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7日《游山西村》听课简评

(一)

郭校长先对四十一中的历史做了回顾,由最初区区的六个班,若干名教师,到现在的四百多名教职工,上百个班级,建校二十七年来可谓发展迅速。据郭校长讲,学校成长的动力之一是历届校长对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视,以及名师战略工程的实施。郭校长临末谈了关于听课的要求,就是规定动作不能少,自选动作不花哨,这是拿运动员跳水来做比喻,也算精辟,有了规定动作基础分的保证,自选动作的加分才有意义。欢迎词致完,报告厅里闪光灯亮起一片。

第一节本校宋老师果真没有令郭校长失望,整堂课三个环节,“读准诗歌,读懂诗意,读出诗情和诗美”,前两个环节占了三分之二时间,诗歌学习的规定动作:诵读、释义、理解、情感,步步落实,扎实有效。王君老师也说过:基础知识在任何时候都应该重视。

读准诗歌环节,对学生的指导很细腻,提醒学生把难词标注:浑、豚、衣冠、叩,把节奏画出,引领学生一遍遍诵读。学生开始读时,难免顾此失彼,第一遍能把握字音和节奏,第二遍时便有了声音的高低起伏、长短快慢。老师鼓励性评语贯穿整堂,“很好,非常好!”诸如此类语言加强了师生对话的和谐,不足是长此以往教师的评价显得廉价,缺乏真情!

读懂诗意环节,重点词语解释有:浑、足、豚、春社、若许、闲乘月、无时,学生轮流解释,教师适时点拨,强化印象,并提示学生结合诗句来谈。有学生说的磕磕绊绊,而在下一个齐读释义环节得到补救,这也是课堂目标从学生出发的体现。

小组合作品读其人、其景、民风、其情,用时三分钟,学生依次谈民风、其人、其景,过渡到本诗重点——探究理趣。写作背景在此时抛出,结合陆游贬官还乡经历体会哲理,自然界的“柳岸花明又一村”,与诗人内心的光明和希望合而为一,曾经的“山重水复”在这儿被接纳、被包容、被理解,像一块石头落地般,诗人的心完全释然了!如此一位心中有天地、有自然、有人民的伟大诗人,俨然已经把这里当作了自己的家,自己的安身立命之所,要无时叩门了。他心情的激动无以言表,只一“闲”了得!

(二)

靳老师设定目标明确:理解内容,把握情感;欣赏美景,领悟哲理。课堂三环节:读诗、说诗,悟诗。

读诗环节与前一节基本相似,读节奏,正字音,所不同为增加对字形的重视,“请用右手食指在桌面上书写容易写错的字”,这便是在为默写打基础了。

说诗环节也有小组讨论设计:作者在这次出游中安排了哪些活动,游览的心情如何?请结合句子具体说一说,提示注意参考右边的注释。短暂交流后学生发言,虽然省略了诗句释义环节,在老师引导点拨下学生抓住:足、又、近、存、闲、夜等词来理解诗人心情,并形成板书。诗人的喜爱、留恋之情单列一行在板书出示,与宋老师的处理方式不同,虽然律诗四联如此,仍给人一种割裂感,不明此喜悦源自农人的好客、风光的独特,还是民风的淳朴,或者皆而有之吧!

诗理趣的处理也是在背景介绍后,直接出示:困境中保持希望,坚持下去,终会出现豁然开朗的境界。此时的诵读指导是课堂一大亮点,教师点拨读颔联的上下句,有慢快、低高的区别时,学生的单读、齐读进步都很明显。诗人从景物的变化中悟出人生的哲理,学生从读的变化中体会敏感的诗心。罢官归家的陆游当初也许会感觉无颜面对父老乡亲,他反而在父老乡亲这里得到心灵的慰藉,他当然要回报家乡父老了,那就是以昂扬的姿态面对人生中的“疑无路”,追求理想中“又一村”。

正如王老师所点评的,靳老师这节课很重视应试,“应试不是贬义,应试教育也是一种教育。”只要课堂万变不离其宗——文本的理解,这堂课就不能说是不好的课。学生学习生活中的“疑无路”会不少吧,让我们做教师的,去做学生的指路明灯,帮学生破解“山重水复”,直至未来的“柳暗花明”吧!

剑南游诗千古传,

师生共品百味鲜。

风雨雷电浑不怕,

心中有爱天地宽。

你可能感兴趣的:(5月17日《游山西村》听课简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