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的啤酒格

今天翻起记忆包,突然想起了“啤酒格”,那是属于爸爸的啤酒格。

在九岁之前,我们家相继在上海的浦东和浦西开过两个小商店。那两个小商店,一个在工地旁边,一个在车流量密集的大马路边。店面都很小,门口也没有多余的地方,所以店里的货物都被爸爸巧妙地摆设在店内。每天天亮,他都会及时的起床,拉开卷帘门,然后走到门外舒展一下身体,呼吸一下新鲜空气,这一连串的动作就像是每天开店前的一个仪式,天天如此。

后来我们搬到了闵行区一个叫做爱国村的地方。第一次听到这个村名的时候,我真的觉得很土气,总觉得大都市的村名也应该与众不同一点吧。但是十几年后的今天,每当我想起那段人生,我总会想起这个温暖的名字:爱国村。

在爱国村,爸爸开了一家40多平米的超市,这对我们家而言是一家大超市了,因为它比之前的所有店都大。那时候爱国村还没有像我们家这样店面敞亮、物种齐全的超市,所以生意是很好的。因为生意好,爸爸不断地增加物品种类,所以超市有点物满为患的感觉。于是,爸爸决定每天把啤酒都搬到门口摆放,白天搬出去,晚上搬进来。就这样,他在每天的开店仪式后面添加了一项:搬啤酒格。

那时候的啤酒都是用24格的塑料箱子装着的,那种塑料格子叫做啤酒格。由于啤酒都是瓶装的,所以特别的重。因为有不同种类的啤酒,再加上生意不错,所以爸爸每天至少要搬十箱啤酒格进出。我想,爸爸多年后的硬朗体魄都应该归功于那几年的早晚搬运工作。

每天早晨,爸爸先是完成他的开店仪式,然后把一格一格的啤酒格搬运到店门口,整齐的码好。每天晚上,爸爸再把啤酒格一个个的搬运到店内。店内空间小,所以只能把啤酒格堆放在离卷帘门不远的过道上。十岁左右的时候,我就知道心疼爸爸了,所以晚上都会试图帮他搬啤酒格,但是装满啤酒的格子太重了,而且摔倒了啤酒瓶炸开会很危险,所以我只能努力搬运那些装有空瓶子的啤酒格。但是也没几天,爸爸就拒绝了我这份孝心,因为我是女孩儿。后来,我就看着爸爸每天把那些讨厌的格子搬进搬出,365天,天天如此。其实后来,让爸爸每天搬进搬出的不只是啤酒格,还有一辆用来送货的自行车、一台儿童乘坐的摇摇车、一些零零碎碎货物。超市的面积没改变,但是东西一样样增多,每晚爸爸关门后,只能吸着肚子,踮着脚尖小心翼翼地顺着摇摇车、自行车以及啤酒格边缘微小的空间回到店内。每次看到这种画面,我都会觉得爸爸的样子很滑稽,而且庆幸爸爸不是个胖子。

记得有一次妈妈跟我姑父说起过爸爸送酒的事情。那时候只要有人订购一箱以上啤酒,爸爸都会骑着他的自行车送货上门。啤酒格很大很重,自行车后座上的小支架是无法固定住它的,所以爸爸在骑车的同时,还要抽出一只手扶住背后的酒格子。那是一种有危险系数的工作,因为人摔倒没什么,但是啤酒瓶炸裂的后果会很严重。据说爸爸在一次送货途中,不小心摔倒在了一位上海人的菜地里,幸好泥土没有让啤酒瓶产生撞击,但是爸爸却被上海人骂的狗血喷头,因为理亏,也就没有还嘴。

如果问我为什么啤酒格能收在我的记忆包里,我想可能是因为它让爸爸获得了利益,也尝尽了辛酸。在它出现后,我清晰地看到了爸爸坚强的毅力。每天搬进搬出啤酒格虽然只是一件小事情,但是他坚持了不止一个365天,而是数个365天,即使前一晚他跟老婆吵架到凌晨,第二天,他还是会成为那个肯担当的男人,准时开门,准时搬运啤酒格,迎接新的一天。

你可能感兴趣的:(爸爸的啤酒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