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凉为你写长评——赠图特亚斯坦

留下诗文,梅凉为你写长评

你是第二个留下作品链接的人,三篇文都细细看过。

我只选了一篇散文散文 丨留白没有留白,远去从未远去,小说暂时不写评。原因有三:

1我懒

2短篇不是我所长,目光不如读其他文那么敏锐,万一胡说八道丢人了可不好。

3你这篇文,让我想起了一些往事。


我想你要的不是评论,而是单纯的读后感吧,你对文字应该有自己的见解,所以写作也有自己的风格。照你自己的法子摸索练习下去,只会越来越好的。

写作者若是已经有了主见,那这文章便没有好坏之分,所以要评判哪里好,哪里不好,都是多余的,因为评论者说再多,写作的人都不会听。

因为文学本没有对错,只有赞同或者不赞同。

就算我表面上感谢你给我挑刺,其实我觉得自己写得还不错,就算哪里有缺陷,我也没想过要改,这样就很好。(我只是自己偶尔有这种想法)

所以我就只当个读者,说说我个人的看法。

梅凉为你写长评——赠图特亚斯坦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散文 丨留白没有留白,远去从未远去

这文写的时候应该是一气呵成,所以读起来也是顺畅无比,因为感情真挚,不需要任何的修饰了。

不用去思考应该在哪里断句,不用思考该用什么文辞。只是写着写着,感情淤积在心里,该喘口气的时候便自然就断句了,等把回忆都写完的时候,大脑一片空白,再把那些碎片在脑子全部翻过一遍,结尾也自然想好了。

水墨画,看的不仅是那绘了图案的墨迹,还有那留白。

让人分不清楚,这幅画的可贵,到底是那具象的图案,还是抽象的留白。

我们从没仔细观察过亲人为我们做过什么,因为生来就觉得是理所当然,因为有血缘,亲人爱我们也是自然的。

因为那些关心的细节已经化成空气,包裹了身体,浸润了全身。有一天亲人离去的时候,骤然觉得呼吸困难,四肢无力,终于明白,那些细节已经消失了。

奶奶对我的爱,或许就在于她从未具体施与我什么,就像一幅水墨画一般,在那些留白的地方,才是最深沉而悠远的所在。

可是就在我们以为,就此失去了保护层时,我们又重新站了起来,身体重新被注入活力,仿佛之前的虚脱是一场梦。

再仔细想想,那个离去的人已经填满了心怀,再也不会离去了。

亲人,从存在变成了回忆,从陪伴在身边变成了留存在心里。

所以说我对最后一句的理解是:奶奶本就是一个普通的人,她对我做的一切就和别的奶奶对孙子做的一样,倒没什么特别。可是我知道奶奶的爱于我而言是特别的。因为人是不同的个体,世上也没有相同的两份爱。因为是“我”的亲人,所以她就是不同的。她做的一切普通的事,在我心里都是不普通,只是到现在我才明白,为何不普通。

普通到我时刻能感受到那份爱存在,特别到直到今天回想,脑海和心怀仍然是满满的。

这件事对我幼小的心灵伤害颇大。我自会走路以来,玩转所有木工工具,刨子墨线还有各种型号的锤子、螺丝刀、锯片,以及一些至今都叫不出名字的玩意儿,甚至四五岁的时候就会修钟表。然而却被一把名不见经传的剪刀绊住了手脚。那次之后,我休养了一段时间,后来,爷爷就去世了。

这一段很有意思,口气不小,倒有这般气势:“朕自登基以来,天降祥瑞,五湖风潮尽平,四海波浪淹息,万民祥和……”用这般帝王口气去形容一个孩子对各种小工具的操作熟练度,着实好玩儿。“然而却被一把名不见经传的剪刀绊住了手脚。”不就是熊孩子耍玩剪刀手被戳了个口子么,说得一本正经,像人生遇到什么大坎儿一般。

不过或许对当时这熊孩子来说,内心是崩溃的。

之所以把这样的细节记得这样清楚,是因为才过了这一大坎儿,真正的坎儿就来了。

“后来,爷爷就去世了。”明明前面还花了不少笔墨去描画自己被剪刀戳伤的悲壮心情,等到真的该悲伤的时候,却只有一句话。

大概是因为,也不知道用什么语言去形容那句话吧。

“死”离别”“去世”,即使文笔华丽的大家,写到这些字眼的时候,很难再想到什么修辞,因为一切修辞可能都是废话。

生老病死,乃人生之大苦,它存在的本身就已经够让人难过了。还需要修辞呢?一切的修辞都该戛然而止了。

我第一次见人哭,就是在那个告别仪式上。以前都是自己哭,可是看不到哭是什么模样的。

那时候还是孩子,只知道有人提到“去世”这两个字时,亲戚们都在哭,那些平时不出现的人,在那一刻都来了。

记忆就那么多,在“我”心中,爷爷是一个“非常威严的人,面红如关公。那时候我很清楚‘去世’是什么,但并不觉得有什么可怕的。”

只是那个时候不明白,爷爷的去世对我来说好像没什么可怕,可对奶奶而言呢?等到长大,再回想这段往事,再写下来,相比五岁时的自己,那份难过,已经翻了好几倍。

两个老人,走了一个,留了一个。虽然有很多亲人陪伴,可是剩下的那许多人,跟走的那一个相比,又怎么能一样呢。

长大后才明白的道理,有些晚了。可是,人就是这样的。这辈子的情感,不是在事情发生的当时就会迸发的。

前几日,姑姑去世,才50岁,癌症复发,在医院里住了一年,最后在昏迷中死去。

所有人都看着她的孩子,也就是表哥,他一直在哭。全家人都知道他孝顺。

再看姑父,面容有些憔悴,表情还是平静的,我们都在猜想他什么时候会爆发。

可自始至终都没有,他还劝表哥要稳住情绪,出殡那天要表哥上台去讲话,感谢挚友亲朋呢。

我们都以为,他还是平时的他,吝啬的小市民,钻在钱眼里的,开口闭口不离钱。

他还是那个他,家里马桶坏了都舍不得换新的,洗澡的花洒也要用塑料膜封起来不让人用。

目光短浅如他,早就有了买新房的财力,打死不买,等到不得不买时,房价翻了好几倍。

可后来才听长辈们说,那个吝啬寡言的姑父,早就买好了双棺墓,连骨灰盒都买了俩。

姑姑走的时候才50岁,姑父并无病痛,再活20年也是可能的。

这20年,另一个骨灰盒放哪里呢?放家里?想想都恐怖。难不成是怕20年后骨灰盒也涨价了?

可是姑父说了一句,再没有人接话,再没人敢调侃。

他说:现在买,才是一对儿。20年后,要是买不到一模一样的怎么办?

我虽与姑父一家不算亲近,可听到那句话时,实在有些稳不住。

我自诩不是怕死的人,可是对于死带来的离别,心怎么都平静不了。

所以我佩服你,能把这样的往事写下来。还能写下来, 说明早就平静了,只是再写一遍,谈何容易。

我也写过故人,只写过一次,那也是在他车祸过了几年后了。可是一字一句,都在剜心。历历在目,分明又是道别了一次。

为了写完那一段往事,我停笔许久,情绪崩坏了好多次。等到写完时,也不知道眼泪止住没有,四肢瘫软,身上的力气像是被抽离了一般,不敢从电脑桌边站起来,只能维持坐着的姿势,呆傻了许久。

写完那段文字,连错别字都不敢再校验,实在不敢再读一次了。

那会儿我三天两头割破手指,绝大多数日子里都贴着胶布,但是锤子照玩,锯子照耍,奶奶从来没有阻止我。

花了那么多笔墨,还在写自己割破手指的糗事,只是因为那些小小的伤口里,都有奶奶的记忆吧。

没想到奶奶十分高兴,就好像可爱的孙子学会了了不起的新技能,之后每次吃鱼,都鼓励我把鱼刺吞下去。这事儿当时没觉得什么,长大后细思反而后怕。摸摸喉咙,那条柔嫩的食道居然至今都没受过伤,实属万幸。

明明是在回忆一件伤心事,可还要忍不住吐槽奶奶的“不靠谱”,哪有鼓励孙子吞鱼刺的奶奶呢,明明心里难过,写到这里还是会忍不住笑意。

你的心情,正好也带给了读者。

去她家的路上需要经过一个停车场,所以我这辈子认的第一个字就是简写的“停”字(亻丁),其实当时也不知道那是什么字。

也不知道写这一句到底是什么用意,那个“停”字有什么特别么,值得作者特意提起。

可是转念也能体会了,人的记忆力确实不好,看了文字,转瞬即忘,若是读了画面,兴许在脑海还能留一阵,如果身临其境,可能想忘都忘不了吧。

我们回忆起亲友时,不单是回忆起那个人的相貌,也许那个人已经轮廓模糊。可依然记得,和她度过的时光,每次和奶奶出门,都能看到那个特别的“停”字。所以我想起的不只是那个字,而是和奶奶每次看到它时的场景。

奶奶牵着我的手走在路中间,树影婆娑,鸟语清脆,这是我童年时期对于美景唯一的记忆。不过,十年前那个后门封掉了,辟为洗车场。只好从正门绕进去,大路变成了小径,树木也没有记忆中那么高大了。我再也回不去那被周围的一切温柔环抱的感觉了。

“再也回不去”,是的,读者都明白你说的什么。现在书写的一切都只是回忆了,那种温暖的感觉只能留在心里了。

那番美景,在大脑中经过自己的修饰重铸,再没有更美的画面可以取代。

也许那个时候并没有鸟声,也许那就是一条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路。但是你明白,读者也明白。在你心里,那场景就是如此,不容推翻。

多年以后,再难看到那样的树影,听到那样的鸟鸣声。不仅是现实的景色改变了,我们自己的心境也变了。

与奶奶一起生活的那几年间,也是我人生中最优雅的时期。那时候没有忧虑,没有妥协,不需讨好别人。没有人冲我发脾气,我也不需要考虑别人的感受。

童年,是人格形成的重要时期。你想说你现在的一些秉性,与奶奶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纵然过了好多年:

后来我把拼音学得比谁都好,却依然改不了孤僻的个性,我总是站在旁边看别人玩,就如同小时候坐在家门口朝外望。

见到奶奶遗体的那一刻,我直接跪下了,平生唯一一次感觉两条腿不是我的,它们是自己跪下的,在我下达指令之前就跪下了。然后就是哇哇哇地哭。

再经历了一次死别,终于明白亲人去世的痛苦。

这一句,是我在这篇文里看到的,最简单直白的句子了。

那一瞬间,脑海是空白还是闪过无数画面,都无关紧要,大脑还没发布指令,双腿就跪下了。

这是最直接的感情表达了。弱者对王者的臣服,晚辈对长辈的尊敬,古来便是用“跪”来体现的。

这一跪,还有感情的宣泄。毕竟说不出话来了,除了哭,除了眼泪,还有什么动作可以让那种痛苦消减一点呢。


这篇文,其实看了很多遍,每多看一次,多难过一分。

我就像走进了你拍摄的画面里,看着五岁的你耍弄着剪刀,手上留了小伤口,让奶奶给你找来了创口贴,然后你这熊孩子接着玩。

看到爷爷去世时,所有人都在哭,你没有哭,因为你不明白那是什么感情,你以为奶奶也没哭,只是现在回想,她也许只是没在你面前哭吧。

我还看到,奶奶牵着你的手走过那条大路,树影摇动,有风吹来,阳光也渗漏了进来,道路上留下斑驳光点,偶尔有鸟飞过。再转眼,

“十年前那个后门封掉了,辟为洗车场。只好从正门绕进去,大路变成了小径,树木也没有记忆中那么高大了。”

再到听到奶奶的死讯,此前已和她分别了许久,还跟她说过要长命百岁的。

“长命百岁”这四个字,现在该是让你最难过的字了。

你在奶奶遗体面前,跪下、痛哭,我都看到了,只是在想要不要给你递纸巾。想想还是算了,还是等你自己哭吧。

我明白那是什么感觉,哭到脑子发热,从头皮到脚底,都仿佛起了鸡皮疙瘩,不是我不想起身,是仿佛从地面长出了锁链,捆绑了我的手脚。

我的脑子里有人说:你除了这温热的眼泪,原本也没给过他什么。所以你跪下吧,痛哭吧。他兴许心疼你,就活过来了呢。

保重。算不上评论,是我受教了。

很久以前,刚开始写故事的时候,还年纪轻轻,总在筹划一些轰轰烈烈的大事。可是我写不出来,因为我从没经历过什么轰轰烈烈的大事。

再后来看了很多离别,失去过一些人,尽管大部分人都还在世上,可是彼此的距离,并不如那些永远离开的人亲近。

“水墨画”这个比喻好,大部分人看到的是图文,却有人看的是留白,因为那图文造就的留白,反而让人印象深刻。

对于写作者而言,也不是一定要有什么特别的事才能写,不是非得要成了伟人才能写。

生活皆是琐事,生活却无小事。那些无处不在的细节,正是我们能写的。


你可能感兴趣的:(梅凉为你写长评——赠图特亚斯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