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写写,一个全职妈妈和自己的博弈

写写写,一个全职妈妈和自己的博弈_第1张图片
感谢Dora来到我身边,让我在尘世间体会当妈的辛苦和幸福。写文字,是作为妈妈角色的自己和生活的一场博弈,更是超越日常琐碎的一份寄托。愿我的乌托邦世界能带你看平凡生活的温暖与美好。

前几天我报了一个插花课程,这周末上课。预交完课程定金后喜乐难当,翻箱倒柜找出一年前买下却因为怀孕一次也没穿过的高跟鞋,郑重其事的像成人礼一样。

离职一年半,跟随外派老公在一个彻底陌生的城市怀孕、生子,然后就是无止尽的带娃。从黑暗无边的产后低谷期走出来,生活慢慢回到正轨,对于社交生活和重塑自我的渴望在这春天发芽复苏。

1.产后抑郁

产前,朋友好心提醒我“你不要想当然把生孩子看的太美好,现实其实比你想象的糟透了”,当时的我不以为然,产后啪啪打脸。现在的我已不耻于承认自己在生完孩子后的头两月不落俗套的掉入了产后抑郁的心理漩涡。

周围很多人不理解,有父母公婆轮流帮着看孩子,老公一如既往疼爱有佳,宝宝可爱乖巧,不用为生计疲于奔命又现世一切安稳,抑郁个毛线?个体生命体验不同,一个视自由和爱情为信仰的文艺女青年怀揣着不死的“少女心”,在和被孩子重塑的生活展开拉锯战。一夜之间,生活截然不同,好几个月我都没能全盘接受这种转变。

这是我的真实体验和情绪,并不是无病呻吟。虽然,我再多的苦闷困顿在别人看来都是矫情。但其实多数新晋妈妈都经历过这样一段特殊时期,有的并没有意识到这就是产后抑郁,有的意识到了一开始也会挣扎、抵抗,但最终都会走向沉默,回归一种妥协的平静,那才是最可怕的,很多悲剧因此产生。

我听过关于产后抑郁最平静却又最震撼人心的一段话, 是一个从产后抑郁走出来的女人告诉她老公她曾经抑郁过,她老公问“告诉我这些做什么?”,她老婆说“没什么,我只想告诉你,曾经有一个人离你那么近,她那么需要爱和帮助,离死亡那么近,可是你却不知道。”

这是一群特殊又不被重视的群体,所有人的焦点都在新生命的到来上,社会都在呼吁宣传妈妈的牺牲型母爱,好像每一个妈妈生下孩子就会母爱爆棚奶水四溢无怨无悔。然而现实是,手足无措没有睡眠精神恍惚蓬头垢面奶水不足伤口崩裂乳头皴裂破皮娃还饿的不分昼夜哭的撕心裂肺。迎来日出送走晚霞,迎来晚霞送走日出,新手妈妈的辛苦疲惫远远大于幸福。

其实,每个妈妈都要原谅自己,原谅我们的并不完美,原谅我们可能真的没有奶,原谅我们没办法那么快就对嗷嗷哭的新生命母爱泛滥,原谅我们的手足无措迷茫失所。没有人天生会当妈妈,你不孤独。

随着宝宝日益长大,父母不遗余力的帮忙,老公不厌其烦的抚慰,自己也从一开始的迷茫焦虑转而得心应手。心情随之开阔明朗。在这个过程中,可能起作用最关键的喝了十全大补汤也没变成大奶牛,最终放弃了全母乳喂养走上了混合喂养的路,因此而获得了身心解脱,不用因为宝宝不尿尿就焦虑不安,有时间和老公去看一场电影,甚至,带着吸奶器和老公出门旅行了一阵。

自由和爱情都在原地,虽不复当年模样,却已是当下最好状态。不想争论,也许真的“吸吸就会有的,坚持下去,每个妈妈的母乳都足够养活一对双胞胎”,但我只是想快乐一点,想多爱自己一点。谁都知道“母乳最好,奶粉足够好”,我敬佩每一个全母乳妈妈,但过于上纲上线的道德绑架都是耍流氓。

每一个因各种原因无法全母乳喂养的妈妈都应该原谅自己。于我而言,首先是自己,然后才是妈妈,从决定混合喂养的那一刻起,我便从来没有因为不能全母乳而觉得对宝宝有所亏欠,现在的我们刚刚好,我快乐,她健康,这就是我和宝宝最合适的依存方式。

2.爱与分离

走过产后初期的身累,毫无悬念又跌进心累的泥淖。如果说身累是无法避免,这段毫无端倪的心累则有些无以安放。

我和老公的爱情一直都是童话故事照进现实的典范,从校园至今十年也未曾褪色的感情是我这辈子最引以为豪的事儿。但之前自由纯粹的“二人世界”因为宝宝的降临而彻底瓦解,过去随时随地的嘻哈亲昵换成了随时待命的屎尿屁哭。好不容易哄睡了宝宝,自己也又累又困,老公还忙着加班,睡前天马行空的闲聊晚安模式断档良久之后我突然意识到自己的从属角色已经从他的“兔兔老婆”变成了“孩子妈”。

角色转变,生活洗牌,价值丧失,一种前所未有的分离焦虑蔓延席卷,对过去无限怀念,却又比谁都明白没有时光机回到过去,又一次跌入情绪的谷底。

也就是这个时候,很偶然的,看到朋友分享了一本通俗心理书籍的读后感,只言片语说的正是我当下的困惑,救命稻草一样把那本书电子版以及整个系列都下下来了。书里对亲密关系和原生家庭的因果联系,以及各种感情问题都做了深度剖析。

我慢慢意识到问题所在,我和老公的感情是成熟并状态良好的,不成熟的是我看待情感的“少女心”。这十年的相爱,我已经将老公当成了共生体,将他当成了一件理所当然属于我的一部分。而再亲密的人也是世界上的另一个人,老公是一个与我有着不同生命体验的相互独立又无比亲密的人,我们在各自的象限里理解这个世界。我执着于自己的象限,接受爱拒绝分离,原本就是不成熟。
爱和分离原本是亲密关系的相互依存,过去相互依存的小两口日子里爱是主题,无惧分离。但宝宝的到来让我们暂时无暇顾及对方,分离面初现端倪,于是我产生了焦虑不安,而事实是:这是感情渐渐走向成熟的必经之路,积极面对,我们才能收获更笃定的感情。

人原本生而孤独,除了我们自己,父母、爱人、孩子,都不可能永远陪伴我们。分离不可避免,独立是人生的必修课。如果不去正视分离,学会独处(我是指情感的相互亲密又彼此独立),就永远会敏感多疑,患得患失, 一门心思陷入回忆的不可自拔和自我催眠,而忽略了当下近在咫尺的幸福。与其天天怀念过去纠结于内心的执念,期望某天能够yesterday ones more,还不如将现在的生活过的比过去更美好。过去两个人自由腻歪是一种甜蜜,而现在拥抱着说一句“老婆辛苦了”也是一种幸福。

想明白这些,心都轻了。越是想留住的东西越要平常心,猫永远追不上自己的尾巴,却能看到眼前飞过的蝴蝶,放下执念,有时候会收获更多惊喜。 这是我第一次觉得书籍在某些无可依傍的低谷期可以治愈心灵,像是万丈阳光刺破迷雾森林,渐渐看到了柳暗花明。

有趣的是,当心态渐渐通透明亮,生活好像真的回到了过去那种无比幸福又无比美好的状态,我和老公依旧甜蜜,他依旧父亲搬疼我又孩子一般依赖我,不同的是,现在还多了一个粉雕玉琢的小宝贝在我们身边咯咯咯笑着,带给我们前所未有过的另一种幸福。天呐,之前我到底在抑郁什么?

经历过后,更深刻的领悟了一句话“不幸是不幸者的选择,幸福是幸福者的选择”,其实生活依旧还是原来面目,你如何看待万事万物,这才是你最深的存在。

3.存在感

孩子渐渐长大,父母公婆轮流帮我看孩子,我开始有大把时间可以做自己的事。我一点一点开始重新捡拾起自己的生活,失去自由后的自由别样迷人,觉得好珍贵,是失而复得的那种珍贵,珍贵到总觉得只是用来追追剧刷刷手机特别暴殄天物。

阶段性的全职妈妈时光是琐碎而幸福的,也是我所认同的一种家庭价值输出。但这毕竟是暂时的,闲下来的空虚感容易被负面情绪侵袭,总是在“有没有用”“以后我该做什么”中迷茫失所。长期处于空落落的游离状态,在这份安逸里充满不安。找到值得投入热情和专注力的事,重新构建自我价值找到存在感显得迫不及待。

没有宝宝的时候,时间是富余的,有大把时间用来睡懒觉看泡沫剧旅行发呆,哪里还有时间思考什么价值什么存在感,姐就想做个无用的快乐人。宝宝出生后,时间都是碎片式的,我反而觉得每一个时间碎片都想好好利用,无用的闲人有时候依然很快乐,有时候却让我倍感空虚。

快乐的时候继续做阿Q,空虚的时候就给自己找件事儿做吧,一件内心热爱又有意思的事儿,一件让我在孩子的屎尿屁哭中游离出脱的事儿,一件跳出我固有三分钟热度魔怔的事儿。简而言之,我想找到一个可以安放家庭琐碎的精神寄托。

我追问自己内心到底有没有真正热爱的东西。审视自己这些年,想画画儿,买齐全画笔颜料一年也没画上几幅。想学缝纫,捣鼓了缝纫机给宝宝缝了几件小衣裳后至今落满尘土。说要开个店却从来没有做过任何努力。太多太多让我打过鸡血又瞬间冷却的事儿让我怀疑这是双子座的魔怔。

而能让我数十年坚持不懈的事儿竟然是记录生活,用文字和图片。尽管琐碎,但无疑带给我人生巨大的能量和爱。我可以很清晰的想起多少年前某个片段某句话,所以我特别能讲故事,还都是自己的真实小故事,很多看过我那些温暖故事的人都建议我开一个公众号。一开始我是拒绝的,除了分享自己的生活和情感,我不知道要写什么,能写什么。但每次看到别人的文字或图片中有不谋而合的观点或视觉,想要表达的欲望就会强烈。想起每次匍匐书写文字的时候,整个世界都安静又美好。

人人都在强调仪式感,于我而言,书写是琐碎生活里可以“愉悦自己”的优雅仪式,充实饱满的精神世界才是自我救赎的有力途径。心里长了草,立马就可以做。我从来不缺乏对所爱之人深沉的爱意,但缺乏对所爱之事持久的专注力。

于是,在报名插花课之后,我决定,坚持写文字。不谈赚钱不为谋生,只是用来寄托琐碎生活的一个完全属于自己的乌托邦。

这里,会是我生活很小的一个部分,不问深刻不问数量,只求悦己愉人。

我希望能享受每一次书写的过程,从中愉悦自己,不断矫正生活航向。

更希望,这是对三分钟热情魔怔挑战的一次尝试。

以此为契机,锻炼自己的耐力和专注力。

这是和自己的一场博弈,也是取悦自己的一个邀约。

你可能感兴趣的:(写写写,一个全职妈妈和自己的博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