趁着过年回老家,让我们把产品设计的目光从城市转移到广大乡村去,找一找隐藏在乡村生活中的一些爆款产品,探究其背后设计的需求以及反映出来的乡村生活方式。我们一直都是将目标消费者定位与一二线城市的消费者,往往忽略了广大乡村的用户需求。春节期间,对老家的一些生活用品的观察,或许能够能够获得一些乐趣。
1:乡 村 取 暖 器—火 桶 凳
每一位没有暖气的南方小伙伴对冬季的印象都是深刻的,城镇居民的空调和在乡村并不多见,较为常见的电取暖器由于高耗能问题使得节俭的乡村居民对其使用频率并不高。取暖方式还停留在火炭取暖,上述的火桶凳就是在其背景下的产物,我到现在依然记得读小学的冬天,每一个同学都会带一个装满火炭的火桶凳去教室,替换冰冷的长凳,火桶凳在教学资源匮乏的情况下为每一个小孩带来一整天的温暖,每一个冬日的寒夜,母亲也总是会在烧饭的时候准备好几个已经埋满火炭的火桶凳,家里成员每人一个,大家围坐在一起唠唠家常。
可以说火桶凳是老家冬日的必备爆款产品,就算是时代的变迁,每一家都建起了新的房屋和厨房,但是柴火做饭的方式却是一直被保留下来,与现代整体厨房各占一方天地,和谐共处。也只有在招待贵客和祭祀时,才会开启柴火做饭的序章,似乎燃烧的柴火能够为其带来火红的未来,独居于柴火灶上的灶王爷神位,也在各个节日接收来自人们的供奉。而柴火燃烧后的火炭在被勤俭的村民利用起来,变成了取暖的必备材料。
火桶凳,以其适用场景的多样性和低廉的使用成本广受乡村居民的欢迎,成为男女老少的必备款过冬神器。其使用方式主要有三种:坐和靠以及坐靠结合,可以适应大部分使用场景。坐姿的使用可以作为吃饭,打牌时的主要场景,其取暖部位主要是下肢,靠的方式适用于看电视和小作业操作,取暖方式涉及上身和下肢,坐靠结合方式一般适用于亲密的两人,可以同时使用一个火桶凳。
火桶凳的组成部分主要是四个部分:木架主体,搪瓷火盆,铁质防烫架和小火钳。木架主体以木块围城半开放封顶透底圆柱形,在底部以铁线圈进行箍紧,并在支撑木块和顶部坐面设计了散热孔。木架主体的设计的内部错位台阶和开放外延可以支撑搪瓷火盆的边缘,并在底部以横向木架作为火盆支撑,从图中可以看出,木质的横架在火盆的影响下碳化,该部分的设计在材料上的选择最好上金属或者取消其设计,可以避免这个问题,,当火盆底部温度过高时,可以将脚移放到上方的横档,同时该横档还可以用于小物件的烘干。搪瓷火盆的来源一般是淘汰的搪瓷脸盆,内置火炭和草木灰以进行温度控制,当需要调整温度时,可以用小火钳拨弄开火炭调高温度。而铁质防烫架一般是盖在火盆上方,防止脚不慎掉入火盆中,铁质防烫架的设计多以几何图案为主,同时作为乡村婚礼的必备物品之一,也有人用铁艺打造了喜字图案,为新人送去火红日子的祝福。
火桶凳的乡村市场零售价为80元人民币,作为一款高频使用产品,其使用年限一般可以维持到10年以上,木材在使用的过程中经过长时间的摩擦,呈现出手感圆润的表面。从市场角度来看,其低价高质量并且使用成本几乎为零,确实不失为一款好产品。
2: PP 塑 料 乳 胶 桶
每一位外出在建筑行业的打工者必争夺的爆款就是建筑行业的pp塑料乳胶桶,pp乳胶桶可以说说除了金钱之外能够取悦家里媳妇首选物品,也是外出打工者在工地话语权的代表,占桶为王,就是这片工地的领头羊。pp乳胶桶以其坚固耐用且有盖子可防尘的特点广受乡村妇女的喜爱,并将其纳入日常生活中。作为洗衣,装水和储存的必备工具。
相对于购买的热固性塑料桶,pp材料的热塑性能能够保证其不易破裂,且耐高低温。建筑行业在中国蓬勃发展为广大乡村闲置劳动力打开了人力输入口,形成了城市做建筑赚钱回家盖房子的轮回,pp塑料桶则是这一历程的最好证明。我们可以从一个家庭中pp塑料桶的数量来推算其在建筑工地的工作时间,可以称之为pp塑料桶指数。塑料桶在乡村越是常见,则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建筑行业的发展以及本地外出务工人员的劳力输出方向。
作为城市工地流入乡村的必争资源之一,我有一个大胆的想法,如果说以往的产品在农村的推广主要是靠刷墙的大标语,墙作为有限的广告载体却难以与日常生活建立紧密联系,那么pp塑料桶这种日常高频率使用的产品是否可以作为广告的载体进入乡村居民的生活中呢?我们可以进行下简单的尝试。
pp乳胶桶作为城市舶来品,逐步取代了乡村中的热固性塑料桶,从物件中我们观察生活方式和生存来源的变化,中国人民勤俭持家的特征融入到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之处。
3 : 南 方 厨 房 的 灵 魂 主 角 :饭 甑(zèng)
饭甑,中国民间炊具。流行于南方各地。一般是用木板箍成。用来蒸饭的甑。饭甑一般呈上大下小桶状,中间用竹篾编织的藤条捆住,两侧有耳方便端持,有盖,底部有镂空底盘让蒸汽透过。如果说南方乡村的厨房中有哪一件炊具说占据了最核心的地位,那么饭甑毫无疑问说其中之一。
甑,是中国古代的蒸食用具,为甗的上半部分,底部镂空结构的饭甑与鬲(读lì)通过镂空的箅相连,用来放置食物,利用鬲中的蒸汽将甑中的食物煮熟。在后来的汉语里,便将这种底部有许多透蒸气的孔格的炊具称之为,饭甑即为蒸饭用的甑。饭甑通常使用杉木制成。因为杉树是南方山岭最常见的树种,取材方便,而杉木纹理通直,结构均匀,早晚材界限不明显,强度相差小,不翘不裂。材质轻韧,强度适中,质量系数高。柔软的材质适合加工成型,且不会像松木等会有树脂渗出,适合作为饮食用具。
饭甑在乡村并非是一个高频使用产品,一般只有在祭祀时才会使用,配合柴火灶在大火的催促下,水蒸汽通过气孔将大米蒸熟,祭祀的饭食一般会分为三层,最底下的一层为大米,中间一层为混合米粉的蔬菜,顶上的一层一般为猪肉,这样将可以一次性将饭、菜和肉搞定。祭祀的时候一般会选择直接把香插在饭菜上,透过香的烟雾链接使其能够品尝到饭菜。快速完成仪式之后,再烧一些纸钱作为送客礼仪。将其中的肉和菜取出后,饭甑会被重新放入锅内,利用灶中的火炭重新为米饭进行保温。
饭甑的结构也非常简单,分为三个部分:上大下小木桶,木质盖子和中间镂空木质格栅。木桶两边设计了两个耳朵,方便提起,上面设计的两个凸起,可以起到固定盖子的作用,功能完善且设计简约,木盖子设计的提手使用的是整块木头切割而成。并不采用镂空设计是防止脏污残留。内部的木质格栅在清洗时可以取出。木桶的上大下小设计也是方便了木质格栅的取出。
饭甑的另外一个使用场景则是乡村宴席中,同时使用多个饭甑可一次性做出50个人的米饭,这是电饭煲所不可能达到的,可以说饭甑本身就是为了重大宴席而生,其巨大的吞吐量和综合使用能力奠定了其在南方乡村的霸主地位。
4:零 食 干 果 盒
这类产品的出现一般只有在过年和结婚等场景,也是属于特定场景出现的产品。过年期间,每一家的桌子上都会摆上一个零食干果盒,里面装满了各类零食和干果,贵客临门,奉上泡好的茶水,就着零食聊聊这一年的变化和收获。而小时候的我们喜欢去哪家小伙伴家里玩耍,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家的干果盒里面是否装了好吃的零食。干果盒更是代表了一个家庭的待客热情,过年期间每一家都会将家中最可口的零食装满拿出来招待客人。
传统的干果盒一般都是以圆形为主,其中分为6格或者7格,装上代表不同寓意的零食干果,零食干果盒与茶水不仅仅只是闲聊时的零食,更可以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就算是上门讨债,也是遵循着泡茶吃零食的步骤,以借此缓解彼此之间紧张的气氛。茶水与零食干果的在口中达到甜味的平衡,不至于甜而发腻,这样的组合可以让双方坐下一整天。结婚的时候,零食干果盒作为必备的物品之一,一般由男方母亲准备,装满零食干果放在新房中,作为吉利的象征,而宴请宾客时,茶水和零食干果盒一般作为上菜之前的前菜系列,供给宾客闲聊打发时间,这样可以让早到的宾客不至于无聊等待。
以上四款产品在老家基本属于家家必备产品,有同过木匠制作的,也有购买的,还有外出务工的馈赠,从这些产品中我们可以用两个词进行总结:传统和节俭。传统习俗目前在乡村中的保留正随着新一代进城定居而慢慢消失。毕竟传统的习俗在城市的生活居住地中难以施展开来。或者是也是对传统文化的一次挑选和淘汰,文化的传承依赖于物件是否能够发挥其作用,而不是被束之高阁。在这里,产品很多时候并不仅仅是产品,而流行的原因也不仅仅是因为好用而已,更多的是其具备的象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