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际汽车领域,几乎被国际巨头给垄断了,中国想要分一杯羹就如登珠穆朗玛,难上加难,但是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中国有一家汽车制造公司冲破阻碍,将800多万辆汽车销售到了美国、日本、德国等59个国家,在2016福布斯中国富豪榜上,这家公司创始人强势登顶汽车领域榜首,市值也达到了1509亿。
这家公司就是比亚迪,他的创始人王传福43岁成为中国的首富,当时拥有身家375亿元。世界上最富有的两个人,比尔盖茨和沃伦巴菲特曾联手为他的企业站台。王传福被巴菲特的老搭档查理•芒格评价:“他简直就是爱迪生和韦尔奇的混合体。”
地产大鳄冯仑有一本书叫做《野蛮生长》,这个词用在比亚迪的身上最合适不过。
作为一个以电池制造和代工生产起家的民营企业,比亚迪在2003年通过收购陕西秦川汽车制造公司,正式进军汽车行业,随即以模仿“微创新”和模具手工的方式造汽车,由于这种模式成本低廉,比亚迪在2010年以前几乎连续5年实现100%的增长。当时,汽车大卖,巴菲特入股,股价高涨等光环笼罩着被誉为“黑马”的比亚迪。王传福也一跃而成为中国首富。
只是,好景不长,迈进2010年,比亚迪高增长的势头也戛然而止。2009-2011年,比亚迪的净利润分别为37.94亿元、25.23亿元和13.85亿元,后两年分别同比下降了33.48%和45.13%。随后,2011年8月比亚迪销售公司总经理夏治冰离职,经销商退网、销售网络整合、销售部门裁员等事件接踵而至。“黑马”比亚迪迅速成为了反面教材的案例。
“我们确实犯了很多错。”王传福称:“第一是渠道发展过多,扩张过快,太关注渠道的数量,忽略了渠道的质量。第二是我们的品牌宣传做得很欠缺。比亚迪在做汽车之前是B2B的企业,我们是卖电池、卖手机零部件的,给摩托罗拉和诺基亚做代工。我们只要拿到诺基亚的订单,这就是本事,这个生意很单纯。我们习惯于这种打法,但没有理解品牌的内涵。第三就是在品质方面没有做好。以往做代工产品能做好,为什么汽车做不好?这是我们要反思的问题。”
纵观他的上半辈子,王传福就是一个开过山车的“老司机”,大起大落疯狂刺激。
1966年2月15日,出生于安徽无为县;
1983年9月―1987年9月,就读于中南大学,获物理化学学士学位;
1987年9月―1990年10月,就读于中国有色金属研究总院,获硕士学位;
1990年10月―1993年4月,在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工作;
1993年,研究院在深圳成立比格电池有限公司,因为和王传福的研究领域密切相关,他成为公司总经理;
1995年2月,试水3年但成效甚微的王传福决定辞职单干。向表哥吕向阳借了250万元钱后,王传福领着20个人在深圳莲塘的旧车间敲敲打打,成立了日后风光无限的比亚迪科技有限公司;
2000年,王传福不顾非议,毅然投入巨资开始了锂电池的研发,很快拥有了自己的核心技术,并于该年成为摩托罗拉的第一个中国锂电池供应商;
2003年1月,比亚迪收购秦川汽车有限责任公司,王传福任董事长,4月公司正式更名为比亚迪汽车有限公司。
2012年6月, 王传福接任黎瑞刚,出任人人公司独立董事。
获奖经历:
2002年11月获香港“紫荆花杰出企业家”奖;
2002年度“中国优秀民营企业家”;
2002年首次进入了《福布斯》杂志推出的“2002年中国富豪榜”;
2003年9月入选“深圳十大杰出青年”;2003年6月王传福以企业家的身份,被《商业周刊》评选为25位“亚洲之星”之一。
2008年度cctv经济年度人物“年度创新奖”
2010年5月14日,“2010新财富500富人榜”,以343.3亿元资产排名第四位。
被评为20世纪影响中国的25位企业家之一。
2013年10月,全国工商联60华诞之际,《中国工商》杂志、华商韬略编辑委员会、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联合发起《民营力量璀璨中国梦想——100位对民族产业贡献卓著的民营功勋企业家》荣誉表彰报道活动,彰显民营经济及民营企业家的民族成就与国家贡献,王传福获“对民族产业贡献卓著的民营功勋企业家”荣誉肯定。
“比亚迪计划在2015年成为中国第一的汽车生产企业,2025年成为全球第一!”
王传福外表温文尔雅,是个典型的“白面书生”。但其“狂”起来与李书福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
“比亚迪计划在2015年成为中国第一的汽车生产企业,2025年成为全球第一!”一向低调的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王传福真是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他在去年8月比亚迪F6下线仪式上放出的这句话着实令世界吓了一跳。
这也许是2007年全球汽车界最“牛”的语录,要知道,丰田超越通用成为“江湖老大”用了至少50年时间,历经艰难曲折。而此时的比亚迪刚刚进入汽车领域不到五年时间,2008年比亚迪的销量目标是20万辆,而要到2025年达到全球第一,至少也要1000万辆的规模,两相对比,判若云泥。
因此,人们更愿意相信这是比亚迪的一种宣传手段,但王传福表示,这是深思熟虑后的发布,是比亚迪的既定目标。
按照王的设想,2003年~2005年,是比亚迪打基础、建平台阶段,目前这一步已完成;2006年~2008年是出产品、抢份额阶段,这一步目前正在实现;2009年~2011年是利用新技术做中国汽车产业的主导者。
没有一家中国企业敢这么说,但比亚迪和任何一家企业都不同,没造过车而进入汽车行业的不止王传福一个,别人大都选择先以模仿起家,逐步培养自主开发能力,王传福恰恰要“闭门造车”,凭借新技术抢占新空间。
王传福表示,2020年将是电动车的天下,比亚迪掌握了电动车的核心技术。比亚迪新能源汽车F6双模电动汽车——F6DM将于2008年下半年量产,2009年年中还会推出纯电动车。双模电动车被王传福比喻为“常规武器”,纯电动汽车则是他手里攥着的“核武器”,比亚迪会凭借技术领先优势先于别人拥有并“释放”。
“我相信这个产品可以改变世界汽车产业的格局,甚至可以把国际油价打下来!而且在电动车时代,发动机与变速器都将成为过去时。”王传福对未来充满了憧憬。
王的自信还来自于他当年从白手起家做到“电池大王”屡试不爽的“怪招”。在开始做电池时,当时全球企业都在追逐生产线的自动化,王传福却通过技术创新,把日本那一套完全自动化生产电池的流程一点一点进行分解,变为人工操作,利用中国在人力成本方面的绝对优势迅速占领市场。凭借这一颠覆式的竞争策略,在过去十几年间,比亚迪成功登上全球电池制造业的“王座”。
“做汽车,还是要用我们的人力优势击垮竞争对手。因为汽车的绝大部分工序还是靠人去做的。中华民族的勤奋和吃苦耐劳,决定了我们必将成为世界第一。”王传福说。
的确,比亚迪在上海的研发队伍有4000多人,深圳研发中心将来会达到1万多人;比亚迪现在有1万名工程师,10万名工人。未来要发展到3万名工程师,30~40万名工人。这在国内实属罕见。
在最为敏感的知识产权方面,王传福坦言,他们也在模仿。但他们却是正大光明地进行模仿,就是将那些有专利保护的诸如外观什么的绕开,将过了保护期的有用技术全部拿来,因此完全不存在侵权问题。这就是F3看起来很像花冠,但是丰田却没有对比亚迪提出侵权诉讼的原因。
就在王传福放言“要做世界第一”之前,有媒体已将其评为上年度“中国汽车业最具前瞻力CEO”。有人猜测,这个能把手机电池做到世界第一的“电池大王”或许还真能把汽车做成世界第一,也未可知。
1966年2月15日,王传福出生在安徽芜湖市无为县一个极其贫困的农民家庭,父亲是一个木匠,母亲务农,家里有8个孩子,王传福是老七,上面有1个哥哥、5个姐姐,下面还有1个妹妹。王传福13岁那年父亲因病去世,2年后母亲又意外过世,留给兄妹8个的只有4间茅草房。没有办法,大哥只好放弃学业外出打工,5个姐姐相继出嫁,1个妹妹被寄养到了亲戚家。
母亲过世正好值王传福中考,他悲痛欲绝,中途在考场晕厥,导致后来的两门课缺考,王传福没能考上中专。15岁的王传福决定南下打工,赚钱养家。不过,他的打工决定很快被兄嫂劝阻,因为母亲临终前就告诫兄妹几个“学习是改变命运的唯一出路”。大哥与五个姐姐商量,就是砸锅卖铁、卖掉房子也要供弟弟上学。最后,王传福含泪去了当地新成立的无为二中。
上高中,王传福经常为每月十几块钱的伙食费而发愁,当时大哥刚刚结婚,生活非常困难。王传福经常饿着肚子上课,最后饿得头昏眼花,没有办法就去老乡地里偷生红薯吃。有一次,王传福回家,嫂子为了给他凑生活费,在村子里挨家挨户借钱,最后才筹集到5 元。长兄如父,大哥不仅在生活上照顾弟弟,更教会他做人,如今功成名就的王传福反哺大哥,他和大哥一家住门对门,在生活上互相照应。
家庭的清贫没有让王传福自卑反而激起了他的斗志,王传福高中三年都在学校里寄宿,春节也都在学校做题,痴迷到看书点蜡烛差点把被子烧着了!天道酬勤,1983年王传福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中南矿冶学院(中南大学)冶金物理化学系,4年后,又考入北京有色金属研究院攻读硕士,毕业后留在研究院工作。因为专业能力突出,2年后王传福被破格提拔为研究院301室副主任,26岁的他成为国内电池领域的专家,系统内最年轻的处长,仕途一片大好。
在电池行业摸爬滚打三四年之后,王传福发现了一个商机:一部大哥大售价2-3万,其中电池的成本就占了近10%,他判断未来电池行业将呈现井喷式发展“如果将来人手一部大哥大,那电池的销量将会达到什么程度?”王传福激动得好几晚上睡不着。“如果自己干,就可以挣钱给大哥大嫂买房子了”王传福一辈子都无法忘却大哥手上因为长期干农活满是老茧的双手,更不会忘记考上大学时,大哥将结婚时所带的一块“上海牌”手表和家里全部的新东西都送给了王传福,并一路陪同他到长沙。为了报恩,王传福决定辞职下海闯一下!
王传福有一个表哥吕向阳是做投资的,于是王传福小心翼翼地把单干的想法与表哥说了。坦率地说,表哥并不看好王传福的电池项目,他判断国内电池行业还处于培育期,这个时候下海弄不好就成为先烈了。不过,表哥觉得王传福家里实在是太可怜,他更相信王传福的人品,所以没有入股但是借给王传福250万元资金。那250万对于王传福来说可是天文数字,就这样,1995年2月王传福在深证注册了比亚迪科技有限公司。
当时国内的镍镉电池电池都被日本三洋等巨头把持,价格居高不下,国内绝大多数企业因为没有自己的核心技术,最多在日本买核心零件然后回来自己进行组装,价格也下不来。王传福决定从成本上找到突破口,他一方面利用自己的技术研制产品,同时在工艺、供应商的材料开发和质量控制等电池供应链下功夫。王传福看到电池中负极制造材料钴占了40%的成本,如果靠进口成本就上去了,他果断决定自己开发,选择深圳一家公司合作,共同攻关,一起提高国产钴品质,半年后样品不仅使国产钴达到国际品质要求,而且较国外产品成本低40%。仅此一项,一年就为比亚迪节省数千万元。
1995年下半年,王传福将比亚迪的镍镉电池样品送给台湾最大无绳电话制造商大霸试用。当时三洋是大霸的电池供货商,经过大霸检测,比亚迪电池样品各项指标均与三洋不相上下,而价格却比三洋低了35%,自然大霸毫不犹豫将给三洋的100多万只电池订单转给了王传福。
订单有了,但是上一条生产线要几千万的资金,王传福当时手里总共也就200多万,而一个刚刚起步的公司是不可能从银行贷到款的。怎么办?王传福决定化整为零,除一些关键设备用机器外,生产线的其他工序用人工代替,最后只花了100多万元,三个月就建成了一条日产4000个镍镉电池的生产线,最后比亚迪如期交给了大霸满意的产品。
就这样,成立两年不到比亚迪一下子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公司,成长为一个年销售近1亿元的中型企业。比亚迪正是凭借成本优势打败三洋等大公司,为摩托罗拉、朗讯等国际电话巨头供应镍镉电池。那三四年,比亚迪每年销售额都翻番往上增长。
1997年绝对是很多企业的梦魇之年,那年夏天,东南亚金融风暴毫无征兆爆发了,全球经济一下子崩溃了!电池产品价格一个月内暴跌40%,三洋、东芝等日系厂商纷纷停产。此时,王传福的低成本优势发挥到了极致,给了比亚迪逆势飞飚的绝佳机会,1997年下半年,飞利浦、诺基亚、摩托罗萨,索尼甚至通用先后成为了比亚迪的大户。王传福只用了2年时间,便抢占了全球近10%的市场份额,镍镉电池销售量已经达到1500万块,比亚迪俨然成为了镍镉电池的新霸主。
在镍镉电池领域站稳脚跟之后,王传福紧接着开始研发蓄电池市场最具核心技术的镍氢产品和锂电池。他招募了50多人专门成立了中央研究部,投入500多万购买最先进的设备。
听说王传福进军镍氢产品和锂电池,价格还比日系电池便宜30%-40%,海外客户都跟疯了似的接踵而来。情急之下,王传福仓促上马上生产线,不过这次被胜利冲昏头脑的王传福栽了!由于量产各项指标不过关,海外订单大量退货,公司生产的几千万块镍氢产品堆在库房,生产线停工,工人讨薪、银行逼贷、供应商催款,王传福跳楼的心思都有了。
更加雪上加霜的是,王传福从表哥那里借的150万也到了约定还款期。怎么办?躲过了初一躲不过十五,王传福只好把实际情况通过姨妈告诉了吕向阳,看看能否宽限一段时间?
这时的吕向阳正愁三年前看走眼没有入股比亚迪,错失了锂电池发展的大好时机,如今王传福遇到资金危机,他自然不会放过,这次他一次性给王传福注资1660万。
有了这笔钱,王传福很快东山再起,他单独成立了比亚迪锂离子电池公司,集中全部力量公关,王传福再也没有让表哥失望。一年以后,比亚迪成为了电池大王,占据了全球40%的镍镉电池份额,20%的镍氢电池份额、10%的锂电池份额。
2002年7月31日成功在香港主板发行上市。
当时,比亚迪日产镍镉电池150万只,锂离子电池30万只、镍氢电池30万只,60%的产品外销,在镍镉电池领域全球排名第一,镍氢电池领域排名第二,锂电池领域排名第三。大客户名单上出现了松下、索尼、GE、AT&T和业界老大TTI等,国际市场份额占了15%以上。
2003年1月23日,王传福在电池领域取得巨大的成功后,受高人指点,花2.7亿元收购了西安秦川汽车公司77%的股份,正式进入汽车制造领域,成为继吉利之后国内第二家民营轿车生产企业。
电池做得好好的,为什么要做汽车呢?要知道,当时国产汽车在老百姓心中就是落后的代名词,民族汽车品牌更是悲壮的代名词。所以,当王传福投入了20多亿元坚定地要做汽车时,比亚迪遭遇了基金集体“洗仓”,一天之内,比亚迪股票跌幅超过21%。
基金的看法一点没错,王传福根本就没有做汽车的经验,更别谈核心技术了。为了能快速制造汽车,王传福决定采取后发优势,公司掏钱买了100多辆丰田、宝马、大众等各个国家的豪车,开回来后就都被他拆了,完了把所有的零件加以测量、分解、检测,研究其结构,试验其性能,没有专利的照着做,有专利的把它改一改,以此迅速拥有了自己的核心技术。最初的王传福正式靠这种简单粗暴的制造模式造出第一款比亚迪汽车的。
2006年,一款命名为F3的比亚迪轿车终于下线,业界哗然:从f3车型可以看到丰田花冠的前脸、飞度的尾部,威驰的腰线。更让业内专家匪夷所思的是,不仅外观与丰田花冠如出一辙,而且部分零部件甚至还能与花冠通用。一句话,比亚迪简直将“山寨”演绎到了极致。不过尽管异响、漏油、大灯进水、油表不准、水温不正常等小毛病很多,但是F3延续了王传福的一贯策略—便宜,这款售价不到6万的车型油耗才百公里7-8,国内的消费者很买账,F3甚至成为当年国内最畅销的轿车之一。
从“花冠前脸、飞度尾部、威驰腰线”的F3到“凯美瑞雅阁混合体”的F6,再到“具有比亚迪特色RX350”的S6,一路走来,比亚迪总能找到合适自己的模仿对象。现在比亚迪一推新车,人们总会情不自禁环顾车身一周,从内饰检查到发动机,想想这又是模仿谁谁谁。。
不过,王传福说:“我们的车没有任何专利问题,我们把其中涉及的专利全部改完了,一条条地改。我们的确大量使用了别人的非专利技术,但非专利技术的组合集成就是我们的创新。知识产权要尊重,但可以规避。”或许正如王传福所言“好的山寨其实也是一种创新。
2007年一年时间比亚迪汽车总销量近20万辆,这在当时是一个奇迹。不过,这些只是王传福小试牛刀的过渡产品而已,他的真正目标是瞄准电动汽车。可以说,无论是做电池,还是做汽车都是为了做电动汽车做准备,王传福最骄傲的事情就是做电动汽车,也是他的终极目标。
实际上在2006年开始做汽车的时候,他就将电动汽车专门作为一个重点,成立了电动汽车研发部。
解决电动车的续航里程短、充电时间长、售价高等问题,一直是王传福追求的目标,全球电动汽车搞得风生水起的特斯拉也是一直在解决这个问题,虽然马斯克在2003年就开始研究,但是2006年才开始研究的王传福一点也不逊色。
2008年,比亚迪终于下线了第一款纯电动汽车E6,用的是铁电池,15分钟就能充满80%的电。而就在同年,特斯拉也下线了第一辆电动汽车Roadster,用的是锂电池,制作成本达到了12万美元,而比亚迪E6售价还不到6万美元,在续航能力上两者差别更是微乎其微。
跟锂电池相比,在续航上铁电池更具有优越性,这一领先让王传福的电动车梦想又前进了一步。2010年,比亚迪联合深圳鹏程出租车公司,投放30辆E6进入深圳作为出租车。
但是,做电动车需要几十亿的投入,当时正值美国次贷危机席转全球,各国投资额度大幅下滑。去哪里找大手笔投资呢?8月份的一天,王传福与一位朋友去泡温泉,这位朋友给他无意中说了一句:“股神巴菲特和世界首富盖茨要投资新能源领域,正在寻求投资对象。”
一般人听到这则消息就当没有听见,“大名鼎鼎的巴菲特与我有什么关系?”但是这个消息在王传福听来,简直如同打了鸡血一样兴奋“自己朝思暮想的电动汽车不就是新能源嘛”他决定马上去拜访一下巴菲特。
拜见巴菲特的时候,王传福带去了礼物让巴菲特老先生眼前一亮:国内1978年第一批生产的可乐可乐瓶子以及酒鬼花生。
当然,王传福绝非鲁莽之徒。早在2008年初,巴菲特的老搭档查理·芒格就非常欣赏王传福,他向巴菲特极力推荐王传福,“这家伙可以像爱迪生那样解决技术问题,同时又可以像韦尔奇那样解决企业管理上的问题”。所以接下来,在那间200多平米的办公室里,巴菲特老先生铙有兴致地听了30分钟关于王传福的电动汽车故事。听完后,巴老简单问了王传福两个问题就把芒格叫了进来,两人商议十分钟后告诉王传福“伯格希尔将签署一份入股比亚迪10%金额约2.3亿美元的意向书”。
接下来,大家都知道了。2008年9月,巴菲特通过旗下的中美能源控股公司入股比亚迪,交易价格为每股8港币合计18亿元。不过,到了2009年7月30日比亚迪股票价格竟然达到41.65港元。这让巴菲特此次投资获利420%,折合账面获利近76亿港元,此次投资又成巴菲特的经典投资案例,引发全球对比亚迪的关注。
“巴菲特人很好,也非常和蔼,见面都会主动和我们合影,逢年过节还会写贺卡给我们。”王传福透露平时会通过写信、电话、发财报等形式与巴菲特保持不定期的沟通,甚至不定期去美国看望巴菲特。
就在2010年比亚迪陷入“退网门”最焦头难额的时候,王传福再一次想起了股神,“能不能去一下深圳,和大家吃个饭?”巴菲特满口答应,最后还叫上盖茨一起去比亚迪看看。
就这样,巴菲特和比尔·盖茨在2010年9月27日到了深圳,参观了比亚迪的生产车间,参加了新产品的发布会,跟经销商们吃了饭,王传福顺利解决“退网门”,还取得了深圳市政府的支持。王传福拉来巴菲特和比尔·盖茨为比亚迪站台可谓一箭双雕啊!
此后,比亚迪进入了一个高速发展期,虽然2012年发生了“比亚迪疑案”,还因为战略问题进行过裁员等都挡不住比亚迪快速发展的道路。
2007年的时候,王传福给比亚迪电动汽车定下了一个小目标:2015年成为中国第一,2025年成为全球第一。当时,大家对于这个目标深表怀疑,但是现在来看,比亚迪已经是遥遥在望了,相信到了2025年,王传福会给中国和世界一个惊喜。
王传福的成功在于他坚守他的信条和理想,不偏不倚,他常说:
1、人生像攀登一座山,而找山寻路却是一种学习的过程,我们应当在这过程中学习笃定、冷静,学习如何从慌乱中找到生机。生命有一种硬度,你若有不屈的灵魂,脚下就一定会有一片坚实的土地。
2、我们坚持国际制造、国际品质,我们走中国人应该走的一条道路。
3、在电池领域,比亚迪仅用了30%的成本优势就击败了索尼、三洋,我们有40%的成本优势,我们没有理由打不倒外国企业。
4、在比亚迪,人是每一个关键节点、每一种战略打法的最终执行者。对工人高压、高薪的结合可以对效率起到立竿见影的作用,但对于知识结构高、价值观和自尊心都很强的工程师这-套是不管用的。只有通过建立文化认同感,让他们追随你的理念。
5、现在,中国的民营企业都是小蚂蚁,企业品牌化经营的思维不够,大家都在讲百年企业,百年企业不是老子传儿子、儿子传孙子,而是产品品牌、企业品牌的延续。对于众多的热衷“中国制造”的OEM企业,是否应该好好想想这个问题呢?
6、比亚迪的企业文化是比亚迪人共同的信念和价值取向,是比亚迪人光荣与梦想的体现。
7、中华民族的勤奋和吃苦耐劳,决定了我们必将成为世界第一。
8、成功最关键的还是要有冒险精神,许多时候不在于你能不能干,而在于你敢不敢干。
回看王传福的传奇路径,他那些曾经被人们贴上“痴人说梦”标签的梦想,却也在他的努力中慢慢的实现。虽然他的人生像极了忽上忽下的过山车,但是他却仿若置身事外,云淡风轻。加油,比亚迪!加油,中国制造!
王传福,安徽省芜湖市无为县人,1966年2月15日出生,1987年毕业于中南大学冶金物理化学专业,同年进入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攻读硕士,1990年毕业后留院工作,1995年辞职,创办比亚迪公司,短短几年时间,发展成为中国第一、全球第二的充电电池制造商,2003年进入汽车行业,现为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1211.HK)董事局主席兼总裁、比亚迪电子(国际)有限公司主席。2015年,入选"十三五"国家发展规划专家委员会成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