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别人的故事看自己的生活——有感《一个人的朝圣》

心心念念的这本书——《一个人的朝圣》读完了,感慨感触颇多,想了很多,结合实际生活例子也有很多,甚至想过这样的小说拍成电影是否会有演员能恰如其分将小说中人物的内心深处淋漓尽致表现出来。作者的写作手法很赞,顺叙倒叙穿插着来,首尾呼应,承前启后,浑然一体,尤其是细节的描写,非常到位,衬托的手法也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当时的情景,融入其中;其次,本书的翻译很棒,比起以前看得一些译著,该书的翻译不仅顺畅,而且润色很符合中国阅读的习惯。

扯了这么多小说技术上的东西,接下来想谈谈该书传递的生活哲学和感悟了,关于原生家庭、友情、爱情、孤独、信仰、灵魂成长。

原生家庭对一个人的成长成熟至关重要。本书虽然以哈罗德为主线,但是其他人的成长和家庭也一直在提及,这或许是作者想极力表达的很重要的一部分思想。作者不惜大量笔墨来写哈罗德在旅程中对父母亲的回忆,对童年不堪生活的回忆,意欲说明这一切都和他现在自卑、麻木、孤僻、胆怯、了无生气的生命形式有着直接关系。即便他已经六十多岁了,生命就快到头了,也并不能完全摆脱这种幼年时期的影响。当他突然被一封来信惊醒,毫无准备的情况下开启一段孤独的徒步之旅,才明白过来,那些痛苦的快乐的回忆都是宝贵的自我教材,即便生命已晚,原生家庭的影响根深蒂固,但是,只要他想,他就可以从阴影中拯救自己,这也告诉我们,投错了胎不要紧,环境恶劣不要紧,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三十岁前的命运可能受环境和家庭影响,但是三十岁之后,是掌握在自己手中的。家庭和成长经历的影响对一个人成长影响很大,但是更要相信自己改变的力量更强大,就像哈罗德最后的救赎一样。而他的儿子,三十岁之前抑郁酗酒最后发生悲剧,和他不知道如何做一个好父亲有直接关系,同样的,不足三十岁的戴维无力拯救自己,他没有他父亲幸运可以用徒步来救赎,所以他痛苦地结束了自己。关于家庭影响,还有很多侧面描写,比如那个心狠手辣的纳比尔老板,书中有写他只爱母亲,充满怨恨,所以家庭暴力,他是自我救赎的反例,所以没有那种救赎的过程。比如奎妮,她从小感受到浓浓的父爱,所以她善良客观宽容,对谁都很好,很热情,爱唱歌,并且乐于传递给别人更多的爱。

关于家庭的思考,我习惯于了解一个人从他的成长经历和家庭氛围了解,这样会更真实,看到背后的故事,萌发更多的理解。我更深刻地感受到,如果想要为人父母,先问问自己是否具备了做一个合格父亲或者母亲的条件,如果自己都没有成熟,也最好慎重一些要孩子吧,毕竟孩子落地就意味着一生的责任,这种影响是深远的,同时不光要看自己,还要看伴侣是否也具备了条件,双方都不缺席孩子的成长,才能培养出健康快乐的孩子,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

关于友谊,哈罗德和奎妮之间,让我想起奇葩说上曾经一个辩题——异性之间是否在纯粹的友谊,我觉得是不存在的。哈罗德和奎妮之间就是,书中有写到,奎妮得到了又失去了爱情,那是她年轻时候自己给自己的爱情,虽然哈罗德未必意识到,但也是有这样的成分。并且他们之间天然的亲切感和体贴感因为彼此命运的相似更加显得友谊的珍贵难得,友情中夹着小部分爱情因子,就像哈罗德和莫林的爱情里夹着亲情友情的因子一样,没有一种感情是可以分门别类那么纯粹的。

关于信仰的力量,这本书让我更明白,信仰面前,真相并不那么重要了,只要肯坚持,终有一天会创造奇迹。就算加油站女孩说谎了又怎样,无意间的一句话给了哈罗德如此强大的信仰,并完成了一次灵魂摆渡,不是更有意义吗?不仅仅是他,一路上的人,他的妻子莫林,邻居雷克斯,这些人或多或少都对生命有了新的认识,对信念,对希望,不是更加笃定了吗?有时候不必太较真,只要去做就行了,带着信念走着走着,终有一天佛光普照,抵达彼岸,我们只需要在浮躁的社会里多点专注,多点单纯,多点承诺,多点诚实,多点美好的品质。

关于孤独,看题目就很孤独,一个人的朝圣,其实也是一群人的朝圣,虽然哈罗德是主线,但是,由他引起的这场朝圣之旅,影响了多少人呢?人海茫茫里,多少孤独的灵魂等待寻求生命的真谛?孤独是好的,它会唤起你内心深处的独白,更加重新认识自己,如果不是踽踽独行,哈罗德不会有勇气直面内心,一路的风景,即便一个人,他也可以常常莫名的欢乐起来,灵魂渐渐丰盈。成长注定孤独,请享受你的孤独吧,那是深刻成长必备的条件,远离喧嚣,让我们也来仔细看看夜深人静自己那颗孤独的心灵,问问自己,到底是谁?从哪儿来到哪儿去?需要什么?能做什么?

关于成长,我从来不觉得他和年龄有关,有的人过一辈子也成长不起来,有的人少年老成,比长者更通透,这个和经历、悟性和阅历都有关。我一直在想,作者为什么选取平凡的老人为素材来写,后来我给了自己一个答案,或许作者是想说明,一方面,成长是一辈子的事,即使退休了老了也一样,它和年岁的增长并没有正相关性;另一方面,只要你想改变,一切都来得及,都不晚啊

关于救赎,本书末尾,莫林和哈罗德一直在笑,回忆他们最初见面的时候,画面太美,画风很活泼了,这就是救赎过后的明快风格,一切都释然了,正如书中所说,如果对不理解的事物都不能包容,那生命是不是没有希望了呢?最后出现了修女,出现了奎妮的安静祥和的死亡过程,都是救赎的暗示啊,生命是祥和,是放下,是敬畏,是探索之旅,曾经我们以为的放不下,到最后都会烟消云散,只留下最真最纯的东西尤其是当我们老了的时候这种感受应该会更强烈。放下,得到,争取又坦然失去,留下美好,喜乐,这应该是救赎过后的灵魂状态,自由自在地,第二次单纯的境界。

最后的最后,我最大的感触是,生命短暂,马上行动,即刻改变;生命尊贵,善待他人,多些理解;生命脆弱,多陪家人,珍视健康。祝所有书友们健康幸福一辈子!

你可能感兴趣的:(从别人的故事看自己的生活——有感《一个人的朝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