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004/《少有人走的路》:艰难的心智成熟旅程

“你不能解决问题,你就会成为问题。”

                        ——埃尔德里奇·克里佛

读书004/《少有人走的路》:艰难的心智成熟旅程_第1张图片
斯科特·派克著

第一次接触《少有人走的路》是十几年前。那时我的人生碰到了很大的危机,读这本书彷佛抓住了一根救命稻草。

我至今仍记得有一位同事见我读这本书,用非常不屑的语气和我说:“这些心灵鸡汤类的书不能解决什么问题。”

我不记得我人生中的那道坎究竟是如何走出来的,可我知道,这本书至少让当时的我有一种安全感和踏实感。别人也许觉得那是稀松平常的话语,可它确实彷佛一声巨雷,响彻在我的耳边,甚至击穿我的身体。如果不是这本书,那时的我真有可能陷进人生的沼泽地,再也爬不出来。

读书004/《少有人走的路》:艰难的心智成熟旅程_第2张图片
新版的封面

第二次接触这本书是十年后的现在,因为我加入了静好书院的一个阅读小组,每周必须读一本书,而《少有人走的路》恰恰是其中的一本。

说心理话,其实我并不喜欢这种读书方式:一本书由某一个人读完了,整理成五天的读书笔记,然后一群人去读他的笔记,周末还有个测试。

每个人因为阅历、学识、兴趣点的不同,读同一本书真是“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嚼别人嚼烂的东西,食之无味,还营养不良。之所以没有选择离开,只是因为我太清楚自己的惰性,想用这种打卡的方式让自己自律,让自己坚持下去。共读的时候一碰到自己喜欢的书,就去单独买来自己细细品读。

01  这是一本讲自律与爱的书,千万不要把这本书作为金科玉律去要求别人。

十年前,我读到斯科特·派克博士关于自律的四大原则:推迟满足感、承担责任、尊重事实、保持平衡,简直如获至宝。读着那一个又一个令人唏嘘不已的心理个案,我开始学会抬头,从那些将自己埋得暗无天日的人生难题中开始抽身……

可终究是太年轻了,阅历太浅,大多数时候,我把这些“金科玉律”用在身边上的人身上,很少用到自己身上。

我至今仍然记得,当我毫无顾忌地指出父亲不该惯儿子,不能什么事情替孩子打理,不能孩子什么要求都满足,要“延迟满足”时,父亲气愤地说:“老了,改不了。”……

我没有觉知,居然接着说教:“有了问题就要改,只有改了,才能不断成长。”父亲更大声地朝我吼叫:“我几十年就是这么过的,改不了也不想改……”

那几年与父亲的关系很糟……

今天重新审视这个问题,也许是岁月的沉淀,也许是之后上过许多心灵成长的课程,也许是对传统的儒释道文化的进一步的学习……我的视野变得越来越开阔。我会更多的将心灵成长放到自己的身上,越来越多的觉知自己,外界对自己的影响越来越少,对别人的要求与期待也越来越少。

在这种状态下再来读这本书,内心是少有的平和,有一种将多种学说贯穿的豁然开朗。如果说十年前是顶礼膜拜,那现在更多的是审视后的吸取。越来越理解派克说的“心智成熟的旅程是一项既复杂又艰巨,而且是毕生的任务”。

也深深地懂得:通过自律让自己在面对问题中学习以坚毅、果敢的态度,从学习与成长中获益。这种态度和信条对人生起着巨大的影响作用。

十年前想不眀白派克博士为什么不先谈“爱”,再谈“自律”,而是先谈“自律”再谈“爱”,现在明白了:爱是自律的原动力,没有自律的爱不是真爱。

读书004/《少有人走的路》:艰难的心智成熟旅程_第3张图片
寻路(图片来自网络,感恩分享)

02  通过自律修改自己的人生地图。

心理学的三大巨头之一的阿德勒说过,每个人都不可能活在纯客观的世界中,其实每个人都活在主观的世界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地图。修订自己人生地图带来的痛苦,使我们更容易选择逃避,不容许别人质疑自己画的地图的有效性。

规避问题和逃避痛苦的趋向,是人类心理疾病的根源。荣格说:“神经官能症,是人生痛苦常见的替代品。”自律是解决人生问题的首要工具,也是消除人生痛苦的重要手段。

通过自律的四大要点一一来修改自己的人生地图。

首先是延迟满足。

意味着不贪图暂时的安逸,重新设置人生快乐与痛苦的次序:首先,面对问题并感受痛苦;然后,解决问题并享受更大的快乐,这是惟一可行的生活方式。

对于这点我最切身的感受就是只有自己身体力行,才能成为孩子的榜样。懂得“延迟满足”的父母,才能在孩子犯了错时不是去发泄怨气和不满,而是愿意花时间了解孩子,以足够的耐心去倾听孩子,适当地运用敦促、鼓励、表扬或必要的警告、责备。面临痛苦决择时,与孩子一道忍受痛苦与折磨。

只有父母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付出,孩子感受到了自己受重视的程度,也将“自己是个有价值的人”这个信念和宝贵认知深深根植在孩子心目中,这是自律的根基。

最容易出现的现象有两种:一种是碰到问题只想尽快脱身,尽快缩短自己与问题接触的时间,不愿花时间来应对这种不舒服的感觉,不愿冷静分析问题。

一种是希望问题自行消失。如果说前面一种是缺乏耐性,有了问题就要立刻解决,否则寝食难安;后一种更不切实际。

直面问题,尽可能早的面对,放弃暂时的安逸和程度较轻的痛苦,体验程度较大的痛苦,如此心智才能成熟,人生地图才能得以扩展。

读书004/《少有人走的路》:艰难的心智成熟旅程_第4张图片
足迹

关于勇于承担责任。

面对问题,相当多的人只想逃避,我们宁愿这样自我安慰:“出现这个问题,不是我而是别人的原因,是别人拖累了我,是我无法控制的社会因素造成的,应该由别人或者社会替我解决。这绝不是我个人的问题。”

神经官能症患者常常把“我本来可以”、“我或许应该”、“我不应该”挂在嘴边。人格失调症患者则强调“我不能”“我不可能”、“我做不到”。

大多数人力不从心的根源在总想逃避,不能够为他们的问题、生活承担责任。乏力不是没有力,而是放弃了自己的力量。永不放弃,承担责任,做更好的自己,这是一个信念和原则。

第三,尊重事实。

我们对现实的观念就像一张地图,我们的努力极大,对事实的认识越清楚,地图的准确性越高。有些人过了青春期就放弃了绘制地图,他们原有的地图窄小、模糊、粗略,对世界的认识狭隘而偏激。

作为成年人,我们的一生都充满选择和决定的机会,接受事实,我们就会变成自由的人;无法接受事实,永远都会感到自己是个牺牲品。

只有极少数幸运者能继续努力,他们不停地探索、扩大和更新自己对于世界的认识,直到生命终结。

读书004/《少有人走的路》:艰难的心智成熟旅程_第5张图片
坦途在哪?

第四,保持平平衡。

自律是艰苦而复杂的工作,你需要拥有足够的勇气和判断力。你以追求诚实为己任,也需要保留部分事实和真相。你既要承担责任,也要拒绝不该承担的责任。为使人生规范、高效、务实,必须学会推迟满足感,要把眼光放远。还要尽可能过好眼下的生活,要通过适当的努力,让人生的快乐多于痛苦……

也就是说要保持平衡,确立富有殚性的约束机制,需要灵活的情绪反馈系统。必要时要学会放弃。

放弃一定会给心灵带来痛苦。中国人讲“置之死地而后生”,这说明放弃往往与新生紧密结合在一起。这大概是平衡与放弃的本质吧。

总之,只有自己通过自律改变了自己,才有可能去带动孩子或其他人。这些决不是通过要求和说教可以改变的。以身作则和榜样的力量说的是这个,每个人也只有在实践中经历过摔打甚至是惨痛的教训,才可能将这些道理融入自己的血肉。

当然,十年的人生历程让我也越来越多的洞悉自己的本性。我也学会与我的“不自律”和解,我允许自己在每个月点有那么几天“不对劲”,我选择不跟自己较劲,我用足够的耐心让自己“犯病”之后接上继续……

读书004/《少有人走的路》:艰难的心智成熟旅程_第6张图片
曲折的人生之路

03 学习“真爱”

自律的原动力是爱。真爱必须满足四个条件:当事人的意识思维和潜意识思维的目标一致;是长期的渐进的过程;既爱自己,也爱他人;是自我完善,也是帮助他人完善。

真正的爱,能够使人发生改变,在本质上是一种自我扩充,而非纯粹的自我牺牲。

坠入情网是真爱吗?不是。

它只是跟“真爱”相似。要转换成“真爱”,男女双方都需要完善心灵,需要彼此更多的滋养。

被自我界限之外的对象吸引,迫使我们产生冲动,想把激情乃至生命献給对方,心理学家把这样的激情状态,称为“精神贯注”。我们贯注的对象,正是所爱的人或所爱的事物。

对于某种事物长期的爱,使我们生活在精神贯注的境界里,自己界限开始延伸。延伸到一定程度就会归于消失,而我们的心智就会成熟,爱不断释放,自我与世界的区别也越来越模糊,我们与外在世界融为一体。

自我牺牲是真爱吗?不是。

真正的爱,不是单纯的给予,还包括适当的拒绝、及时的赞美、得体的批评、恰当的争论、必要的鼓励、温柔的安慰、有效的敦促。

读书004/《少有人走的路》:艰难的心智成熟旅程_第7张图片
真爱的般若

爱是一种感觉吗?不仅仅是。

真爱更多的是真正的付出。须以全部身心投入和奉献,付出全部的智慧和力量,使爱的对象得到成长。比照这一点,父母替孩子做一切事情就是典型的溺爱了。

真爱要学会倾听,她是关注的艺术。

真爱要面对死亡的风险、独立的风险、承诺的风险、冲突的风险,更终达到爱的自律。

“让天堂的风在我们中间舞动。

彼此相爱,但不制造爱的枷锁。

在灵魂的两岸之间,让爱成为涌动的海洋。

倒满彼此的酒杯,但不可只从一个杯子啜饮,

分享彼此的面包,但不可只把同一块面包享用”……

愿每个人在自律与爱中走出自己的人生之路!

读书004/《少有人走的路》:艰难的心智成熟旅程_第8张图片
爱的光芒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书004/《少有人走的路》:艰难的心智成熟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