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2017-12-15 王能能 小爸妈读心术
最近在知乎上看到一个话题,“当着孩子的面破坏TA的玩具,究竟对孩子有多大影响”,如果你没有实感,我们换两个问题:
孩子用最喜欢的老虎钳,重新整修妈妈精心保养的LV包包,用妈妈的一套CL限量版口红在本子上画了一副鲜艳的水彩画之后,对妈妈有什么影响?
孩子当着爸爸的面,砸坏他用攒了很久的零用钱买的IPHONE X,把开水倒在他的高配外星人电脑上,对他有什么影响?
如果你是那个心爱之物被毁的爸爸妈妈,会有什么反应?换位思考一下,我想更能体会这个问题的严重性,这样在心理伤害上才算得上是等价的,甚至破坏玩具对孩子的影响更甚。
也许你会说,小孩子哪里会有这么多想法,不就是个玩具而已嘛,再说了,孩子都容易喜新厌旧,过后就忘了,哪儿用那么认真。
于是,大人们便自以为是地用在生活洪流中历练出的那些最简单粗暴的方式去解决孩子的问题,却未顾忌孩子那颗渴望爱护又善良敏感的心,对孩子造成巨大伤害而不自知,以为是爱孩子的,以为又快又见效,我想,这才是有些父母最可怕的地方。
“不就弄坏你的一个东西,我给你重新买一个好了啊……”
“我做这些还不是对你好……”
其实,你有没有想过,随意砸坏孩子喜爱的物件,只能向TA传递两件事:一,他视若珍宝的东西其实不值一提;二,弱肉强食,暴力胜过一切,强者可以完全按照自己的喜好和心情好坏掌握你的生杀大权,弱者的物权便可以随意被侵犯。
不同的环境将一个人的成长画上了不同的标签,在不同的标签下,人的主观便有了羁绊,而羁绊对于现实最好的答案,无非是羁绊之后面对一个崭新的自己,少年时代若形成正确的三观,对之后的人生不得不说是一种庆幸。
在我小时候那个年代,或者更早的时候,游戏机、漫画书或者一切在很多家长们看来“与学习为敌”的事物简直就是洪水猛兽的存在,如果要是学习成绩下降,丢掉玩具算是轻的,没有送孩子去给杨教授电一电已经算好的了,说起来还比较庆幸,因为自小爸妈对我“玩儿”的事情干预很少,所以在回忆里整个童年还是很阳光快乐的,但我对“当面破坏玩具”这件事却颇有感触,这源自一只小黄猫的故事。
我有一个很喜欢的作家,她叫桑格格。在我心中,她仿佛一直活在童话里,即便已经年近四十,笔下的她还总是生活在“小时候”。
8岁时的桑格格曾经养过一只小黄猫,喜欢至极,拿自己心爱的裤子给小猫当被窝,每天给小猫喂饭,简直觉得自己是个小家长,后来这只猫被她母亲丢下楼摔死了,这件事像在她心里扎了一根刺,她在三本书里都提到过这只猫,甚至跟她后来一段时期的抑郁不无关系,她说“一般我写过的事物都会在我心里安静下来,不是消失了,而是到到他们该去的地方,在那里安顿下来,不再打扰我,但我还是总想起这只小黄猫来,它那一双圆圆惊恐的眼睛瞪着我”。
我想那是她对那只小猫的感情,是一种爱的冲动,想要去爱别的生命,去爱去付出,但却因为妈妈的介入,成为未能表达完全的爱,小小的她便感受到了那种未能尽诉的挫伤,也莫名的感受到了失去的悲伤。
桑格格说:“从小猫死后,我就性格变得很坚毅,也有点冷漠,不知道是好事还是坏事”。所以即便这样一个笑容灿烂一脸明媚能写出天马行空充满趣味文字的人,小时候的事情依然会挥之不去啊。
也许,很多小时候的伤痛并不会随着时间而忘记;也许,那件事的细节早已随着时间消磨,但是它却像一个小魔鬼在你心里留下了印记。
于是,我们就这样长大了,想着努力要忘记,
然后,记得比什么都牢。
孩子,18个月的时候,明显的自我意识便开始逐渐形成;
3~5岁的孩子,一旦确定了对某些物品的所有权,
就会产生强烈的“保护”欲望,生怕失去对它们的支配权;
青春期的小孩个性和自主意识觉醒迅速,
自尊感也越来越强。
所以,每个时期的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并不是“动物化”的小人啊。
我很理解一些家长,愤怒有时确实是很难控制的,但粗暴式的干预其实并不能解决问题,只会让问题的重点转向。
孩子不好好学习的时候,你越说越生气,干脆把她平常老看的漫画书撕了,天天不务正业,都给你扔了看你还玩儿什么;你喊孩子吃饭,三番五次,孩子还是在那儿不急不慌的拼图,你上来就把他拼了一个月的拼图给毁了,叫你好多次你怎么就是听不见,最后不忘一句,“我还不是为了你好”,似乎一句话就消磨了一切。
在情绪激动的时候毁坏孩子的玩具,只是强调自己的权威,不仅不能指出孩子的错误,对解决事情的本质并无助力,还会让孩子感到受挫与难堪,只会增加彼此之间的隔阂,激化矛盾。
这时候的孩子,只关注到了父母强烈的情绪上,甚至会觉得不可理喻,我想,其实很多孩子的内心OS是“你毁了我的拼图和我会去吃饭并没有联系,重点不在拼图而在于我就不爱吃饭啊,干嘛要毁了它们”。就算孩子因为害怕而停止做你所谓不对的事儿,但他往往不会理解,也不会认为自己做错了,若长此以往,孩子问题的症结知识被匿藏,等他不再惧怕父母的权威,甚至会变本加厉。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他会对自身以外的事物产生兴趣与感情,这些原始的情感无一不是他学会爱的表现,其实玩具在很多孩子眼中并无贵贱之分,只关乎爱或不爱,破坏了他的心爱之物,无疑是在否定他的感情付出。
孩子做了错误的行为,父母首先要稳定自己的情绪,告诉Ta错在哪里,为什么是错的,培养他分辨是非的能力与健全的人格才是关键,而不是图一时舒心,发泄情绪 ,树立自己的权威。
童年的新上之事现在回忆起来,会有什么感觉呢,我想便是桑格格所说的尖锐感吧。提起它,心就会抽痛,消失的岁月为这一切打了封条,快乐和伤心都包在了一坨坚硬而透明的琥珀中,你能看见但是进不去。
童年有限,尚还有一辈子时间懂事,于TA而言,所拥有的一切都无比宝贵,请好好尊重他们心中每一份爱,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