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课程】雅士也能如此“吝啬”

【文言课程】雅士也能如此“吝啬”_第1张图片
南明“文言课程”第二期

编者语:
“世说新语”课程是南明语文“文言文课程”的第二板块。
这个课程以“魏晋风度”为核心,以“世家大族”为线索,以“陈门风范”、“建安诸子”、“竹林七贤”、“王家风流”、“谢家风韵”、“桓家风采”等为板块,贯穿起魏晋风云、名人雅士、精神气度。
这是我第二次穿越这个课程。第一次穿越,因为个人的局限性,主要带学生通过句读练习,完成了文言语感的训练以及穿越了一个个有趣的小故事。第二次,随着我的进步,在这个课程中,加入了历史的维度和些许的思想史。
更重要的变化是,我们的课程没有仅仅局限在我的课堂。在为期一个月的文言课程结束的时刻,孩子们的学习还在继续。他们各自挑选了自己最感兴趣的一个人物,重新在《世说新语》中寻找素材,寻找自己的疑惑,并尝试去释疑,最终形成了自己的作品。
由于个人功力不够,课程的执行依然有许多不到之处。但是读到学生作品的那一刻,内心依然是欣喜万分的。我始终相信,无论教师个人存在多少局限性,只要保持开放的态度,学生往往能超出我们的期待。
这份课程带来的喜悦,分享给大家。

                      雅士也能如此“吝啬”

                            作者:翌

读了《世说新语》,我了解了一个人物—-王戎。竹林七贤之一,也是七人之中最最年少的一个。在王戎的一生里最令我惊奇的是他的变化。

一、变化

在故事中讲到王戎年仅七岁,与他的好朋友去到道边游玩,那群孩子看着路边有一颗李树,还结了不上李子,大家都跑过去抢李子,唯独王戎一动不动似个木头人。别人问他为什么,他回答说:“李树长在路边,又结了那么多李子,肯定是苦李,不然怎么可能没人摘呢?”。别人一尝果真又酸又苦,众人都很惊讶。

还有几次王戎都用他神童般的智慧征服了众人,赢得别人的掌声与认可。大名鼎鼎的阮籍都欣赏他的才能,觉得王戎的父亲王浑还不如王戎呢。

王戎不仅才华好也很重情重义。有一次王戎母亲不幸归天,晚上她便不食不睡,日日夜夜守在床前哭的昏天昏地,虽然没有真正尊重礼节,却对父母死孝、至孝和对儿女至爱、对妻儿宽容、对友至诚都是他日常非常重视的情,所以王戎渐渐变成了一个至情的人。

然而,在故事的后半段王戎便变得贪财吝啬,卖好李时都要钻了核再卖,生怕别人得了好李核。

那时,王戎已是当代有钱人了,可是每天晚上他还是插着烛光,与妻子坐在灯下数钱,总觉得钱少。

王戎对别人吝啬,对女儿也是一样,女儿刚刚结婚就向父亲借了几万元,迟迟没有归还。王戎便:“翻脸不认人。”女儿赶紧把钱还了,王戎便喜笑颜开。可这么一个堂堂君子,究竟什么原因,致使她早会变成一个贪财吝啬的小人呢?

我想这和“魏晋

这个混乱的时代密不可分。

当时的时代是一个“木秀于林、风必摧之”的时代,是个昏君不断,国破家亡、山河破碎民不聊生的时代,百姓们的饥渴都成问题,当官的一不小心就会人头落地,大地上一片混乱,就连阮籍都因为从小受到儒家教育,而现实却是人们不尊重这种教育而痛苦万分。

当时的皇帝都是谁好就杀谁,因为在他们眼中最好的,最精明的人就是他的敌人,他们随时都有可能反叛。因此无论百姓还是官员都不想暴露自己好的一面。

在这种情形之下,如何才能保存姓名呢?

我想“显好“是危险的,所以大家都普遍的选择了显丑。

王戎当然也不例外,他可不想一不小心变人头落地,别人都不理解,甚至想把它从“竹林七贤”里划掉,觉得他不配。但我觉得王戎只是想通过贪财、吝啬等种种缺点来让皇帝觉得王戎这个人一点用都没有,只要给他钱,他就会顺从我的。

用这种方式来自卫,以免除杀身之祸,所以这一切的吝啬贪财都是虚伪的,只为自保。

我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王戎在吝啬的同时,还很重父母之情,重儿女之情,重夫妻之情和朋友之情。一个而至情至性的人一般是慷慨大方,绝不可能吝啬小气,自私自利,所以这一切都是假的,何况王戎任职虽然没有特殊才能,却在吝啬时保持着他的聪慧,处理各种事物都会很妥当的。

就这样,王戎变成了“世说新语”课程中最让我感觉矛盾的人物,但我现在明白了这么一个吝啬到极致的人物是如何跻身以行为放旷的闻名的“竹林七贤”中的。我想大概也是因为他的身不由己,他的精神苦闷吧。

很不幸,他出生在这个乱世上,只能用这种“损害名声”的办法来自卫。(1210字)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言课程】雅士也能如此“吝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