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书优游”平台、频道和主播介绍及百合的往期分享合辑
本期分享
自“立春”和“雨水”相遇后,“雨水”与“元宵”也结伴而来。伴随着雨水节气而来的,还有东风和春天的脚步。本期分享,一起来欣赏韩愈的《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赏析
找入声字和标平仄模板
图中入声字是用右下角的小黑点表示的,标句号的地方是韵脚。看看你是否能很快找到所有的入声字。找到所有的入声字以后,就可以玩“标平仄”这个游戏:在所有的平声也就是的一声和二声上面画一横(或者画一个空心圆),这个符号表示平,不过千万要注意,有些一声或二声的字实际上是入声字,要标成仄声哦!然后在所有的仄声也就是三声、四声和入声上面画一竖(或者画一个实心圆),这个符号表示仄。如果你自己不会标也没关系,可以对着我分享的图片找到每一个表示平仄的符号,照着标在你的诗上就可以了。不过,我非常推荐你们自己挑战一下,然后再与照片对照。
朗诵、诵和吟的音频
朗诵、诵和吟都是在嗟叹和咏歌中体会诗词节奏和韵律的好办法哦!在吟诵中你可以在不知不觉中把所读的诗深深地印在脑子里,同时切实感受诗词的美。
平起式七绝《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元外》
赏析文本
元宵佳节一过,新的学期也就开始了。刚放寒假的时候我还觉得一个月的时间挺长的,还有那么多作业要做,应该会过得很慢吧。可是现在,感觉才一眨眼的功夫,寒假就已经过完了。我们再次回到学校,开始新的学习征程,你是否也定下了新的目标,开始朝着新的方向努力呢?我记得放寒假之前,在外面上体育课都是冻得瑟瑟发抖,但今天不但不觉得冷了,跑上几圈额头上都见了汗了。好神奇呀,果然立春之后天气就开始回暖,现在已经可以隐隐地感觉到一点春天的气息了。和我一样是初一的同学上学期学的第一篇课文就是朱自清的《春》,但我觉得好像放在这学期的第一篇更合适。我们现在不就是“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吗!风吹在脸上,已经不再是冬天是凛冽的感觉,已经能感觉到一点“吹面不寒杨柳风”的意思了,这就是春天的脚步。伴随着这越来越近的脚步,雨水节气已到,“沾衣欲湿的杏花雨”还会远吗?
雨水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个节气,在每年正月十五前后,公历的2月18至20日之间。《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雨水)正月中,天一生水。春始属木,然生木者必水也,故立春后继之雨水。且东风既解冻,则散而为雨矣”。意思是雨水是正月中开始的节气。初春在五行中属木,木要生发必须要水来帮助,所以在立春之后接下来就是雨水。这一时节,东风吹拂,气温回升,地上由冰冻到融化,湿润之气散于天地之间而积聚成雨。
从现在的气候学来看,雨水节气虽然冬天的冷空气既不甘退出主导的地位,也不甘示弱不肯收去余寒,但随着太阳直射点由南半球逐渐向赤道靠近,冷空气在与来自海洋的暖湿空气的频繁较量中毕竟在逐步减弱威力,这时的北半球日照时数和强度都在增加,气温也在快速回升,这恐怕就是古人说的“阳气升腾”把。沉寂了一冬的土地在阳气的生发中不再是坚硬的冰封状态,而是变得松软,我们仿佛可以触及到土地的脉动。
雨水这个节气顾名思义,就是开始下雨了。确实,雨水和谷雨、小雪、大雪一样,都是反映降水现象的节气,所以一种最常见的说法就是雨水节气是开始下雨的节气,或者是不再下雪的节气。但这种望文生义的解读严格说来却并不准确。但对于二十四节起源地区黄河流域来说,雨水节气并不是这时候开始下雨了,立春时节的降水有40%左右就已经是降雨了;也不是这时候下的都是雨了,最后一场雪有些年份可能会到惊蛰时节,所以谚语说“清明断雪、谷雨断霜”。长江流域更是在立春之前就可能下的就是雨而不是雪。当然,在黄河流域到了雨水节气确实是降雨的可能性也比降雪要大了。
雨水节气的雨当然是春雨。一年四季都有雨,“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夏天的雨热烈而又粗犷,炎炎夏日中,有一场酣畅淋漓的大雨自然会给我们带来难得的清凉,但这雨未免有些粗暴。“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秋天的雨缠绵飘洒,虽说充满了诗意,但总是夹杂着凄凉的愁绪。冬天的雨则化作漫天雪花,“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虽然有着别样的美和妖娆,但“狐裘不暖锦衾薄”的严寒恐怕也只有像岑参这样有着浪漫乐观情怀的人才能不忧不惧吧。春雨却不一样,“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春雨是人们心中的盼望,孕育着呼之欲出的生机和活力,用《尔雅》的说法“甘雨时降,万物以嘉”,春雨是对于人间万物而言,春雨是大自然最善解人意的馈赠和奖赏。它总是于乍暖还寒之际,随风潜入人间,让枯木得以逢春,种子得以发芽。所以人们感叹“春雨贵如油”!现在我们经常说发生什么事了,这个“发生”,原本却是专门描述初春的词汇,指的就是雨水时节,万物“发生”。
正是因为雨水节气的春雨是伴随着气温回升而来,孕育着无限生机,所以这个节气的物候也体现出一派万物复苏、欣欣向荣的景象:一候獭祭鱼,水獭[tǎ]开始捕鱼了,它们将鱼摆在岸边好像是要先祭祀再吃的样子。二候鸿雁来,在雨水节气的15天里,我们会从“七九”的第六天走到“九九”的第二天,“七九河开,八九雁来”大雁开始从南方飞回北方。三候草木萌动,在“润物细无声”的春雨中,草木随着地中阳气的上腾而开始抽出嫩芽,大地渐渐开始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大自然中的草木在滋润万物的雨水中自己就会萌发,但供给人们衣食的庄稼却需要人们来帮一把了,因此雨水节气也是耕种时节的开始。《九九歌》说“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谚语有“七九八九雨水节,种田老汉不能歇”,《吕氏春秋》中也说“冬至后五旬七日,菖始生。菖者,百草之先生者也,于是始耕”。也就是说,冬至之后57天,在百草中最先生长的菖蒲开始现身了,也就可以春耕了。冬至之后57天,也就是立春之后雨水之前,所以有一句农耕谚语说“菖始生,于是耕”。当然,农民们也通常参照杏花开放的时间开始春耕,望杏开田。杏花和菖蒲,成为开始春耕的“发令枪”,这也是成语“望杏瞻蒲”的由来。如果说“立春”是春天的第一乐章“奏鸣曲”:春寒料峭、阳气萌发,雨水之后,便进入了春天的第二乐章“变奏曲”:气温回升、春耕大忙……
随着春雨的到来萌动的又岂止是草木,还有诗人那敏锐易感的心。清代著名诗人郑板桥有一幅对联:“春风放胆来梳柳,夜雨瞒人去润花”。这原是郑板桥的一副题联,现在上海的豫园万花楼用它来做楹联。这幅对联用拟人手法形象的描绘了春天里春风拂柳,细雨润物的生机与妙意。上联“春风放胆来梳柳”,与贺知章的“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有异曲同工之妙,“放胆”的拟人手法更是赋予春风几分豪侠之气;下联“夜雨瞒人去润花”,让人联想到杜甫的“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写“瞒人”二字更是给悄无声息地滋润花朵的春雨几分俏皮。这一风雅的对联所表现的面对春雨的欣喜之情倒是和明代才子解缙的打油诗《春雨》颇为相似。解学士的诗曰:“春雨贵如油,下得满街流。滑到解学士,笑坏一群牛”,人们与春天阔别太久,这久违的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春雨让人有一种重逢旧好的感觉,所以此时的诗也是俏皮中洋溢着欢欣。同样把早春的雨用最细腻的笔触描绘出来的还有大诗人韩愈,今天我就来给大家分享他著名的《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我们先来一起看这首诗的题目,《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这首诗的题目感觉有点长,有点啰嗦,所以有些给小朋友的选本上就把这首诗的名字简称为《早春》、或者叫《初春小雨》。但其实这首诗的全名叫《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二首,这首诗是第一首。首先来看“早春”这两个字,我们都知道春天是一个季节,但这首诗特别描写的是“早春”,就是春天刚刚来的时候。按照《吕氏春秋》的记载,春天被分为“孟春”、“仲春”和“季春”这三部分。“孟春”指的是春天的第一个月,“仲春”是第二个月,“季春”是第三个月,那么这首诗就应该是在“孟春”写的。下面一个字“呈”的意思就是恭敬地送上,这告诉我们这首诗是写了送给别人的。送的就是后面的“水部张十八员外”。“水部”是古代的一个官府的部门,这个部门的官员就是掌管跟水有关的事务的。比如说,对江河湖海的利用和维护以及防止水灾、或者兴修水利工程等等。再来看“张十八”,这个名字听起来是不是很熟悉呀?还记得我分享过的《别董大》里的“董大”吗?能不能猜想一下“张十八”是什么意思?张十八也是用一个人在他的家族里的排行这种方式来称呼的一位唐代诗人,他就是诗人张籍,写过著名的“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的韩愈大弟子。你会不会觉得怎么这个张籍有那么多兄弟呀!还记得吗?这个排行是指家族排行。古代的大家族人丁旺盛,同一辈的有几十个兄弟都有可能的,比如说,王维排行第十三,被称为王十三;李商隐排行第十六,被称为李十六;白居易排行第二十二,被称为白二十二;岑参排行第二十七,被称为岑二十七等等。最后我们来看“员外”,员外又叫“员外郎”,是古代的一个官名,原本是指设于正额以外的郎官,所以才叫“员外郎”,意思就是“正员以外”的郎官,简称“员外”。所以有的朝代这样的官职其实没有什么实际工作。而且因为在明朝以后常常有有钱的大商人花钱买这样的官做,所以“员外”也成为了富有地主的另一种称呼。不过在唐朝这可是个正式的官,张籍在当水部员外郎的时候可忙了,韩愈邀请他去郊外欣赏早春的美景,他都以“工作太忙”拒绝了。不信你听听《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的第二首:“莫道官忙身老大,即无年少逐春心。凭君先到江头看,柳色如今深未深。”写的就是,张水部啊,你不要说官府里的事太忙,年纪也已老大,就失去了少年时追赶春天的心情。请你忙里偷闲地先到江边游春散散心,看看如今的柳色是不是已经很深啦。
好了,我们终于把这个长题目讲完了。下我们们来说说这首诗的作者。这首诗的作者叫韩愈,字退之,自称“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河南河阳人。是唐代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他也是和李白杜甫白居易一样大名鼎鼎的诗人,不过他有一个地方可比李白杜甫都要强。这还要从一件好玩的事说起,那就是有很多大人可能很恨韩愈,而且说不定你现在或者等你长大了也会很恨他。为什么呢?因为呀,在大家上中学的时候都要学韩愈的文章,而他的很多文章老师都会要求全文背诵,这对于很多人来说都是一件头疼的事。那为什么韩愈的文章都要求全文背诵呢?这当然是因为韩愈的文章写得太好了!不背会他的文章就学不好古文。
韩愈是著名的“唐宋八大家”之首。同时也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他主张继承先秦两汉散文传统,反对专讲声律对仗而忽视内容的骈体文,将古文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韩愈的文章气势雄伟,说理透彻,逻辑性强,被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时人有“韩文”之誉。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杜牧把韩文与杜诗并列,称为“杜诗韩笔”,后人将其与柳宗元、欧阳修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这也就难怪学古文必须得背韩愈的文章了。
韩愈各种题材的古文都写得非常好,尤其非常擅长写墓志铭,墓志铭指的是比如一个人去世了,会给他立一块墓碑,墓碑上会有一篇文章,是对这个人一些基本信息的介绍以及对他一生的评价。比如著名的柳宗元的墓志铭《柳子厚墓志铭》就是韩愈写的。他因为擅长写墓志铭,挣了很多钱,有一次啊他给一个大官的父亲写了一篇墓志铭,一下子就挣了四十万钱!会写文章实在是太好了!韩愈的文章写得好,还有一个家喻户晓的证据就是现在用的很多成语都出自他的文章,比如:“落井下石”、“杂乱无章”、“业精于勤”、“动辄得咎”、 “含英咀华”等。
韩愈不仅在古文的写作上有很大的成就,他写的诗同样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有一个很著名的有关写诗的故事就和他有关。我们现在有一个很常用的词语“推敲”,用来比喻做文章或做事时,反复琢磨,反复斟酌。这个典故就来自韩愈指点贾岛写诗的故事。贾岛是著名的苦吟派诗人。苦吟派就是为了一句诗或是诗中的一个词,不惜耗费心血,花费工夫去“苦苦吟咏作诗”的诗歌派别。贾岛自己的诗就写得最真切:“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知音如不赏,归卧故山秋”。有一次,贾岛骑着跛驴去拜访朋友李凝,一路上搜索诗句,一直在琢磨两句:“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想了一会儿,他把“敲”改成了“推”,反复吟诵了几遍,又想将“推”改为“敲”。他犹豫不决,于是在驴背上一会做推的姿势,一会做敲的姿势。正在他想得入神的时候,跛驴冲撞了时任长安最高长官京兆尹——韩愈的车骑。韩愈问贾岛为什么闯进自己的仪仗队,贾岛就把自己做的那首诗念给韩愈听,把自己拿不定主意是用“推”好还是用“敲”好的事说了一遍。韩愈听了,也加入了思索,良久之后,对贾岛说:“我看还是用‘敲’好,一个‘敲’字有了声音,使夜静更深的静更深了几分。”贾岛听了连连点头称赞,于是他不但没受处罚,还和韩愈交上了朋友。推敲从此也就成为了脍炙人口的常用词,用来比喻做文章或做事时,反复琢磨,反复斟酌。
不过这个故事并没有确切的文献记载,只是一段美好的传说故事。从贾岛在长安以及韩愈任京兆尹的时间来看,贾岛根本就不可能碰到当京兆尹的韩愈,更不用提冲撞了。不过虽然可能不是真的,但我们在遇到推敲这个词时仍然会想到这个有趣的故事。
好了,现在介绍完了作者,我们来一起看一看这首诗的内容吧。首先第一句“天街小雨润如酥”。“天街”这里指的就是当时的首都长安的大道。这首都的大道上正下着春雨,滋润的就如酥油一般。酥,又称“酥油”,是像黄油的乳制品,是用牛奶或者羊奶做的,在这里形容春雨细滑润泽。和杜甫一样,韩愈也选择了“润”这个字来概括春雨的特点。不过杜甫的笔法是拟人,所以春雨“润物细无声”,韩愈的笔法则是比喻,以“润如酥”来形容春雨的细滑润泽。想象一下初春的小雨沾湿了平整洁净的长安大道,雨水象细滑的酥油一样泛着油油的润泽的光,清新优美之气沁人心脾,是不是很准确地捕捉到了春雨的特点呢?
再来看最精彩的第二句“草色遥看近却无”。这里呀,要告诉大家一个特殊的语音知识。这句诗不读“草色遥看(kàn)近却无”,而是读“草色遥看(kān)近却无”。为什么要这么读呢?因为这首诗是一首七绝,而七绝是格律诗。格律诗指的是格式、音律等方面都遵守严格的规则的诗。“相间”就是格律诗的一条最基本的原则。你们还记得标平仄这个游戏吗?如果玩过你可以去看一看,是不是绝大多数诗句的第二、四、六这三个字的平仄都是“平仄平”或者“仄平仄”?这就是诗词格律的第一条基本原则:“相间”,就是每句诗的第二、四、六这三个字的平仄要互相间隔着来用。通过这个原则,我们可以知道,“看”这个字在诗人写诗的唐朝是读平声的,不然就不符合“仄平仄”的要求,这对于韩愈这个写诗水平这么高的大诗人来说基本上是不可能的。大家读诗或者写诗的话,可一定要注意这些古今发音不一样的字哦!这句诗描写的是在早春时节,远远看去,已经隐隐约约的可以看到能一些若隐若现的黄绿色,但当你走近去细看,却找不到那些绿色了。这是怎么回事呢?这是因为呀,远看的时候,映入我们眼帘的是许许多多的草,所以一点一点的绿色都汇聚到了一块,就能看到一片若隐若现的绿色。而近看呢,只能看见那么几根泛着绿色的草,而且是被很多枯黄的衰草包围着,所以就看不到那样的绿色了。这一句诗跟另外一首描写早春的诗句有异曲同工之妙,那就是杨巨源《城东早春》中的“绿柳才黄半未匀”:早春的柳树上刚刚冒出些嫩黄的芽,还不太均匀。亲爱的朋友们,在现在的早春时节里,你们去观察一下户外的柳树,看看是不是如果远看的话,能看到朦朦胧胧的一片黄色,但如果单看一枝的话,就又看不到黄色了。然后你再去看看郊外的草坡,是不是真的“草色遥看近却无”,这就是早春的景象。我在这些诗句的引导下观察到了这样神奇的早春美景后,真是感叹诗人的感受力实在是太敏锐了!
接下来我们来看第三句“最是一年春好处”。这是作者感情的抒发,作者认为早春是一年里面整个春天最好的时段。这时候的春色“绝胜烟柳满皇都”。这个第四句跟前面我们提到的“草色遥看近却无”有一样的问题。这里的“胜”不读四声,要读一声,就是说不读“绝胜(shèng)烟柳满皇都”,而是读“绝胜(shēng)烟柳满皇都”,这和前面的“看”是一样的情况。“绝胜(shēng)”指的是远远胜过。“烟柳”指的就是当满城的柳叶长得一片茂盛,尤其是柳絮飘飞之后,远远望去连成一片、如烟如雾,所以称“烟柳”。这就像“烟花”这个词在古诗词里一般都不指我们现在元宵节燃放的烟花,而是指春天的繁花如烟如潮,例如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柳永的《望海潮·东南形胜》中“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等等。“皇都”指的就是当时的首都长安。诗人觉得早春要远远胜过到处都是密密的柳条的仲春呢。
现在我们把四句合在一起看看吧:“京城大道上空,像细丝一样的雨纷纷落下,它像酥油般细密而滋润。远望草色依稀连成一片,近看时却显得稀疏零星。这是一年中最美的季节,远胜过绿柳满城的春末。”早春时节,韩愈约张籍游春,张籍以事忙年老推辞,韩愈于是作这首诗寄赠,赞叹早春景色之美,希望激起张籍的游兴。诗人运用简朴的文字,就常见的“小雨”和“草色”,描绘出了早春的独特景色。诗的风格清新自然,看似平淡,实则是绝不平淡的。首句点出初春小雨,以“润如酥”来形容它的细滑润泽,准确地捕捉到了它的特点。第二句紧承首句,写草沾雨后的景色。以远看似有,近看却无,描画出了初春小草沾雨后的朦胧景象。写出了春草刚刚发芽时,若有若无、稀疏矮小的特点。这一句是全篇中的绝妙佳句。接下来的第三、四句是对初春景色的赞美。写春景的唐诗多吟咏明媚的晚春,这首诗却别出心裁,取早春咏叹,认为早春比晚春景色更优胜,从非常独特的角度表达了作者对早春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亲爱的朋友们,你们觉得什么时候的春色最美?是群芳争艳、百花齐放、烟柳满皇都的仲春呢?还是小草才刚刚冒出一点芽的早春呢?我一直觉得“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才是最美的春色!所以我以前读这首诗的时候就不理解,为什么诗人那么喜欢早春呢?后来我又读到另外一首写早春的诗,就是我刚才提到的《城东早春》:“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若待上林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我发现这首诗告诉了我们原因。一般来说,大多数人是体会不到早春的美的,所以早春一般不会有很多的人在外面游玩。这时候,诗人可以在一片安静的草坪上,观察身边的一切。这时候身边的一草一木都可以成为诗人灵感的来源,诗人才能够写出千古传颂的诗篇。可到了百花盛开的时候,所有的人都会出来看花。在那样喧闹的环境下,就不容易有安静体会美景的空间了。所以呀,诗人认为早春才是春天最美的时刻。这也告诉我们,能写出千古名句的诗人确实是有着与常人不同的感受力的。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参考反馈题目
1. 雨水时节也是耕种的关键时刻,你能给大家分享一些有关的农业谚语和风俗吗?
2. 雨水一般在农历正月十五前后,你知道今年的雨水的日期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吗?能给大家讲一讲这是怎么回事吗?
3. 韩愈有许多趣闻轶事,你能给大家分享一个并做一些辨析吗?
4. 你知道古文运动吗?你能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韩愈倡导的古文运动吗?
5. 一年四季你最喜欢哪个季节的雨?你能给大家再分享一首赞美春雨的诗吗?
6. 你更喜欢“万紫千红总是春”的晚春还是“草色遥看近却无”的早春呢?为什么?
7. 你了解诗词格律吗?愿意多了解一些吗?
参考资料
宋英杰讲二十四节气
当然,还有各种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