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周末,给布丁准备好午餐—一份意大利面,获得了小家伙的好评“原来妈妈也会做饭的啊”,受宠若惊,哈哈!受一位朋友 “让家务成为密切家庭关系的桥梁”的影响,我尝试着走进厨房,按照手机百度照葫芦画瓢,显得有些手忙脚乱…重点是我的“战友”布丁也会在旁边帮(倒)忙,系着小围裙,看上去比我“专业”。锅碗瓢盆都是她的玩具,嘴里还振振有词,显得井然有序,玩得不亦乐乎…一个多小时后,饭菜出炉上桌,居然也不是那么难吃,布丁会说“妈妈,真棒啊!”,那种母女间独特的亲密时光就在这一刻油然而生。
想到我的小时候,妈妈说,一个学生应该把所有的心思都放在读书上,而不是那些琐碎的家务。虽然我的母亲一向的勤劳,但她却不喜欢自己的孩子把心思放在除了学习以外的地方!比如,一次,当我做完功课,试着给父母一份惊喜,炒了一份青菜,以为他们会因此开心,结果却是,他们到家后点评菜没有洗干净,直接倒掉了;另一次,我认真洗好衣服,晾好,母亲回家把晾着的衣服翻来覆去检查,然后得出了没洗干净的结论,顺手取下来就扔进了旁边的洗衣盆….看着妈妈马不停蹄地重新搓洗衣服的背影,我想,我可能真的不太适合做家务….
在我三十多年的成长岁月中,我慢慢养着了做家务就是浪费时间的观念,于是我理所当然地不做家务了。有人说,孩子会让你不得不去反思自己的人生,当我看到布丁在厨房里欢喜的样子,当我听到孩子因为吃到我做的饭菜而得到的夸赞,我突然就想到了自己的小时候,因为父母所秉持的“只有读书才是人生的唯一出路”,为了博取他们的关注,我努力地争分夺秒地变成了一个只会“读书”的孩子….在不知不觉中长大,读书成为了实现一个又一个阶段性目标的最直接路径,但为此,我失去了一些东西,一些很重要的东西,第一次感觉“学海无涯苦作舟”这句话,哪里不太对。
02
跟布丁午餐完,朋友圈里跳出一条不幸的消息,杭州中学一名学生患有焦虑症、强迫症,不负学业高压纵身从五楼教学楼跳下,经抢救无效死亡。她父母在报道里说已经跟班主任老师说过有这方面的情况,要学校多留心照顾…看完这篇报道,我有一点非常不能理解,作为父母明明知道孩子有样的心理疾病,但是还是让孩子留在竞争班的高压环境中,班级实行末位淘汰制,孩子是经历了什么样的无助才会选择以这样的方式结束自己年轻的生命呢?大叔说,“我们的教育都是由一个个具体短期的、背后含有威胁性的目标所驱动的。”幸运的孩子咬咬牙,就通过了一次次阶段性的考验,不幸的孩子,就像这位女同学,在心理承受巨大压力的情况下,无法面对这种具有威胁性的末尾淘汰制,加上父母没有及时果断的施予帮助,最终酿成了无法挽救的悲剧。
我26岁研究生毕业,学生时代经历了漫长的20年。在很小的时候,父亲告诉我们姐妹俩,“他不看努力的过程,分数会说明了一切!”,他会为我们制定明确的排名目标,如果没有达标就会受到一定惩罚。偶尔因为没有达到目标而受到父亲的“家法”,但重要的是那种“以输为耻”的意念,贯穿着我们紧张而焦虑的童年、青年时代。初中时,我因为没有达到父亲的第一名,夜晚,坐在二楼的阳台的围墙上,郁郁寡欢、内疚自责围绕着自己,有那么一点冲动,差点就无法体验一个完整的人生。
有时候,我会庆幸自己当初就这么挺过来了,我有幸去看更大的世界、有幸成为一位母亲,有幸结交更多的朋友,有幸去体验更长更完整的生命,有幸去思考生命的意义……有幸去感知更多生命的未知……
03
上周,一位当事人在电话里哭着跟我说,“为什么法律不能维护公平正义,他们相信法院,将争议诉诸法院,却没有得到公正的对待…”我理解她,我同样也经历着如她一样的困惑,很多FG办案太多,早已麻木,他们听不进太多的情理,他们更多的时间都是花在如何和稀泥上或者如何想办法让律师去说明当事人撤诉上。我跟他们说,律师是维护当事人的合法利益,而不是还没有得到一个结果,反而去规劝人家撤诉,这是有违职业道德的…然而FG却不管那么多,甚至在电话那头暴怒,谁让他们自己惹出那么多麻烦,最终还来找法院背锅……他们再三给我电话,施加压力,以让我成为他们的助手达成他们的目的。我感到反感,但也焦虑,毕竟有一把“自由裁量”的刀是握在他们的手上,有时候它可以决定一切…
这份职业会让人接触比别人更多的麻烦和“恶”,但它同时也是自己借以安生立命的职业,我们拼劲全力获得了这份职业资格,同时也意味着我们要承担更多的不安和焦虑,你要守住自己的良知,又要对抗有些难以对抗的力量。学生生涯的结束只是意味着读书的阶段目标暂时告以段落,进入职业生涯,意味着你要完成更多阶段性的目标,但是如果内心没有内在驱动力的话,你会发现烦恼源源不断,比读书的时候更加困扰。
跟一位朋友聊起自己的困惑,原本以为达成了自己的职业目标,是一件很值得庆幸的事情,没想到却陷入了更大的焦虑,这份焦虑常常来自那股自己战胜不了的力量,不知道如何才能获得生命的从容和喜悦?朋友告诉我:“每个人的一生,都是带着使命来的,你现在经历的一切都是命运注定好的,佛说“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我知道你很难,但如果你不做,总一个人回来承担这份困扰,你只需要守住自己的心,只要你觉得自己坚持的是正确的,就不要怀疑,继续下去,因为这个世界总是需要一些向你们这样坚守的人…”
想到大叔所说的“大教堂思维”(我们在做一件事情的时候,哪怕自己看不到这件事的完成,但是你知道自己做的这件事是跟一个宏伟的目标连在一起的,会产生一种强烈的使命感。)一百年以后,在布丁或者布丁的孩子谈到我的时候,是否有一件东西,是让他们深受鼓舞又引以自豪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