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阅读时代,你是不是信息焦虑了?

在工业时代,书籍的分类相对固定,也可以很好的指导我们的信息获取。

那么书籍都有哪些分类呢?我最近在拆书,在拆书家的眼里,书只有可以拆的和不可以拆的。咳咳,说正题。《如何阅读一本书》中,作者把书分为:实用型的书,想象文学,故事、戏剧与诗,历史,科学与数学,哲学,社会科学。我们的老祖中把书分为经史子集,著名出版人郝明义在《越读者》中把阅读分为:主食阅读,美食阅读,果蔬阅读和甜点阅读。

这些分类都各有各的道理,然而在当今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用来指导我们的阅读,已经不能起多少作用——我们仍然不知道应该是怎样一个阅读结构才是合理的,才更适应我们个人发展的需要。获取信息的方式越来越多元,我们的阅读也变得非常碎片化。信息变得越来越便捷,维基百科的数据比很多书里说的都要全面。按照书的分类来指导泛阅读,已经跟不上这个时代的步伐。

每天我们要接收和处理大量的信息,新闻啦,朋友圈啦,公众号啦,直播啦,啦,不一而足。阅读越来越碎片化,看似我们获取信息也越来越便捷,为什么很多人晚睡,就是因为睡前刷手机么,哪怕刷手机熬夜,我们仍然不能再睡去之前,把手机里所有想看的信息看一遍,有可能看着看着就睡着了。

如果你也是这样,刷着手机熬夜不肯睡,第二天早上顶着黑眼圈不肯起,你要警惕——你可能信息焦虑啦。

什么是信息焦虑呢?这就要从前说起。在远古时代,老祖宗需要对接收到的信息及时作出反应,比如前面哪里发现水源地,哪里发现了兽群,后面哪里出现了野兽袭击,等等,也从中获益,这种即时处理信息的习惯被自然选择遗留下来。当然于此形成对比的是,老祖宗是没有那么多的信息处理的。这个即时处理信息的程序,应对当今时代的信息爆炸就不灵光了嘛,各种信息充斥你的手机,占据你的电脑,你还能处理的过来么?于是信息焦虑就产生了。

看到了新的书籍上市,我总是亟不可待的去看看这个书讲了什么,对我有没有用。喜马拉雅刚搞了一个123狂欢节,身边就有个小伙伴想花1000块把所有付费内容都买下;过去的一年里,我买了数不清的微课,有关于劳动法的,工伤处理的,医疗期等工作技能方面的,也有心理学的,还有职业通用技能提升的,然而我看了多少呢?非常有限。

让我警惕的是,我们处理信息的方式。我们像故事里的那个小虫子,要背负所有自己见到的东西,颇有累不死人不休的架势。我们真的把保存当成了学习,用拥有——哪怕是虚拟拥有——来减缓我们的焦虑。家藏万G书,比之过去家藏万卷书信息量已经不是一本量级,但是我们真的精神富有了么?

传统的信息处理方式,比如保存信息,已经不能应对这个时代信息的快速更新迭代。应对信息焦虑的方法是什么呢?这个我们明天再聊。

你可能感兴趣的:(泛阅读时代,你是不是信息焦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