锚定人生

                叶剑伟

锚定人生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我们小到决定购买麦当劳巨无霸、穿什么衣服、做什么发型、抽烟;大到选择专业、结婚、生孩子、购房,诸如此类。我们做出上面的决定是基于自己的人生经验和基本价值做出“明智”决断。这些决定都是明智的吗,这些“决定”是由什么决定的?其实,这些决定都我们在过去的某一时间做出了任意决定(如同幼鹅把第一眼看到的生物当成它们的父母),并且把我们以后的生活建立在这一基础上,我们想当然地认为最初的决定是明智的且一直遵守。

        比如星巴克咖啡的价格会让工薪阶层都觉得有点小贵,这种感觉是基于与以前对咖啡价格的一个对比。

      假如在一个阳光明媚的午后,你决定“小资”一下,带着一本书,点了一个小杯的咖啡,渡过了一个轻松惬意的下午;

      第二周,假如还有这样轻松的时间,你很有可能会再走进星巴克;

      一周周过去,也许你点的咖啡从小杯、中杯、大杯、超大杯,这时候你比对的不再是价格,而是你第一次愉悦的感觉。

      这样的事情比比皆是,我再讲一个故事:

        一位住在公园边上的退休老人喜欢安静,可是附近一群小孩子很喜欢来敲公园的垃圾桶玩,令老人不堪其扰。

        第一周,老人对这群小孩子说,非常感谢他们的到来,给他无聊的退休生活带生气,为了感谢他们,他决定每周给他们50美分。

        第二周,老人还是非常感谢他们,但说,由于政府削减退休人员的工资,所以他每周只能给他们15美分了。

      第三周,老人非常抱歉地说,由于政府进一步削减经费,接下来,他没办法继续再给他们钱了。

      孩子们想,那我再也不来,不给你无聊的退休生活增添活力了。

        苏格拉底说过,没有经过思考的人生是不值得过的。是什么让孩子们忘记“初心”,忘记了当初纯粹的快乐,是不是因为被人下了“锚”,有一个比较的参照物?

        我们的思想中有无数这样的“锚”,少数是人为故意下的局,绝多数是集体无意识,是在成长过程中潜移默化种下的,比如:

        一位异常焦虑的妈妈,看到孩子的成绩没有名列前茅,又忍不住责怪孩子,而且事后也非常清楚这样的做法是南辕北辙的,可是她没有去弄清楚,她是如何第一次种下“焦虑”的心锚的;

        那位12岁的弑母少年说了一句:我没有杀人,我只是杀了我妈妈。他肯定没去想过,他在什么时候种下妈妈不是“人”的心魔的。

        要锚定人生,首先要注意“首因”效应,第一次的重要性再怎么肯定也不过,第一次的情绪体验对未来有锚定作用,所以父母在言谈举止中对于影响三观的事情,要多客观少主观;多正念少负面;多赋能少控制……

      其次,要懂得探本逐源。当我们发现孩子不喜欢学习、爱玩游戏、早恋等问题时,要去反思,孩子对这些问题的第一次体验是什么、他们得到的是正能量的知识吗、他们是从说教还是从事实中得到体验的、如何利用他们现在的知识重构一个比对的“标准”……

      人生无常却有序,设定好了“锚”,因果人生也就随缘自在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锚定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