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太祖赵匡胤的集权与民主(下篇)

接上篇。

--集权下民主

历史上唐太宗是虚怀纳谏的典范,但实际上,赵匡胤的民主作风与之相比毫不逊色,他能够理解并宽容后周旧臣殿上哭故主的举动,也能倾听和接纳臣下逆耳谏言。

宋太祖赵匡胤的集权与民主(下篇)_第1张图片

他喜欢在皇宫后园弹射树上的鸟雀。一次,正弹得高兴,一个臣子称有紧急国事求见,赵匡胤马上接见了他,一看奏章只不过是很平常的小事,就责问他为什么说慌?臣子回答说:“臣以为再小的事也比弹鸟雀要紧。”赵匡胤生气地用斧柄打落了他两颗牙齿。臣子没有呼痛,而是拾起牙齿置于怀中。赵匡胤怒问他是不是收好牙齿去告他?那臣子回答:“臣无权告陛下,自有史官会将今天的事记载下来。”赵匡胤怒气顿消,知道他是个忠臣,命令赏赐,以示褒扬。

宋太祖赵匡胤的集权与民主(下篇)_第2张图片

赵匡胤不但终其一生没有兴过一次文字狱,没有任何人因言、因文获罪,没有杀过一位言官和大臣,而且还忧虑后来的皇帝会虐杀言官,阻塞言路,于是特地在宫中石碑上(一说在铁块上)勒石遗言,规定了三条,其中第二条就是“不得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人”,要求嗣君不得违反,否则“天必殛之”。后来的宋朝皇帝基本上都遵守了这个遗训,从新旧派官员相争中失势的官员并没有被杀,有的还随着政局的演变由罢黜而重回中枢执政的史实中,就可以得到证明。

宋太祖赵匡胤的集权与民主(下篇)_第3张图片

赵匡胤是一位武人出身,马上得天下的封建帝王,其处理集权与民主关系的高超艺术,不但为结束五代十国分裂局面、实现和维护国家统一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而且把宋朝迅速推向空前繁荣的局面,史称“建隆之治”,使宋朝踏上了经济发展的快车道。从财政总收入看,北宋为明朝的10倍,南宋即使几经折腾,仍然是明朝的6倍。直到签订《辛丑条约》年代,清朝的财政才赶上南宋。赵匡胤在集权与民主关系的处理上当然不可能十全十美,在实施“强干弱枝”方略上有些走过了头,导致宋朝在抵御外侮上始终处于被动局面,但他坚持稳定中集权、集权下民主的创举,一直在影响着后代包括现代国家社会的治理,是一份不可多得的治国遗产,值得进一步研究和借鉴。(文/韩立坚)

原创内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你可能感兴趣的:(宋太祖赵匡胤的集权与民主(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