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堆的“孩子”怕阳光--也谈“厉害的妈妈到底会养出什么样的孩子?”

又到数九寒冬日,正是飞雪冰冻时。山舞银蛇,原驰蜡象,好一派妖娆胜景。更有甚者,匠心妙手,随物赋形,不辞辛劳,堆成雪人,倾情装扮,缀不尽心中美好愿景。然而,待到暖阳一出,三下五除二,冰消雪融化流水,梦幻一去终难留。

雪堆的“孩子”怕阳光。大自然铁律无情,却不全是一堆乱码,留给有心人深入思索,解码天下母亲苦心育子的困局与心结。

孩子的成长家家相似,而厉害的妈妈各有不同。

有一则典型报道或许能让我们记忆犹新。2006年4月,各大网络媒体同时报道,湖南男孩魏永康,出生两三个月时,其母曾学梅就教他识字,还经常读唐诗给他听,2岁时就掌握了1000多个汉字,4岁时基本学完了初中课程,后来连小学也只读了二年级和六年级,8岁时连跳几级进入县属重点中学读书,13岁时魏永康以高分考入湘潭大学物理系。2000年,17岁的魏永康大学毕业后考入了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硕博连读研究生,被坊间誉为“东方神童”、“天才少年”。

厉害妈妈曾学梅从成功中受到鼓舞,更加坚定地认为,孩子只有专心读书,将来才会有出息。

于是,曾学梅决心将厉害进行到底。她把:家中所有的家务活都包下了,包括给儿子洗衣服、端饭、洗澡、洗脸。

为了让儿子在吃饭的时候不耽误看书,魏永康读高中的时候,曾学梅还亲自给他喂饭。后来读湘潭大学时,曾学梅也一直跟在儿子的身边“陪读”,照顾儿子的饮食起居。

来到北京读书后,魏永康认为自己已经长大了,便执意不要母亲“陪读”,孤身一人北上求学。身边突然没了母亲的照料,魏永康感到很不适应,竟无法安排自己的学习和生活。

有一年冬天,他竟然穿着单衣、趿着拖鞋去天安门逛了一圈,周围的游客像看怪物一样使劲盯着他看。

由于长期生活不能自理,并且知识结构不适应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的研究模式,2003年8月,已经读了3年研究生的魏永康,被中科院劝退回家。

痛定思痛,这位厉害的妈妈无比悔恨,亲手写下“好苗错移栽,未成栋梁材,土地贫缺肥,园丁无能耐,已将好苗误,疾首痛心怀”等上百首自责“打油诗”。

可是,这些能赎回儿子宝贵的年华吗?

滴血的教训,殷鉴不远。

发展心理学家告诉我们,以教养孩子的四种基本模式和养育维度划分,父母可以归类为四种,即:权威型、独裁型、放纵型、抽离型,权威型父母施加权威,但是仍然会通过指导来表达关心,他们教育孩子最常用的方式是交谈,而这也是跟青少年沟通的最好方式。权威型父母还促进孩子的责任感、决策和自主性,并鼓励孩子逐渐建立独立性和自由感。在孩子对自己的事情做出决定的时候,通常会听从父母的意见和解释,并愿意和父母一起来探讨。

可以看出,权威型家庭的氛围是尊重、理解、温暖、接纳和和谐一致的,因此,权威型教养是最值得推崇的科学方法。

别了,妈妈的厉害!别了,厉害的妈妈!

”雪孩子”在哭诉!让我们俯下身来,侧耳倾听。

愿以母爱之名行包办之实的厉害妈妈少些、再少些吧!

你可能感兴趣的:(雪堆的“孩子”怕阳光--也谈“厉害的妈妈到底会养出什么样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