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哥带你看展览|震旦的一次扫盲级玉雕展:玉崇拜和文化嬗变

翻了翻手机里的存货,还有2016年圣诞节那天在浦东震旦博物馆拍的“传统与创新——先秦两汉动物玉雕展”照片。记得当时急匆匆在当天闭馆前的最后20分钟才赶到买了票,草草看完了展品,只能算是过目不忘,回头并没有深入研究。时隔1年多,今日得空,补写几句。

鬼哥带你看展览|震旦的一次扫盲级玉雕展:玉崇拜和文化嬗变_第1张图片

与震旦博物馆的结缘

那次是第一次走进震旦博物馆,就在黄埔江边那座外墙金灿灿的震旦大楼里,有人说这是一座“被佛祖开过光的大楼”,而里面这个私营博物馆,早在2013年震旦集团四十九周年庆当天在上海正式开馆时就名声大噪。

鬼哥带你看展览|震旦的一次扫盲级玉雕展:玉崇拜和文化嬗变_第2张图片

官方说法是,震旦博物馆是震旦集团董事长陈永泰先生回馈社会的一项文化志业。虽然不是我等普通人的能力所能达到的那种境界,但对文化的支持,每个人都是可以做到的。

关于震旦博物馆的话题其实可以延展很多,这里就不多说了,主要回顾一下“先秦两汉动物玉雕展”上的小小收获。

鬼哥带你看展览|震旦的一次扫盲级玉雕展:玉崇拜和文化嬗变_第3张图片

传统与创新,时代的链接

先秦两汉动物玉雕展,由百余件战国到汉代时期的馆藏玉器精品构成,聚焦于两个时代迥然不同的玉雕风格,就像走进了一座玉雕“动物园”。展出的文物以战国片饰器及汉代圆雕玉器为主,包括千姿百态的战国玉龙、各种汉代圆雕小动物等。形象点来说,就是“龙的世界”和“汉代动物园”。

鬼哥带你看展览|震旦的一次扫盲级玉雕展:玉崇拜和文化嬗变_第4张图片

这次玉雕展的主题提到“传统与创新”,兽身龙形是传统,蛇身龙形是创新;单一角度是传统,多视点组合是创新。

时光流转如巨轮,过去是传统,现在是创新,今日的创新又成为明日的传统,在连绵不断的玉雕动物史上亦复如是。

这样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一个时代的总结,也是另一个时代的预言。

战国就是古玉发展史上的承前启后的一个关键节点,在造型纹饰、工艺技法等方面,都向上承接了春秋制玉的传统,又向下开启了两汉辉煌的玉器时代。

从这次玉雕展所呈现的器物上,就能看出战国和汉代的两种明显不同的社会潮流、审美品位和设计思路,甚至能让人链接到今天的艺术风格。

鬼哥带你看展览|震旦的一次扫盲级玉雕展:玉崇拜和文化嬗变_第5张图片

萌物大集合,圆雕放光彩

按照震旦博物馆的研学风,这个展览的陈列分为五个单元,分别是“材质多样”“似玉材质”“依料施工”“圆雕动物题材”和“玉龙百态”。这个陈列理念很不错,看、懂、好、用,展览思路很清晰,据说这是专属于震旦博物馆的一大特色。

古代工艺看似呆萌,但却有无法用语言描述的神韵。印象比较深刻的是这些展品:

■ 回首拱身的战国S龙形玉佩,质地温润纯净,身体的边料琢出回首勾喙的凤鸟纹,躯体上布满华丽的云气纹,展现出非凡的设计巧思。

鬼哥带你看展览|震旦的一次扫盲级玉雕展:玉崇拜和文化嬗变_第6张图片
鬼哥带你看展览|震旦的一次扫盲级玉雕展:玉崇拜和文化嬗变_第7张图片
鬼哥带你看展览|震旦的一次扫盲级玉雕展:玉崇拜和文化嬗变_第8张图片

▲ 春秋晚期 龙形佩

鬼哥带你看展览|震旦的一次扫盲级玉雕展:玉崇拜和文化嬗变_第9张图片

▲ 战国 龙形佩

■ 汉代玉人,刻画出长发及腰、长裙曳地的汉代女子形象,白玉者温婉,墨玉者娴静。

鬼哥带你看展览|震旦的一次扫盲级玉雕展:玉崇拜和文化嬗变_第10张图片

▲ 西汉 玉舞人

鬼哥带你看展览|震旦的一次扫盲级玉雕展:玉崇拜和文化嬗变_第11张图片
鬼哥带你看展览|震旦的一次扫盲级玉雕展:玉崇拜和文化嬗变_第12张图片

▲ 汉 玉人像

■ 俯首贴耳的玛瑙兔、仰头卷尾的小玉豹、憨厚笨拙的玉猪握以及敦实可爱的玉狮子……各种萌物大集合,圆雕技法大放光彩。

鬼哥带你看展览|震旦的一次扫盲级玉雕展:玉崇拜和文化嬗变_第13张图片

▲ 汉 玻璃神兽

鬼哥带你看展览|震旦的一次扫盲级玉雕展:玉崇拜和文化嬗变_第14张图片

▲ 汉 玛瑙兔

鬼哥带你看展览|震旦的一次扫盲级玉雕展:玉崇拜和文化嬗变_第15张图片

▲ 汉 煤晶神兽

鬼哥带你看展览|震旦的一次扫盲级玉雕展:玉崇拜和文化嬗变_第16张图片

▲ 汉 绿松石羽人骑兽

鬼哥带你看展览|震旦的一次扫盲级玉雕展:玉崇拜和文化嬗变_第17张图片

▲ 汉 玉神兽

鬼哥带你看展览|震旦的一次扫盲级玉雕展:玉崇拜和文化嬗变_第18张图片

▲ 汉 玉羊

文化嬗变,关于震旦的争议

用收藏圈里的专业术语,震旦博物馆展出的包括先秦两汉动物玉雕在内的玉器,我们可以称为“高古玉”。在中国8000年的玉文化历程中,古玉的文化内涵是最丰富的,其包含的历史、文化、宗教、社会价值,是无法用金钱来估量的。

圈内人都知道,由于政策限制,高古玉不允许拍卖,所以高古玉的市场价格目前还处于价值洼地,当然,高古玉假货泛滥也是事实。

鬼哥带你看展览|震旦的一次扫盲级玉雕展:玉崇拜和文化嬗变_第19张图片

▲ 震旦高古玉藏品

鬼哥带你看展览|震旦的一次扫盲级玉雕展:玉崇拜和文化嬗变_第20张图片

至于震旦博物馆内的高古玉藏品,业界也很有争议,有的人认为部分有问题,有的人认为其绝大部分都是开门的精品。

究竟应该如何评判?这里鬼哥援引雅昌论坛里的几个藏友的评价吧,可参考一二。

震旦的顾问吴棠海先生十几年前著过一本《认识古玉》,看过写玉器的书很多,个人认为这本《认识古玉》在当时是学习高古玉入门写的最好的一本书,没有第二!写出这么科学的鉴定学习高古玉的方法竟然是个台湾同胞,值得我们推崇学习!现在这书已绝版,再版的好像千把块一本,值得买本看看。震旦藏品的真假,我想我们争论也没多大意义。

古玉,一旦离开了考古现场,价值就会一落千丈(国家权威部门的馆藏品除外)!人们只能根据自己的眼光 ,评价一件玉器是像或是不像,离开了发掘现场,即便是专家也不能肯定某件东西就是100%的真 ,或者100%的假,古玉一旦离开了发掘现场,它的价值,也就只能服从于古玩行情里的市场价值了。

不常见,不熟悉,不典型,不好看并不是真伪的标准。在诸多古代文物门类中,玉器的文化和历史价值最高,其所蕴含的知识也最为丰厚,个人穷毕生努力或可成就一二,再多奢求似不可得。记得多年前向一老先生求教古玉,他说:学青铜器三到五年足以,学瓷器则有十年而已。学玉,尤其是学高古,少则二十年,多则三五十年,能有心得,能看到六七成,已属难得了。老先生早已仙逝,但其此言却日渐深刻。所以,震旦的东西多看、多琢磨,对一切不熟悉的馆藏、民藏多看、多琢磨是必须的。

分享人|山鬼

在先秦时期,玉器的功能主要是贵族配饰和祭祀,那时有着很重的神秘色彩,又集王权富贵于一身。汉代是使用玉的转变期,从以前道德、等级的象征变得更世俗化,出现诸多动物形象和玉人雕塑。至今人们还在佩戴把玩,陶冶情操,净化心灵,实现了人玉双赢。

(本文小部分图片及文字资料整理来源于网络,感谢分享,如涉侵权,请联系删除。)

你可能感兴趣的:(鬼哥带你看展览|震旦的一次扫盲级玉雕展:玉崇拜和文化嬗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