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出问题,尤其是提出一个好问题,是很稀缺的能力。
比如:为什么苹果会砸在头上?在光速前进的火车里奔跑,会不会超过光速?
这你已经知道。
但你可能不知道的是,因为提出好问题的能力实在是太稀缺,到处都是偏离靶心的问题,所以回答问题的能力,就更稀缺。
提问若无法直击靶心,回答就必须一针见血。
而一针见血的核心,就是听见“问题前面的问题”。
有一次,一位同学问我:王光,我如何才能像名创优品一样成功?
我说,我对名创优品的了解很浅薄。但据我所知,名创优品的成功,是和以下几点分不开的:
1)直管加盟模式,让名创优品迅速扩张到1100家门店的规模;
2)集合所有门店的采购量,向厂商要不可能的低价,这么大的订单,厂商也能找材料商要更低的价格;
3)拥有强大的管理能力,统一招聘、培训和管理员工,保障每家门店员工的高素质带来的优质服务;
4)后台的供需管理系统,根据每家店铺的动销数据,制定针对性的运营方案,及时处理滞销商品,化解库存难题;
5)然后上天决定,在上百个关键时刻,都撒上了一些运气;
6)最终,这个团队走到了今天。
这位同学一听,皱起眉头。非要开到1100家门店吗?这个时代,有更有效的办法吧?小米不是创业9年,就成为了世界500强吗?
我说,我对小米也了解一点。据我所知,小米的创业,其实不止9年。
1)1992到2007年,雷军做金山软件,积累了16年的软件经验;
2)2007到2010年,雷军做天使投资,积累了3年的资本经验;
3)2010到2019年,雷军做小米科技。虽然只有9年,但他每天睡4-5小时,被称为劳模;
4)小米的成功,你看上去是9年的薄发,但却是即便勤奋如雷军,也必须经历的30多年的厚积。
他说:可是,那马云呢 …… 马云就说自己不勤奋,但是马云不是更成功吗?勤奋,不如选择重要吧……
听到这里,我们有必要停下来,重新审视他最开始的问题。
他的问题真的是“我如何才能像名创优品一样成功”吗?他这个“问题前面的问题”,是什么?
名创优品成功的路径他嫌长,小米成功的路径他嫌累。他想要的不是成功的“路径”,而是成功的“结果”。
他这个“问题前面的问题”是:王光,我如何不劳而获?
找到了“问题前面的问题”,你可以如何一针见血地回答呢?
你可以说:我不知道。
我再举个例子。
有个同学问我:王光,我如何给高管降薪?
听到这个提问,我大吃一惊。
对一个员工不满,有很多表达方式。有人会批评。有人会辞退。但是很少有人会降薪。
为什么?
你想想,他降薪了,回家怎么说?
老婆,我很努力,但是老板给我降薪了。
他老婆会怎么看?能怎么看?
降薪,就是借家人的眼神,告诉这个员工你是一个“loser”,以此来“侮辱”员工。
他这个“问题前面的问题”是:我非常痛恨一个员工,怎么办?
找到了“问题前面的问题”,你可以如何一针见血地回答?
你可以说:灭火的方法,不是浇油。
人们提出的每一个问题,其实都是一个答案,一个回答那个真正问题的答案。
而你呢?你要做的,不是往后半步,给出“答案后面的答案”,而是往前一步,找到“问题前面的问题”。
然后解决真正的问题。
是的。很难。提问很难,回答更难。
这也是为什么,诺贝尔奖的获得者的荣誉,最终都给了回答问题的人,而不是提出问题的人。
最后的话
在丰田公司的管理文化中,有一个著名的“五个为什么”。
遇见问题,先问发生问题的第一个“为什么”,获得答案后,再问为何会发生,以此类推,问五次“为什么”。
这种问“为什么”的过程会层层向上溯源,直抵隐藏在问题源头背后的真相。
发生故障和问题时,如果想找到根本性的解决方案,而不是表面上的解决方法,就需要反复追问“为什么”。
解决问题的原则是找出引发问题的真因,然后将其解决。
如果不这样做就容易陷入治标不治本的陷阱,使同样的问题重复出现。
那么,如何提出一个好问题?
1)充满好奇心。好奇心会引导你获得更多信息;
2)不要预设判断。预设判断,会遮蔽其他可能性,让你的问题都是验证自己的正确性;
3)不要问“你为什么不?”,“如果你这么做,你想会怎样?”这样的问题,因为他们把你的建议,藏在了问题当中;
4)提问后,让他忍不住说“这是好问题”,“啊,我明白了”。这时,你问出了真正的好问题。
向自己不断提问,是个体和企业开始成长的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