日的露水十二钱,霜降这日的霜十二钱,小雪这日的雪十二钱。把这四样水调匀,和了药,再加十二钱蜂蜜,十二钱白糖,丸了龙眼大的丸子,盛在旧磁坛内,埋在花根底下。若发了病时,拿出来吃一丸,用十二分黄柏煎汤送下。

这药方里面,都是些清心寡欲的东西。宝钗到了梨香院,就把装药的瓷坛埋在了梨花树底下。

这不是在暗示吗?宝钗也有每个少女与生俱来的生命活力,她也并不甘心掩住满腹才情,寡淡乏味的生活,

宝钗的生命热情,是被压抑着的,是上了枷锁的。

压抑的时间久了,她自己都对生命与生活变得兴趣缺缺。可以找到多处证明这一点。

在第四十九回:《琉璃世界白雪红梅,脂粉香娃割腥啖膻》,湘云和宝玉烤鹿肉吃:

探春笑道:"你闻闻,香气这里都闻见了,我也吃去。"说着,也找了他们来。李纨也随来说:"客已齐了,你们还吃不够?"湘云一面吃,一面说道:"我吃这个方爱吃酒,吃了酒才有诗。若不是这鹿肉,今儿断不能作诗。"

说着,只见宝琴披着凫靥裘站在那里笑。湘云笑道:"傻子,过来尝尝。"宝琴笑说:"怪脏的。

"宝钗道:"你尝尝去,好吃的。你林姐姐弱,吃了不消化,不然他也爱吃。"宝琴听了,便过去吃了一块,果然好吃,便也吃起来。

一时凤姐儿打发小丫头来叫平儿。平儿说:"史姑娘拉着我呢,你先走罢。"小丫头去了。

一时只见凤姐也披了斗篷走来,笑道:"吃这样好东西,也不告诉我!"说着也凑着一处吃起来。

看看大家都在大快朵颐宝钗也说了“你林姐姐弱,不然她也爱吃”。然而她自己呢?

难道胎里带来的热毒,决定了她不能吃鹿肉,怕火气大吗?

她为了压住自己的本性,长期自我催眠,清心寡欲,是多么辛苦。

又如第四十回,贾母带着刘姥姥游大观园,到了蘅芜苑:

及进了房屋,雪洞一般,一色玩器全无,案上只有一个土定瓶中供着数枝菊花,并两部书,茶奁茶杯而已。床上只吊着青纱帐幔,衾褥也十分朴素。

我对于文中秦可卿的卧房一点好感都没有,那样的华丽奢靡,主人对于生命恐怕也没有什么真情,有的只是对物质的痴迷吧?

但是宝钗的房间,我每次看到这一段,都觉得彻骨的寒冷。

她对于生命是有着怎样的灰心,才会对自己的居所都这样的苛刻?

哪个年轻女孩儿,不喜欢自己的房间温馨舒适,寝具有温暖柔和的色彩?

这样寡淡,不像是喜好,倒像是一种修行、苦行。

对自己下得了如此狠心的人,心中当怀大志。

(四)功名之心强烈的宝钗: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

宝钗的志向,最初是待选才人,进宫侍读,进而封妃,退可镀金。

此路未成。她退而求其次,处心积虑要当上宝二奶奶。

他们咏柳絮词,宝钗再次以“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的超级正能量鸡汤而夺冠。

宝钗一直有明确的目标,她所做的一切,都是围绕这个目标进行的。

宝玉批评过“好好一个清净女儿家,为什么入了国贼禄鬼之流,蝇营狗苟,变得浊气喷人?”(这一段和原文或有出入,我没找到原文,凭记忆写的)。

宝玉说的固然并非就是必须人人遵从的真理。而且宝钗很清楚,自己要的是婚姻,并非爱情。

她对宝玉,并非没有感情。然而她能给予宝玉的是带着枷锁的爱,他对于她 ,最重大的意义就是名分和名分背后的地位。

她大约还一直怀有要把宝玉改造成自己理想夫君的样子的幻想。

在黛玉纯粹的爱情面前,她的努力,透着功利,掩不住自私。

她所做的所有努力,只会让宝玉的心离她更远。

她应该早就知道结果吧?

心机与算计,是她的武器,却也是一把双刃剑,只怕最深刻的伤,恰是落在了她自己身上。

带着心机女的面具,囿于功利的枷锁。她终于活成了令自己绝望的样子。

这面具,带来了赞誉,帮她赢了婚姻,却输了爱情。

纵然是齐眉举案,到底意难平。

追逐功名的人,失意则有末路之悲。得意则有寂寞之叹: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这功名的枷锁,让她一生,自残缺始,以残缺终。

修行一般的生活,终归成了她生命的常态。

薛宝钗的面具与枷锁——赢了婚姻,输了爱情(下)_第2张图片
图片来自花瓣网

这样写宝钗,并不是贬低她。其实我们大多数人,都有自己的面具,甚而不只一只。

也都无可避免的被困于某种枷锁。或是名利,或是理想。

便是黛玉,活得纯粹而真诚,她就没有枷锁吗?爱难道不是枷锁?

甜蜜的枷锁。

如果您觉得作者写得不错,请给个喜欢~~

如果您还想看到我的文字,请关注我吧~~

薛宝钗的面具与枷锁(上)

尤三姐的任性与决绝—伤的最深的是最爱的人

你可能感兴趣的:(薛宝钗的面具与枷锁——赢了婚姻,输了爱情(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