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知道, 2010年的诺贝尔物理奖颁发给了在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的两位科学家—安得列·盖姆 (Andre Geim) 和 康斯坦丁·诺沃肖罗夫( Konstantin Novoselov), 表彰他们对石墨烯 (Graphene)研究的卓越贡献。
近年来,石墨烯及其衍生物广泛在生物医学, 包括生物元件, 生物检测, 疾病诊断,肿瘤治疗, 生物成象和药物输送系统等的应用前景, 使其成为纳米生物医学领域的研究热点。 石墨烯还具有诸多引人瞩目的光学属性,近年来 IBM的研究人员已发现, 石墨烯能吸收和辐射高达40%的远红外线。
人体也是一个天然的红外线辐射源,其辐射频带很宽, 无论肤色如何, 活体皮肤的发射率为98%,其中3-50 微米波段的远红外线的辐射约占人体辐射量的46%。人体同时又是良好的远红外线吸收体, 其吸收波段以3-15微米为主,刚好是在远红外线的作用波段。
人体远红外线的吸收机制是通过人体组织的细胞分子中的碳-碳键,碳-氢键,氧-氢键等的伸缩振动,其谐振波大部分在3-15 微米,和远红外线的波长和振幅相同, 引起共振共鸣。石墨烯加热发射的8-15微米远红外波,能有激活身体细胞核酸蛋白质等生物分子等功能, 祥述如下:
远红外线可以改善血液循环
远红外线能够深入人体的皮下组织, 使皮下深层组织温度上升, 扩张微血管,促进血液循环, 调节血压,改善心、 脑、 肝、 肾等器官由缺血引起的功能障碍, 如高血压,心脑卒中,动脉粥样硬化等。强化血液及细胞组织代谢, 改善微循环,提高细胞的解毒、排毒功能,防止癌细胞发生和发展。
远红外线可以改善关节疼痛,远红外线深透力可达肌肉关节深处, 使身体内部温暖, 放松肌肉, 带动微循环网的氧气及养分交换, 排除积存体内的疲劳有害物质和乳酸等, 对消除内肿, 缓和酸痛效果显著。
远红外线可以调节自律神经
自律神经主要是调节内脏功能。 人们如果长期处在紧张焦虑状态, 自律神经持续紧张,会导致免疫力降低、头痛、失眠乏力、四肢冰冷等,远红外线可调节自律神经保持在最佳状态, 美国现已用远红外线治疗抑郁征,获得很好的疗效。
远红外线可以提高免疫功能。免疫是人体的一种生理反应,它包括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两种,对人体抵抗疾病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经临床观察, 远红外线能够提高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 调节人体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有利于人体的健康。
远红外线的消炎功能
远红外线的热作用通过神经体液的回答反应, 消除了炎症反应的病理过程,使原来遭到破坏的生理平衡状态加速恢复正常,提高了局部和全身的抗病能力,同时能激活免疫细胞的功能, 加强了白细胞和网状內皮细胞的吞噬功能,达到消炎抑菌的目的。
远红外线的热效应还改善了微循环, 增强了组织的营养, 活跃了组织的代谢, 提高了细胞供氧量, 改善了病灶区的供血供氧状态,加强了细胞的再生能力, 控制了炎症的发展,加速了病灶的修复。由于改善了微循环, 建立了侧枝循环,增强了细胞膜的稳定性,调节了离子的浓度,改善了渗透压, 加快了有毒物质的代谢产物的排除, 加速了渗出物的吸收, 导致炎症水肿的消退。
远红外线能激活生物分子活性 应特别指出的是: 红外区域光子能量 ( 1.6-0.001电子伏特)不能激活分子的电子能级,所以不能象紫外线那样使物质发生电离。 远红外线只能激活分子的振动能级, 振动能级间的能量差一般为1电子伏特以下。
也就是说,由于远红外能量形成分子的原子键能量小,因此不能使分子结构发生变化。在远红外光子, 特别是3-14微米远红外光子的作用下,使生物体的分子能级被激发而处于较高震动能级, 这便激活了核酸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的活性,从而发挥了生物大分子调节机体代谢, 免疫等活动的功能, 有利于人体机能的恢复和平衡, 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
远红外线能增强生物体的新陈代谢
如果人体的新陈代谢发生了紊乱, 引起了体内外物质的交换失常, 各种疾病将会不约而至。诸如水电解质代谢的紊乱,严重将会危及生命:如 糖代谢紊乱所致的糖尿病、脂代谢紊乱引起心血管疾病、肥胖症、蛋白质代谢紊乱引起的痛风等。 通过远红外线热效应, 可以增加细胞的活力,调节神经体液机制, 加强新陈代谢, 使体内的物质交换处于平稳状态。
远红外线可以护肤美容。远红外线照射人体产生细胞共振吸收, 能将引起疲劳及老化的物质, 如乳酸、 游离脂肪酸、 胆固醇、 多余的皮下脂肪等, 藉毛囊口和皮下脂肪的活化性,不经肾脏, 直接从皮肤代谢。 因此, 能使肌肤光滑柔嫰,远红外线能使体内的热能提高,细胞活化, 因此促进脂肪组织代谢, 燃烧分解,将多余脂肪燃烧掉, 进而有效减肥。
远红外线的镇痛作用。 远红外线的热效应,降低了神经末梢的兴奋性; 血液循环的改善; 水肿的消退; 减轻了神经末梢的化学和机械刺激; 远红外线的热作用,提高了痛欲, 以上种种,均起到缓解疼痛的作用。目前,以石墨烯为代表的新材料, 已被中国列为“十三五”战略规划发展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