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2-23金贵肾气丸和六位味地黄丸

金匮肾气丸  不会反弹的减肥药

最早出处:东汉《金匮要略》

使用历史:1800年

主要成分:地黄、山药、山茱萸(酒炙)、茯苓、牡丹皮、泽泻、桂枝、附子(炙)、牛膝(去头)、车前子(盐炙)

整体药性:热

功能主治:温补肾阳,化气行水。

用于肾虚水肿,腰膝酸软,小便不利,畏寒肢冷

典型征象:肥胖,怕冷,夜尿多

中医的“肾”除了包括生殖功能,更重要的是人体的能量库,能量的源泉、生命的根源。

肾阳

年轻时的身体,就像一口冒着热气的锅,腾腾的热气维持着人体的新陈代谢,气血就在这个温暖的热循环中畅通地运行。

是什么使人体保持腾腾热气呢?

就是锅下面的灶火,这个灶火就是身体的能量来源,就是中医所说的“肾”,有了充盛的肾气、肾阳,才能保证人体的生机。

什么时候灶火小了,热气也就少了,代谢也就慢了。水因为蒸发不出去于是停留在体内,这个时候人就会表现出怕冷、小便多、痰多,甚至口水也多,身体变得臃肿、肥胖,这都是灶火不足,也就是肾阳不足的结果。

通常,这种情况会随年龄的增加而加重,这是正常的衰老。所以老人到晚年都会出现肾阳虚,这很正常,一个燃烧了六七十年的灶火是会逐渐减小乃至熄灭的。

但是,如果这种情况出现在四五十岁,就是未老先衰了,就需要治疗,形象一点说,这个治疗就是助燃釜底之薪,也就是补肾阳。所谓补肾阳,其实是助燃生命之火,生命之火旺盛了,新陈代谢才得以保持在年轻状态,很多问题也都迎刃而解。张仲景的金匮肾气丸就是用来作这个用的。

肾气丸”真正适合治疗的是因为衰老导致的各种问题,包括代谢减缓的一组症状。

1.衰老导致如下:

001你看那些冬天坐在墙边晒太阳的老人,他们怕冷、行动迟缓、体态臃肿,一趟一趟地上厕所,鼻涕、哈喇子总也擦不完……这就是典型的“肾阳虚”。

002张仲景在说到“短气,有微饮”。会短气,还是因为肾虚不纳气。“微饮”就是心衰时出现的“肺水肿”,这种时候如果用中药,肯定要用到补肾阳的药,而且剂量可以很大。

治疗肾虚到不能纳气的急性发作,一般是哮喘、肺心病、心肺功能衰竭之类的病情危重的人,在西医要用强心药急救的。

出现了“短气,有微饮”,或者就是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有慢性的肺心病,到了冬天就严重,一场感冒就要加重一次,平时可以用肾气丸作为基础方来治疗,甚至可以从夏天的时候就吃。所谓“春夏养阳”、“冬病夏治”。

2.代谢减缓,十个胖子九个肾虚

很多广告说,“人老腿先老”、“人老胃肠先老”,其实,最先出现的老的标志是胖,所谓“发福”都是上了年龄之后的事,这一点,从肾阳的问题上是解释得通的。

001脾气虚的胖

中医典籍对发胖的论述有几个是很有代表性的,很能纠正现代人对发胖的理解误区。第一个李东垣的《脾胃论》:脾虚而发胖

脾胃都虚的人,或者因为食欲很差而变得很瘦,或者是虽然食欲差,吃得很少,但仍旧很胖,这个胖就是现在很多人发胖的机制,特别是节食之后仍旧减肥无效,喝水都长肉的那种。

其实,他们此时长的不是肉,而是脾胃气虚之后,不能代谢出去而沉积在体内的废物,他们的胖其实是臃滞,对付这样的胖自然不能靠腹泻,因为腹泻只能解决肠道的一次积滞,包括节食,一般也是在节食的时候瘦,一旦放开了吃,又是肥胖依旧,这就是减肥者最担心的“反弹”。

具体说到脾气虚、脾阳虚引起的肥胖,要靠补脾气,通过代谢功能的提高,把废物排出去,把脂肪消耗下去,而且使体内保证应有的火力,不再给废物有滞留的可能。这种因为脾阳虚导致的胖子也怕冷,但主要是肚子怕冷,不能吃冷东西,吃了就要腹泻、腹痛,这种胖子可以通过服用“附子理中丸”减少体脂,也捎带着把中焦虚寒的问题解决了。

002肾气虚的发胖

还有一个对减肥很有借鉴的是《内经》:身体重

这个“身体重”就是发胖臃肿的意思,之所以身体重,是因为天癸绝了,肾气衰败了,同样是不能把废物代谢出去。和李东垣说的脾胃气虚的性质一样,都是因为虚而发胖,一个是脾胃气虚,一个是肾阳虚。

“人过四十,阳气自半”,是说人过了40岁之后,肾阳开始虚弱,燃烧了40年的釜底之薪开始火力不足了,臃肿、发福就是火力不能将脂肪消耗出去的证据。虽然婴儿时是肾阳还没萌芽,釜底之薪还没开始燃烧,中年是釜底之薪弱了,但机制都是肾阳不足,这就是十个胖子九个虚的原理。只有通过补肾壮阳,脂肪被消耗,人才能变瘦,变结实、紧致。

具体到发胖,经常是脾胃气虚和肾气虚的问题都存在,特别是吃得很少但还是发胖。而且白胖白胖的人,比其他人都怕冷,怕冷的程度与实际年龄不相当,这时候,肾虚的成分更重。

如果一个女人除了臃肿、面部线条的变形,还有明显的未老先衰,像老人一样行动迟缓、反应慢、怕冷、小便总是很多,她的虚寒、阳虚程度就高,用五苓散与肾气丸配合吃,增加温阳的力量,这种治疗等同于将人体的釜底之薪补足,使其旺盛。

一个代谢能力强的人,身体就是年轻的,他体内旺盛的火力不会容留脂肪的,所以也就不发胖,这才是中医减肥的真谛。

类似的中成药

五子衍宗丸

这个药用了五种植物的子:枸杞子、菟丝子、覆盆子、五味子、车前子。中国人传统意识中有“吃什么补什么”的观念,种子也因此用在不孕不育上。但这并不完全是一种哲学概念,种子是植物中能量最集中的部位,因为它以后要孕育出一个生命,所以也是火力最旺的,用它治疗的不孕不育一般也是因为肾阳虚,借助种子的能量温补肾阳。既然是肾阳虚,就不光是生殖出问题,还会出现包括肾气虚的一系列症状,比如遗尿、尿崩、遗精,甚至白带多。五子衍宗丸就是针对肾阳虚引起的这组症状的,但它的温热之性远不及肾气丸,如果除了上述症状外还有明显的阳虚,是要和肾气丸配合使用的。

右归丸

右归丸是在肾气丸的基础上又增加了热性更高的药物,比如鹿角胶、杜仲、肉桂、附子,同时还兼顾了补肾精的菟丝子和当归之类。因此它的功效不仅兼顾了肾阴和肾阳,而且补益的力度加大,一般是老年人,或者是久病消耗得气衰神疲、畏寒肢冷、腰膝软弱、阳痿遗精、大便不实、小便自遗、舌质很淡,虚损之象非常明显、严重时才用。需要注意的是,这个药是纯补无泻的,如果在虚损的同时还兼有痰湿,比如舌苔很腻,就要慎用,或者先用二陈丸、平胃散之类可以给胃肠“去污”的药物“开开路”,服用几天后,等舌苔不那么腻了再开始吃右归丸。



六味地黄丸  
四十多岁男人该吃的保养药

最早出处:宋代《小儿药证直诀》

使用时间:890年

主要成分:熟地黄、山茱萸(制)、牡丹皮、山药、茯苓、泽泻

整体药性:温功能主治:滋阴补肾。用于肾阴亏损引起的头晕耳鸣,腰膝酸软,骨蒸潮热,盗汗遗精

典型征象:腰酸腿软,消瘦烦热,头晕耳鸣

再没有一种中成药比“六味地黄丸”更家喻户晓了。这个药的组成很能代表中医和中国哲学的主旨:和谐、平衡、中庸。其中就六味药,三味补的:熟地黄、山茱萸、山药;三味泻的:茯苓、泽泻、牡丹皮,谓之“三补三泻”。

钱乙与六味地黄丸

这个药在一千多年前儿科专家钱乙开给婴幼儿的。钱乙的这个方子是从汉代张仲景的金匮肾气丸那里变通而来,因为是给孩子用的,所以去掉了肾气丸里的附子、肉桂之类大热的药,仅仅保留了最平和的六味。

钱乙用这个方子治疗的是先天不足的婴幼儿,这种孩子一般是早产或者生下来体重很低,因此发育得总比其他孩子晚很多,说话、站立、走路、长牙、长头发都晚,中医叫“五迟”。

所以对先天不足的婴儿来说,补肾阴是第一位的,通过补肾阴来帮助、促进他的生长发育。


年过四十的男人多有肾阴虚

明代名医王纶的《明医杂著》中就说过了:“补阴之药,自少至老,不可缺也。”意思是,补阴的药要常吃,从年少到年老,不可或缺。所谓年少,就是指肾阴还不壮实的阶段,比如早产的孩子;年老就是肾阴已经消耗的阶段,四十岁之后。这两种情况分别处于人生的两头,从客观效果上看,都是肾阴虚,所以治疗办法可以是一致的。

据说康熙四十九年,曹雪芹的祖父曹寅,时任“江宁织造”,患病两月未愈,卧床不起。康熙获知后,亲赐六味地黄汤给他,曹寅遵旨服药,很快就痊愈了,后来又继续服用六味地黄丸,身体健旺胜前。

可见,那时候人们已经开始用六味地黄丸来养生了。男人过了四十岁,只要不是那种白胖白胖的阳虚体质,很多中医都会推荐他们常吃六味地黄丸,因为阴虚是现在人最普遍的现象。

年过四十岁的男性都有不同程度的阴虚,和出生时先天不足的婴儿的肾阴状态是一致的,所以要用补肾的药慢慢补充。现在的六味地黄丸已经是很多慢性病的保养药了,比如结核、肝炎、甲亢、糖尿病之类的,不论男女,只要是慢性病后期,有阴虚症状时都可以服用。中医讲“久病无实”、“久病必虚”,意思是,到了后期的慢性病,是没有火可以去的,是虚证,需要补了。

总觉得鞋底薄,足跟疼就是肾阴虚

经常有人会觉得足跟疼,特别是上年纪的人,第一个反应会是“足跟骨刺”,但检查之后却没发现骨刺,而且真长骨刺的话,一般会稍微偏一点。这种不是骨刺的足跟疼,是在足根正中间的地方,而且总觉得鞋底薄,总觉得自己的脚是直接踩在硬地上,被硌得生疼。这种足跟疼就是肾阴虚的典型症状。

中医讲,“肾主骨,生髓”,肾阴虚的时候精髓也就不足了,肾主的骨头因为内里的精髓不足、空虚而不能任重,所以一着地就疼。虽然足跟疼看似小问题,其实已经是肾阴虚的指标了,就要补肾阴,至少需要吃六位地黄丸了。

用脑过度的腰膝酸软是肾阴虚

我们常看到电影里有这样的镜头:一个领导干部,熬夜写了一夜文章或者是修改了一夜的改革方案,黎明的时候会站起身,迎着旭日深出一口气,而且会用手捶捶腰……这个场景虽被用俗了,但是符合医学原理。这个时候他们肯定会腰疼,细问的话应该是空空的酸疼,这种疼和椅子、坐姿没什么关系,不是腰椎间盘突出的问题,而是他们因为用脑过度肾虚了。有这种腰疼的人一般都喜欢用手按着,喜欢热敷,这都是肾虚的标志,这种劳心用脑的情况如果持续,这个人不久就会出现阴虚问题,正好是“六味地黄丸”的适应人群。

中医说“肾生髓”,而“脑为髓海”,如果高强度用脑,就会使髓海空虚,肾就要为此加班工作,也就会被累虚。因此,“肾虚”,特别是肾阴虚,经常发生在用脑过度的人身上,和前面说的心事重的人。

阴虚与阳虚

心思重、万事追求完美的人大都属于阴虚,阴虚的人还真是少有体胖的,因为内郁的“火”烧灼掉了他们身体里的精微物质。

六味地黄丸的服用者也应该是阴虚的,如果是白胖白胖、一动就喘的肾阳虚,就要吃金匮肾气丸,如果吃六味地黄丸就是治反了,至少会贻误对肾阳虚的治疗时机。

足跟,腰腿的疼痛酸软等问题往往和肾虚都脱不了干系,但也分肾阴虚和肾阳虚。如果是腰疼,没力气,而且疼的时候还怕冷,腰部自己都觉得发冷,这就是肾阳虚;如果是腰酸腿软,没有怕冷的问题,主要的感受是酸软,这个时候就是肾阴虚了。一个冷,一个酸软,对判断阳虚还是阴虚很重要

·服用方法·

这个药有蜜丸和水丸两种,如果没有糖尿病问题,吃蜜丸更好。因为中医讲,丸者缓也,意思是蜜丸的作用缓慢而持久,慢性病适合服用蜜丸。一般是一天两次,一次1~2丸,空腹服用最好。

如果脾胃功能不强,最好间断地吃,长期连续服用的话,就会影响胃口了。

服用的时候可能会出现胃口不好的现象,看看舌苔也有腻的倾向,这个时候可以减少用量或者配合服用一点二陈丸,能减少补药带来的滋腻问题。

如果有糖尿病,可以选择水丸,因为水丸是不含糖的。

作用类似的中成药

大补阴丸和左金丸

六味地黄丸能治疗的阴虚程度是比较轻的,在它的基础上,还有两个中成药大补阴丸和左归丸。前者里面有知母、黄柏来清热,又加了龟板,这个药针对的是火很旺的状态,以降火为先了。适合吃这种药的人一般有足跟疼,甚至一睡觉就出盗汗,手脚心都发热,心情、身体烦热的现象,舌头也红而瘦,人也会相对地瘦,而且这种瘦是发干的。总之适合服用六味地黄丸的人要有明显的虚火症状,因为大补阴丸是清热在先,滋阴在后,清热力量很大。

至于左归丸,则是一点清热的药物都没有了,纯粹是补肾阴的药。如果你腰酸腿软得很厉害,而且还有头晕目眩,且舌面是很光的,但是又不像大补阴丸的适应人群那么有烦热的现象,就可以考虑以补阴为主,清热为辅,这个时候就适合吃左归丸。

杞菊地黄丸

杞菊地黄丸是在六味地黄丸的基础上加了枸杞和菊花,是肾阴虚殃及肝阴也虚了的时候的用药。中医讲,“肝开窍于目”,“肾精液上注于目”,肝肾阴虚的时候,眼睛就要干涩,看东西就会不清楚,特别是不能长时间看东西,时间长了眼睛就发涨,觉得很累,而且还怕光,所以要用入肝经能明目的药。还有一种药更有针对性,叫明目地黄丸,它是在六味地黄丸的基础上又加了石决明、白蒺藜等,针对眼睛的问题,比如干燥性角膜炎、老年性泪腺萎缩、白内障早期等都可以使用。

麦味地黄丸

麦味地黄丸是在六味地黄丸的基础上加了麦冬和五味子。麦冬是用来增加滋阴功能的,五味子是收敛的,这两种药如果和人参配,就是著名的生脉饮,现在已经有输液剂型,救治休克的时候可以用,可见其补益的力量。人参是补气的,另外两味药是防止精华进一步散失的,因此用了这两味药的麦味地黄丸也称“八仙长寿丸”,因为它的保养性质比其他几种地黄丸都要明显。年岁大了的人,或者大病初愈的人,体质很虚,走路就喘,而且往往是气阴双虚,就可以用麦味地黄丸来调养了。

知柏地黄丸

知柏地黄丸比其他几种地黄丸有更加明确的方向性,虚火比前几种适应证要明显。适合吃它的人会感到头目昏眩,耳鸣耳聋,手脚心、胸口觉得发热,腰膝酸痛,男人有遗精,女人有潮热,而且两颧发红、发热,也会牙痛,但这种牙痛不是因为发炎,只是莫名其妙地疼,咬东西牙根没劲儿。知柏地黄丸是“地黄丸”系列里清虚火作用最强的一个,因为知母和黄柏的苦寒特点,用起来也比其他几种地黄丸要谨慎。首先要注意的是,这种人的舌头一定是很红的,而且舌头的根部没有苔,因为舌根是属肾的,舌根无苔就是典型的肾阴虚的虚热。

耳聋左慈丸

虽然在方名中没有“地黄丸”的字样,但实际上是在六味地黄丸的基础上加了磁石和柴胡之后组成的,是专门治疗耳聋耳鸣的中成药。耳聋耳鸣有很多原因,有肝火的时候会耳鸣耳聋,气虚的时候也会出现。但耳聋左慈丸治疗的耳聋耳鸣,是肾阴虚引起的。它的耳鸣是细细的,像蝉鸣一样的声音,而肝火的耳鸣是轰轰的过火车一样的声音,从耳鸣的声音性质上可以辨别二者的区别。

耳聋左慈丸适应的耳鸣,除了声音细之外,人也有明显的阴虚,比如头晕目眩、身体偏瘦;而肝火引起的耳鸣,那种人火气很大,脾气急躁,舌头红的同时舌苔可以黄厚,他的耳鸣耳聋可能是因为突然生了一次气,发了一次火之后发作的,很多神经性耳聋都有这个诱因,有明显的肝火旺征象。而肾阴虚的耳鸣耳聋,往往在体质很弱的时候,以缓慢的形式出现,不会像肝火引起的耳聋那样来势汹汹。

你可能感兴趣的:(2019-02-23金贵肾气丸和六位味地黄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