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女青年之死

苏拉心里堵的慌,像一口气吊在那里喘不上来,胸口猫挠似的火烧火燎。症候出在哪里其实一目了然,但是谁也不敢下猛药,为了家和万事兴,大家都得忍。

步入围城三年,时间不长,却像经历了人生三十年。不是因为走过了多少路,也不是因为看过了多少风景,更不是遇见了多少人,只是复制了自古到今的家庭生活。多少爱情的悲哀都源于此,要不怎么说婚姻是爱情的坟墓,却又趋之若鹜,因为比起坟墓也算能挡风遮雨,更多的人怕暴尸荒野。

东方儒孝文化体系里的家庭关系通常都具备典型的人物特质,骄傲强势的婆婆,圣母莲花般的儿媳,找不到定位的儿子,不甚插手内务的公公。苏拉不是莲花圣母般的儿媳,婆婆却是事事都以自我为中心的婆婆。用苏拉的话说,她们那一辈人都还活在臆想中,自以为是的有些可笑,处处都透漏着一股小市井形象,却总喜欢把人生资历当作优越感临架于你之上。

爱人是个孝顺的儿子,也是个明事的伴侣,温吞慢言的性子,温和谦逊的处事,苏拉就是被这种宁静平和处变不惊的性格给吸引了。作为终身伴侣,算是一个很值得加分的条件。谈恋爱的时候,苏拉在他眼里就是一只活泼可爱的小兔子,总是喜欢抚摸她圆圆的脑袋,像个老者抚摸幼儿的感觉。这是爱情。

这一生明白那么多道理,却还是走到了错误的道路上。喜欢简单生活的苏拉没有多少要求,只要开心就好,并将开心的生活作为人生目标去实现,殊不知,在没有脱离原生家庭的混合式关系里,作为一个外来侵入者,苏拉根本没有选择的权利,只有适应。家庭成员的喜好,食物的口味,各自的性格,唯有适应才能和谐,但是苏拉没有准备好。。

年轻时候的苏拉喜欢高格调的装,闺蜜们总结出来的是行走的路上胸前必抱着一本看起来很有质感的书,去咖啡馆一定要坐靠窗的位置便于右手支着下巴发呆或者左手抚额沉思,喜欢坐在空旷广场的高高的阶梯上轻轻哼着校园民谣,等等等等。苏拉一笑了之,那不是苏拉,那是一枚外表逗比内心闷骚的文艺女青年。

围城里最难的沟通莫过于你跟她谈感情的时候她跟你讲道理,你跟她讲道理的时候她跟你谈感情。没有人愿意为之改变,所谓和谐,只是将矛盾涂上了色彩。但是苏拉相信,努力必会有收获。

苏拉开始学习烹饪,了解每个家庭成员的饮食爱好,尊重公婆的生活习惯一切以公婆为主,每天换洗衣物,该手洗的手洗,两三天一次大扫除。公婆面前,尽量不向爱人大吼大叫,给足面子。亲戚朋友面前,适当夸赞公婆慈爱开明。放弃了阅读的爱好,曾经打理的一个微信公众号也暂停更新,旅行更成了奢望,消费一切以居家为主,这其中还包括苏拉牺牲了自由撰稿的梦想。苏拉的最后一次网络平台留言是最后的逗比文艺女青年已死,好走不送。

三年时间,情况并没有幻想中那么美好,婆婆倚老卖老更甚从前,在各种奇葩风俗经验论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女子的相夫教子论调从未绝迹,还有愈演愈烈之像。公公可有可无。爱人依旧沉默寡言,无甚话语权。苏拉却已不是从前的苏拉。

还好,还有觉醒的时间,苏拉满血复活。苏拉开始重新制订计划,走上了属于自己的道路,关注时尚和服装搭配。工作,阅读和思考占据了她所有的大脑容量,再也没有心思去关心除了开心以外的事情。然而,事情又有了新的转机。婆婆开始转移注意力到广场舞,顺便结交一些谈得来的姐妹。公公有时间会去菜市场买个菜给儿子儿媳做好吃的。至于爱人,苏拉开心,他就更开心。

不是所有的牺牲都理所当然,以失去自我价值为代价的牺牲不值得推崇。懂的及时抽身,有时候抽离自己才能看清事物的本质,才能做出最好的判断。

事实证明,做最好的自己,才更幸福。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艺女青年之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