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晴名臣的互怼运动带来的启发——读《战天京》有感

上大学的时候,对太平天国的事情非常感兴趣,于是很偶然的挑了谭伯牛先生写的这本《战天京》作为书单其中的一本来读。但是我发现自己犯了一个错误:这本书的副标题(晚清军政传信录)才是全书的主题,整本书讲述的是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曾国荃、郭嵩焘等晚清军政名人的故事,直接讲太平天国的地方非常的少。

书已经退不回去了,只能一边骂着“标题党”一边翻弄起了这本书。这一翻可不得了,整本书融正史、史学论文、演义、评书、历史小说为一体,以小见大,见微知著,构建起了晚晴名臣的立体人格,把我撩的欲罢不能。

下面我就谈谈我对本书的一点看法。

《战天京》——段子衍生品

这本书是由非专业的历史爱好者谭伯牛先生所著,据(他自己)说非典时期饭桌上讲“湘军段子”,后来整理发在了天涯论坛上引起热捧,最终将其出版。因此,这本书带有两种属性:

一是从风格上来说轻松、活泼、幽默,带着一点机智和灵敏,带入感、体验感很强;

二是这本书里每一个事件都写的非常详细,论述有据(引用了200多部书稿文献)。但是作为一个整体来讲显得很乱,各种事件都没有很好衔接,仿佛就是跟你聊天,把一个事聊透了以后聊到哪算哪。

这就是为什么我说这本书是段子衍生品的原因。但同时,这也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书。

我认为,一本好书,不是告诉你结果,而是告诉你过程,给你提供思维框架上的建议。《战天京》就是这么一本书。再结合前面我说的两个属性,这本书带给我最大的感受是:与其让你看曾国藩,不如让你当一回曾国藩。与其让你置身事外的自作聪明,不如让你进到事中感受一点微妙。不管你怎么想,反正我觉得很爽。

(划分割线)

这本书因为没有一个非常清晰的主线,所以基本上每一个人都能从里面看到自己想看到的或者是没注意到的东西。那么我就从我自己的角度来谈一下理解。如果我说的不对,你来打我呀~

(想直接看曾国藩怼王錱、咸丰、李鸿章、陈国瑞、左宗棠的直接到后面看PPT吧~)

曾国藩的主客之辩——如何掌握主导权?

曾国藩历来讲究主客之辩,因此每每都能抓住机会,赢得主动。在书中第一部分“每闻春风之怒号则寸心欲碎”的最后一节“办与朕看”,通过曾国藩与咸丰帝的互动,我总结出了赢得主导权的四个条件,现述之:

第一:了解对手(领导)的底线和愿景

曾国藩当了十年京官,只做到了礼部侍郎,眼看前途无望,于是拼命进谏(留个“批麟”的名声也好嘛),终于上了一道狠折(类似于骂咸丰及全家的折子)。咸丰帝一开始很愤怒,但是由于自身理想(相想当明君)和他人求情的缘故,反而升了曾的官。这件事虽小,但是给曾国藩的启发不小。了解了咸丰帝的底线和愿景,就是明确了选项:哪些能做,哪些不能做;哪些做了就是骂几句,哪些做了要降级;哪些做了比不做好,哪些不做比做好...有了这几个选项的兜底,做事情的风险和不确定成本大大降低,给争夺主导权赢得了主导权;

第二:战略大局+战术格局——确定战略理论和心理上的主导权

要取得战略理论和心理上的主导权,最重要的是占高地、占地步。曾国藩受命创建水军后,咸丰帝几番催促,非要让曾国藩赶紧练出来打仗。曾国藩深知训练水军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他是怎么拒绝的呢?他从战略到战术、宏观到微观、客观困难到主观意向都表达了一个观点:不可能。注意,曾国藩并没有过分强调自己的业务困难,而是也花了很多精力去阐述战略大势。于是,曾国藩向咸丰帝发出了一个信号:我跟你一样有大局观,但我比你专业,所以你得听我的。

第三:寸步不让——主导权的争夺不存在灰色地带

虽然曾国藩确定了战略理论和心理上的主导权,但是咸丰这个小伙子不想就这么算了,于是开启了嘲讽技能。这个时候就需要曾国藩的“挺经”了。这个时候一定记住,要挺住!可能有人会觉得你退一步、我退一步,这样大家都好。但是在主导权的争夺上其实是不存在灰色地带的,那是一个非黑即白,赢家通吃的局面。有些事妥协就算了,但主导权不能有一丝一毫的妥的。于是,凭借着这份“挺”,曾国藩取得了阶段性胜利,没有因为草草出兵而功败垂成。

第四:塑造自身业务的不可替代性——确定战术上的主导权

简单来说,你得牛逼。你要是实力不够,别说主导权了,你连跟班都没资格。那么你得牛逼到什么地步?就是塑造了自身业务的不可替代性。这里的不可替代性不是指你学会一个东西就捂着不告诉别人——这反而对你不好——而是你要在业务中打上自己的“烙印”。我们来看看曾国藩是怎么做的。虽然经过几轮交锋,曾国藩彻底确立了战略上的主导权。但是在顶着咸丰帝“小胜不奖、小败必罚”和全面开启嘲讽技能的压力下,曾国藩不挺了(也快挺不住了),于是就趁着父丧跑回去了。因为湘军实行的是层级制,曾国藩离开就相当于湘军大脑停摆,很快就玩不转了。最后咸丰不得不请他出山,曾借此要权,获得了“便宜行事”的权力,为最终战天京取胜奠定了基础。

当然你可能会说我上面讲的厚黑了啊。我觉得这些都是些手段,先心黑才会厚黑,所以与其说我理解厚黑,不如让自己白一些来的更好。

生命在于运动,折腾才会成功?

在我们这个时代,你要是不折腾就代表着不上进,要是不折腾就没有成功的可能,甚至不折腾都没有存在感。然而成功就是那么几个,折腾死的大有人在。那么,什么样的折腾才是你成功的基石而不是坟墓?

我认为,折腾之前先要搞清楚两个词:能力和脾气

能力=战略大局+战术格局(做事)

脾气=度的拿捏,是思维方式的外现(做人)

于是我们就可以建立下列模型,并把《战天京》这本书里的人物对应上(如图)。

经过分析,我得到了三个结论:

1、不管你有能力还是没能力,你有没有脾气都不影响你成功。曾国藩和左宗棠都通过不同的方式达到了自己的人生颠覆,陈国瑞和樊燮之流也都通过不同的方式达到了自己的人生洼地。

2、积极做事的孩子运气都不会太差,但积极作死的孩子会死的很惨。

3、在有战略大局观前提下的折腾才是有价值的,否则,你只是显得折腾(努力、上进)罢了。比如陈国瑞,他是有战术格局的,也打过胜仗立过功。但是看看他的结果:抢刘铭传的装备,被全歼;正面刚曾国藩,被弹劾;挖左宗棠的墙角,被参劾;暗地里无事生非,被勒令回籍……一个大写的“惨”字。

曾国藩之“诚”与左宗棠之“诚”——为什么是相欺无负平生?

曾国藩死后,死对头左宗棠给他写了一副挽联,其中有一句话是“相欺无负平生”。对于这句话的理解,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看法。我就从“诚”的角度试窥之。

通过对这本书中两个人物的分析,我认为,从内核来讲,曾国藩之“诚”是性善论的。世界上不缺乏美,缺乏美的眼睛,所以我会理解你,发现你;左宗棠之“诚”是性恶论的。世界上不缺乏恶,缺乏治恶之人,我就是要揪出来,打倒你;从外延来讲,曾国藩的道理是用来约束自己,影响别人;左宗棠的道理是用来约束别人,成全自己;因此,曾国藩和左宗棠的思维框架从来都是不相容的,以至于“永不说话”,这就是相欺。而反观他们两个人,我会感觉到,曾国藩的早年,隐约就是没有实力的左宗棠;左宗棠的一生,隐约就是有脾气的曾国藩。在王錱事件中,如果曾国藩有“湖南不可一日无曾国藩”的实力,那么湖南百官会总是从中作梗吗?战天京时,如果左宗棠有曾国藩的“待之以诚”,很多事情处理起来是不是顺利得多?这就是无负平生。

曾国藩成功最大的套路

我们大概都看过或者听说过曾国藩成功原因的分析,有人说是自律、有人说是勤奋、有人说是谦逊,有人说是志向。在这里我想从另外的视角去看这个问题。从这本《战天京》里,我总结出了曾国藩成功的两个套路。曾国藩就是来回在这两个套路里面反复,最终成就了自己。

第一个套路:在大家都没有经验的地方,大胆去做,直面失败,在无序中趋近有序。这里的核心是先做再说。太平天国发展的时候,大家都认为它跟白莲教是差不多的,因此下令曾国藩办团练。但曾国藩意识到,团练对于解决白莲教这种“流匪”可以,但是对于分庭抗礼的太平天国是决然不行的。因此,曾国藩在上书的时候打了个马虎眼,名为团练实则湘军,就这么办起来了。当时曾国藩知道湘军该怎么办吗?恐怕不知道。反正大家都没什么经验,不如先建起来再议。曾国藩对太平军有输有赢,在这个过程中逐渐掌握了节奏,抓到了主要矛盾,最后终于建立了不世功勋。所以说,在没有经验的地方,容错成本很低,只要勤于“折腾”,最终会达到顶峰。

第二个套路:在已经成熟的地方,谨慎小心,注重细节,在有序中建立框架,并将其练到炉火纯青。这里的核心是先说再做。曾国藩深谙奏折明辨之道,达到什么地步呢?他手把手的教自己弟弟曾国荃写奏折,其所书俨然是奏折速成培训教材。在与左宗棠的多次口水战中,即使自己理亏也未让其占半点便宜,给自己赢得大局和先机创造了条件。所以说,在成熟的地方,容错成本高,因此要搭建起自己的框架并练到炉火纯青,一样到达顶峰。

创业、工作也是如此。你要没什么经验,但是有想法,有行动力,肯折腾,那么就去未开辟的领域创业,或者是大胆践行那些未验证的想法;如果你所在的行业已经成熟,那么你要扎扎实实的练好基本功。比如(仅仅是比如)产品开发是个成熟领域,但产品运营是个新领域,那么你应该大胆践行产品运营的事情,不在乎别人的看法,而要扎扎实实的去学产品开发,练好基本功,等练到一定境界的时候再创新也不迟。

一个史学爱好者对此类著作阅读的看法

作为一个史学爱好者,不像专业史学家那样事事要寻根究底。我认为,我们所看的书,越远的研究,越要注重此书作者的观点、框架;越近的研究,越要注重书中内容的真实性。为什么呢?对于远的研究,比如研究春秋战国乃至更早时期的研究,挖掘事实其实是很难办到的(这也是史学专家应该做的事情),甚至挖个墓就把以前“信誓旦旦”的事件给颠覆了(比如《孙子兵法》和《孙膑兵法》的出土)。因此这个时候应当好好去分析作者的观点和分析框架,为我所用;而对于近的研究,尤其是晚晴民国的研究,很多资料都还保存着,这个时候还原细节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只有在这个基础上重构逻辑才有力量,你自己的观点和分析框架才能补充、升华。

   最后也算是友情提示,阅读此类书籍一定要保持自己的判断力。一般来说,此类书通篇都太有道理了,没道理的地方也就随之听进去了。至于如何保持自己的判断力,欢迎大家加入以明读书会,我们一起研究探讨。

你可能感兴趣的:(晚晴名臣的互怼运动带来的启发——读《战天京》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