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晋中河东游之一—普救寺与西厢记

一直以来对山西的认识仅限于晋商的各种大院、平遥的古城,后来知道赵氏孤儿的故事发生在山西,陈廷敬的皇城相府也在山西。山西是一个文化厚重的地方,由于特殊的地形,自春秋时代以来,山西的行政区域相对稳定,造就了独特的地理人文环境。经常想象着要来一次隆重而盛大的旅行,去走进和认识这块大好河山,却没想到第一次走进山西的机会来得这么突然而仓促。周末、同事、自驾,一天时间,仅此而已,权且当做山西探路行吧。时间紧凑,说走就走,目标主要集中在紧贴黄河的河东地区。穿过陕西东府,途经西岳华山,走出大秦东门—潼关,横跨天险黄河。山西,我来了!

梨花深院 待月西厢

“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从潼关进入永济,第一站我们就来到了《西厢记》的发生地—普救寺。普救寺始建于何时已不得而知,据说隋代此地就有了“永清院”。五代后汉时,河东节度使叛乱,后汉高祖派遣手下大将郭威平叛,围城年余而久攻不下。最后听了方丈“若存善心,城即能克”的点拨,并在寺内折箭为誓,“绝不滥杀城内百姓”,翌日攻城即克。为纪念方丈普救百姓的大德,寺庙更名为普救寺,一直沿用至今。

普救寺现存有一座明代嘉靖年间的古塔,俗称莺莺塔,其余建筑均为后期复建。莺莺塔巧妙利用了声学原理,在塔侧以石叩击,会发出类似蛙鸣的声音,为寺内一大奇观,也是中国现存的四大回音建筑之一。出于保护文物的需要,现在不再让游客随意敲打了,但在塔侧镶嵌的石碑上,还能看见长期叩击形成的石窝。莺莺塔其实和崔莺莺没有任何关系,只是因为“崔莺莺待月西厢下”的美丽爱情故事过于深入人心,而在其他建筑损毁后,只有这座古塔屹立在这个塬上。这座塔就成了普救寺的象征,成了《西厢记》的象征,并被人们口口相传的叫做“莺莺塔”了。

周末晋中河东游之一—普救寺与西厢记_第1张图片
从塬下看普救寺及莺莺塔

整个普救寺由塬下到塬上,依次铺开,建筑栉比鳞次,蔚为壮观。分东、中、西三条中轴线,主要有唐代、宋金和明清三个朝代的建筑(均为上世纪80年代复建)。与西厢记有关的有崔莺莺一家暂住的梨花深院、张生读书的西轩、白马解围后张生移居的书斋院以及他们约会的后花园等地。

周末晋中河东游之一—普救寺与西厢记_第2张图片
莺莺一家寄住的梨花深院

“待月西厢下,迎风户半开,隔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张生与崔莺莺的美丽爱情故事,已经深入人心。但谁又知道,这段爱情传说源于一个不太美好的历史故事呢。记得之前看《西厢记》时,总不明白为什么要让张生西去赶考,莺莺泪眼相送,故事就结束呢。后来才知道,这正是王实甫内心的柔软之处。我们心中都有一个关于爱情的美好愿望,希望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相爱的人白头偕老。而王实甫对原著《莺莺传》的大幅度改写,就是为了塑造这种美好,讴歌世间纯真的爱情。

周末晋中河东游之一—普救寺与西厢记_第3张图片
从梨花深院内看莺莺塔

《莺莺传》出自于唐代大诗人元稹,就是写下“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的元稹。对了,他很有可能就是《莺莺传》的男主人公,一个在乱兵中保护过崔氏母女,并与莺莺在西厢发生过美丽爱情故事的男人。当然真实的莺莺,只是一个普通人家的女儿,随母亲带着弟弟流落此地,寄居在寺院里。乱兵过境崔母惊慌失措,得元稹保护而将莺莺委身于他。但后来元稹奔赴长安,联姻高门,写下了为自己变心辩解,丑化崔莺莺为“尤物、妖人”的《莺莺传》。那首脍炙人口、催人泪下,象征爱情专一、矢志不渝的“沧海巫山”诗,是他写给后妻—宰相之女苇丛的。当然这些与苇丛无关,但对于崔莺莺来讲,现实多少有些讽刺!

周末晋中河东游之一—普救寺与西厢记_第4张图片
崔莺莺蜡像

幸好,人心总是向美的,改编后的《西厢记》流传更广。王实甫将张生与崔莺莺写成了冲破礼教约束,勇敢追逐纯真爱情的一对真情男女。普救寺也因此名传千古,成了世人向往的爱情圣地。红墙绿瓦,梨院深深,清风荡漾,月色溶溶,莺莺塔耸立在那里,千年不语,将纯真的爱情祝福洒向人世,给后世的红尘男女以爱的勇气和希望。

(未完待续《周末晋东游之二—蒲津渡与黄河铁牛)

你可能感兴趣的:(周末晋中河东游之一—普救寺与西厢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