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路中国》读书笔记(二)村庄

    《寻路中国》作者何伟在北京居住了一段时间后,他希望到长城脚下的农村找一处安静的住所,静静地写作。经过一番努力,他在离北京两个小时车程的地方,一个叫三岔的村子租了一所老房子。

这是北京以北的第一列山脉,长城沿着山脊向上延伸到山顶,连接着一个巨大的烽火台。从烽火台那里看去,四周的景色令人惊叹不已:一边是薄雾弥漫的田野,另一边则是蓝灰色的层峦叠嶂。这个地方地处山区,方圆几公里处看不到别的村落,这正是何伟心中的理想居所。

租给他房子的是一对外出打工的年轻夫妇,经办租房手续的是他们的亲戚、仍在村子里留守的年轻人魏子淇。魏子淇一家三口,儿子魏嘉是村子里唯一的小孩。魏子淇年轻、有能力,思想也能紧跟时代。村里很穷,全靠地里的庄稼和山上的果树收成,每年的年收入仅在两千元左右。在魏子淇的心目中,村子的命运还没有走到尽头。他相信,终有一天,留下来肯定会有好处。因此,在他有过几年的打工经历后,再也没有随打工大军外出打工,而是留守在村子里,边干活边寻找致富之路。在经济转型之初,中国政府大力修建道路,私家轿车保有量成几何式增长,到郊外旅游的人越来越多。魏子淇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一点。三岔虽然偏僻,但长城遗址保存尚好,还有其他风景优美的景点。他策划着开家农家乐,为前来的游客提供餐饮服务。

在何伟租住三岔的房子一段时间后,魏子淇的儿子郭嘉得了严重的疾病,在何伟和一同租房的美籍华人郭眯眯鼎力相助下,孩子转危为安。他们的真诚和用心,赢得了魏子淇一家人的信任,他们建立了良好的友谊。何伟正是通过与魏子淇一家人交往的写作线索,描写了中国农村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下经济的快速发展。

2002年夏季,当地政府把通往村子的那条土路铺成了水泥路,人们开车就能到达坡顶。那一年,北京居民购买了二十五万辆汽车,越来越多的人们开车车到乡下探寻美景。魏子淇和妻子曹春梅在自己家里给游客做饭,向每位来客收取二十元钱,生意相当不错。以往冬季是村子最安静的时刻,没有农活可做,村民整天在家睡大觉。可那年冬季不同,魏子淇在其他村民都在冬眠的时候拼命干活,利用家门口的空地,改造房屋,把它变成真正的餐厅和招待所,还修建了鱼塘养了虹鳟鱼。2003年,北京的汽车比上一年增长了80%,来三岔的游客更多了。曹春梅是个优秀的厨师,她做的饭菜常引来不少回头客。他们从务农转为经商,年收入超过了三万元。魏子淇也渐渐改变农民惯常的生活习惯,他学会了买几件像样的衣服出门谈生意,学会了抽烟、喝酒、应酬,他还学会了开车,并且买了一辆二手车。经济在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发生了巨大改变。村子里仍只有郭嘉一个小孩,外出打工的仍在打工。所不同的是,村子里也有了外来务工者,还专门有了垃圾清运车。

何伟以亲身经历叙述了他所看到的一切。他的文字有与官方统一的正面描写,也有直击社会现象的描写。品读他的文字,就像给了你一双眼睛,让你用这双眼睛去看他所经历的一切。他对任何描述都没有评论,却引发你的共鸣和深思。例如,他写了农村党支书的选举,折射处程序违法和内部权力斗争的腐败;也写了经济快速发展带来了人们思想上的空虚和传统封建迷信思想对人们生活的影响等等。很现实很客观,让你不得不佩服他笔力的深厚和写作技巧的娴熟。

你可能感兴趣的:(《寻路中国》读书笔记(二)村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