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豫创业者》专访杜红超,一个传奇人物的回归之路

《大豫创业者》专访杜红超,一个传奇人物的回归之路_第1张图片

1993年,中国软件是“郑州帮”的时代,词典软件红极一时;

1995年,电脑操作系统还是DOS的天下,杜红超已经是郑州软件行业的风云人物;

1997年,在BAT三家公司都尚未成立之时,杜红超、雷军、周鸿祎他们就经常在中关村苏州桥探讨互联网的未来与发展;

1999年,邵亦波刚创立易趣网、唐越刚创办艺龙,杜红超就在跟邵亦波讨论“C2C模式”,跟唐越同步国际风投融资进程;

2000年,杜红超联合《计算机世界》的刘韧和瀛海威的林兴陆一起创办了DONEWS,只用半年时间就做成了当时中国最大的IT写作社区;

作者:吴立伟

编辑/校对:侯凯

排版:张静涵

如需转载,请联系《大豫创业者》开白

杜红超,一个见证了整个中国互联网发展历程的人,一个神秘而又拥有庞大人脉资源的历行者,他的故事,起源于郑州:

狂傲少年的辍学之路

少年时代的杜红超习惯了优秀,也习惯了处在凤毛麟角位置的那种优越感,这种感觉一直贯穿了他的小学和初中生活。但就在读高中以后,杜红超的这种优越感有点难以找到了。往常总是学校前几名的杜红超到了高中以后,发现优秀的人真是太多了,任凭怎么努力,考试总是在二三十名的位置。这样的结果持续了一年之后,杜红超的心里满是不爽。

1986年,正在河南许昌一所示范高中读高二的杜红超,借助学校开设计算机课的契机,第一次接触到了计算机,当时要学习的是Apple II。

但杜红超认为他的兴趣不在计算机上,在当时的他看来,搞计算机的未来,只不过是坐在机房里分析卫星云图,推算什么时候会下雨这么简单而已,这让他非常不屑。你也许想不到:这位后来与整个中国互联网发展密切相关的人物,在当时却并没有拿计算机课当回事。

高中时候的杜红超,浑身充满了文艺气息。作为学校广播社的一员,他对文学和诗集情有独钟。当所有的同学都穿着大白褂、套上鞋套去到计算机教室上课时,他却选择独自倚在教学楼的墙边,读起了手上的诗集,在阳光45度的照射下,他觉得自己很酷,酷得很骄傲。杜红超一度认为:他这辈子都不会指望计算机吃饭。

内心积累的不爽,加上对计算机课的不屑,杜红超产生了想要去社会上闯闯的想法。就这样,高二读了半个月之后,杜红超退学了。

成为郑州软件风云人物

退学之后的杜红超,在社会上开始南奔北跑,但一切并没有那么顺利。

直到1992年,杜红超24岁,赶上这年女儿出生,他便开始转向关注儿童教育。出于兴趣写了本关于儿童教育领域的书,后来惊奇的发现卖的居然还挺好,出版量达到了30多万册。杜红超意外收获了人生第一桶金。

当时,“任天堂”的红白游戏机风靡一时。有了孩子之后的杜红超发现,儿童对于游戏机有着天然的兴趣,但对学习却并不热衷。于是,他有了把学习内容融入到游戏卡的想法。但他发现,自己对软件根本不了解,而且当年正是因为计算机课才退的学。想到这里,杜红超哈哈一笑:看来当年选择看诗是不行的。

事情还是要往前推进,善于解决问题的杜红超找到了郑大的王福源教授。这位毕业于清华大学自动化专业的教授时任郑州大学电子系副主任,听了杜红超的想法之后,明确道:这个软件我们肯定能做出来。于是一拍即合,杜红超负责投钱,王福源教授的团队负责技术开发,很快产品就做了出来。

在这期间,杜红超有了自己的第一台电脑,装载DOS系统的286电脑。后来,在王福源教授的指引下,杜红超正式开始了他的软件开发之旅。杜红超凭借他的天赋,先是在郑州成立了软件交流俱乐部,用来汇聚人才和做宣传筹备;同时着手开始组建团队开发下一款属于自己的软件产品:翻译词典软件,取名“即时通”,并注册了商标。

1993年-1995年期间,是杜红超在软件界叱咤风云的时代。当时不仅仅是在郑州,放眼全国,杜红超所带领的团队都显得格外出彩。上海的同行词典软件卖1000多块钱一套,“即时通”卖68块钱一套。并且与此同时,杜红超开发出了与电子词典软件放在一起的即时翻译软件,二者合为一体,全国软件开发行业的目光一下子聚集到了郑州这个地方来。

同一时期,在郑州杜红超认识了一大批当下我们所熟知的各路互联网大佬,包括周鸿祎、王江民、雷军、求伯君、马化腾等人。

1996年时,杜红超是CFido(惠多网)郑州的接入站长;雷军是北京的站长;求伯君是珠海的站长;马化腾是深圳的站长;马化腾的PonyMa当时就用在惠多网的ID上,彼马化腾还尚未创办腾讯。感兴趣的读者可以去了解下今天已经淡出我们视线,但在当时极其风靡的(CFido)惠多网。

1997年时,中国公众互联网开始放出接入账号,借助9600bps的“猫”,杜红超成为郑州前100名开始最早上网的用户之一。由此契机,杜红超开始真正第一次迷上了互联网。

时代变化下的阵痛

1997年,是很多人迷茫的时期;1997年,同样是一个变化中的过渡期。

当时,DOS、Windows、OS/2、互联网、传统网络并行存在。DOS和Windows作为微软的操作系统,逐渐在发生着微妙的变化,借鉴苹果公司推出的电脑所采用图形界面的友好性,微软开始逐渐重视Windows的权重;同时,DOS的老东家IBM也已经开始推出融合图形界面和字符界面的操作系统OS/2,这让IT行业的绝大多数人认为图形界面的春天已经来临,图形界面必然是大势所趋。

此时,杜红超和他的团队重仓Windows和IBM的OS/2系统,并专门跟IBM北京的公司建立联系来针对OS/2开发词典软件。雷军和求伯君的金山也针对Windows系统开发了一套专门的WPS文字处理软件。所有人都坚信用户喜欢图形界面,坚信图形界面必将代替字符界面成为未来主流。

然而,当针对图形界面的软件推出的时候,却并没有很多人使用;用户普遍在购买的依旧是基于DOS系统的软件应用,这使得他们不得不再次转回头去做基于DOS系统的产品。

1997年,时任北京金山公司总经理的雷军由于开发针对Windows系统的盘古组件WPS的失利,刚从一整层办公楼搬进了四间房,转行开始做游戏。

而身在郑州的杜红超,经历的这个阵痛却要更深刻一些。

在将精力集中放在图形界面操作系统的软件之后,由于当时售卖软件使用的还是邮购的方式,杜红超他们的公司疯狂的在二十多家国内IT媒体和杂志上打广告,这还不够,他们甚至还花大价钱在一些大众媒体上打广告,目的只有一个:让所有关注IT的用户和潜在消费者都能看到他们的翻译软件。既然图形界面会成为主流,杜红超想,那就一定要大赚一笔。

然而,连邦软件销售组织的到来,让他们这一次的失利更加雪上加霜。

失利之后,杜红超的公司走向了被收购的命运。简单的清算后,杜红超开始觉得郑州呆着已经没什么意思了,于是选择北上到北京继续追寻互联网的足迹。

北上煮酒论英雄

到了北京以后的杜红超,完全沉浸在互联网之中。当时的周鸿祎刚刚离开方正,在中关村小南庄杜红超的办公室里,周鸿祎是常客。其中有一天,周鸿祎到了杜红超的办公室后,径直坐在沙发上,拿出他手中的摩托罗拉A6188翻盖手机,插着耳机打电话。在杜红超的印象里,周鸿祎的电话基本不断,总是忙得不得了。

打完电话后的周鸿祎突然跟杜红超说要搬走了,要离开海淀去朝阳区。当时的周鸿祎在人民大学旁边的银泰花卉市场办公,那个地方跟如今的众创空间差不多,狭窄的过道中摆着几张桌子,当时周鸿祎他们在做的其中一个软件就是后来被雅虎收购的3721。周鸿祎跟杜红超说,他认为海淀区是农民呆的地方,现在跟互联网相关做投资的都在朝阳区,他要去看看机会。

在杜红超看来,当时周鸿祎他们所做的3721中文网址并不具备盈利模式。杜红超问周鸿祎你靠什么赚钱,周鸿祎表示自己的用户量大,随随便便给客户做个项目就能赚钱。杜红超认为周鸿祎给客户做项目所赚得的钱甚至无法Cover拿到的融资额,一时间周鸿祎也回答不上来。周鸿祎却在努力说服杜红超别再走收费软件的路,干脆将词典软件免费开放使用得了。

周鸿祎走了以后,杜红超心里揣着疑问和不解,于是他决定去找最近一批回国创业的海归去探探实底。杜红超花了两个月的时间,走访了一批IT行业中的其他玩家,其中就包括创办易趣网的邵亦波和创办艺龙的唐越。

时年1999,邵亦波作为第二批海归创业的代表,刚从美国回来几个月。在杜红超的印象里,邵亦波首先是非常聪明的一个人,其次很有创新意识和胆量。在邵亦波那里,杜红超第一次听到了“C2C模式”这个概念,并一起分析亚马逊、eBay这些项目的商业模式在国内的复制性。当时邵亦波的易趣网团队不过才5个人,2个程序员,邵亦波加上一个合伙人,还有另外一个负责做维护、做策划等工作,他们租了一间民宅,虽然刚开始做,但易趣网因为访问量大导致服务器老是宕机。

创办艺龙的唐越是杜红超走访的另外一个重要的人,让杜红超印象比较深刻的,是唐越强调他融资非常容易。唐越跟杜红超说,别人融资个几百万美金、上千万美金都要在那里吹个半天,我唐越想融资就是打打电话的事。虽然在杜红超的心里觉得唐越在吹牛,但事实上杜红超发现唐越确实融资融了很多。在1999年,创业圈里讲的融资额单位都是Million,谁要是说融资了几百万人民币都不好意思讲,但唐越却风轻云淡地对杜红超说我们最近刚刚融了20Million。

创办Donews高速疯长

2000年,杜红超已经从1999年一片大好的外资注入行驶中嗅到了新的机遇。此时,他找到《计算机报》的刘韧,当时因为圈里很有名的一本书《知识英雄》让刘韧已经誉满京城;另外又找到了15岁就去到瀛海威的少年网管林兴陆,三人合伙一起创办了DONEWS。当时杜红超他们给Donews定了一个目标叫:影响有影响力的人;并且设想最好没有专职员工,几个人就可以做起来的网站。

这一次,杜红超他们劲头很足,做Donews的效果也出人意料地惊喜,上线不足两个月就有人主动找来说要给他们投资。但在杜红超看来,当时的Donews并不需要钱,而是将精力更多花在推动Donews持续往前去走。那个时期,是属于刚创办的Donews高速疯长的时代。

杜红超创办Donews以后,还遇到另外一件事非常有意思。当时刚创立百度的李彦宏作为Donews的专栏作者之一,找到杜红超他们说想要把专栏的排名往前调整一下,并表示可以付钱,但是当年的杜红超并未答应李彦宏的要求。

到了2000年4月中旬的一个周末,纳斯达克崩盘了。杜红超回忆道,当时北京的互联网公司一夜之间进入寒冬;投资人突然之间集体消失;一大批企业的人不得不选择搬进民房里边,来迎接双榆树派出所查暂住证的行动。这一阵寒冬一直持续到了2003年,直到第二波互联网公司开始发展起来。

为家人,他选择回归

时间到了2004年,杜红超的女儿开始读初二。杜红超想要在北京定下来,于是决定让女儿上初二时由郑州转到北京就读。他和家人商量过后,用了一整个暑假的时间做准备,跑了北京16所中学,但最终因为一些原因,直到开学还没能安排好女儿去就读的学校。时间拖到了开学之后的半个月,杜红超无奈之下,选择托关系才总算是安排好女儿进入初二学习。

对于需要肩负更多家庭责任的杜红超来说,安排好女儿在北京上学,仅仅是第一步而已。杜红超逐渐发现,在北京,虽然可以让自己有更精彩的舞台,但是却无法让家人过得幸福和开心。有次,杜红超的老婆跟他说道,在北京除了你,我谁都不认识。言语之间,让杜红超的心里满是自责。杜红超的儿子有次从菜市场回来后,围着杜红超问到:爸爸,为什么在菜市场里有人打我们河南人,河南人不能还手啊?杜红超一时语塞,不知该用何语言来回应这个来自社会现象之下的亲情拷问。杜红超第一次问自己,是不是这些年的奔波起伏对家人欠缺了考虑?

杜红超坐下来,看着北京这个时代弄潮儿汇集的城市,回想自己这些年的起起伏伏,转念想想自己作为两个孩子的父亲,已经不再是那个可以只为自己考虑的阶段了。他需要更多地承担起作为父亲的责任,尤其远在700公里之外的河南老家里,还有那些期盼得到回应的目光。这一次,杜红超的内心变得无比柔软,他问自己:如果不能让孩子有北京户口,等到考大学时再回到河南跟老家的百万考生竞争,是否还具备绝对优势?那自己做的这一切又有什么意义......

杜红超决定了:回河南。

在杜红超看来,回河南并不意味着放弃,只是选择了不同方式去呈现新的价值。在2004年杜红超决心放弃一切回归之时,杜红超和马化腾一起同时入选“中国互联网协会”理事。

带着光环回归的杜红超,耳边充满了劝说的各种声音。无数人告诉杜红超,回郑州这个选择有多么不理智。身边人都在告诉他,优秀的人才都在北上广,这些年在北京沉淀的资源和阅历足以让他在北京做出更伟大的企业。另一方面也不断有人耐心给杜红超分析,郑州下沉市场的发展滞后性问题,资本和人才都是难以突破和逾越的瓶颈。

但在杜红超看来,这些都不是问题。他想要的,已经想的很明白了。这些年的积累和经历恰好让他可以回到郑州发挥更大的影响作用。

目前的杜红超,不仅是国务院国资委新媒体研究员、中国互联网协会网络营销专家委员,同时还是河南省大众创业导师、河南财经大学兼职教授。在和我们交流时,杜红超说他现在将精力主要放在扶植河南省地方创业以及推动返乡创业活动的开展。同时,他还很神秘的说,他的团队正在做一个新形态的创业服务平台,创业者可以利用这个平台,帮助河南的实体企业分享智能经济的红利。

< The end >

你可能感兴趣的:(《大豫创业者》专访杜红超,一个传奇人物的回归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