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言片语,些许箴言

只言片语,些许箴言_第1张图片
自拍

随笔,顾名思义:随笔一记,是散文的一个分支,是议论文的一个变体,兼有议论和抒情两种特性。读完张召忠的随笔集《进击的局座:悄悄话》,对这位退休的海军少将顿生敬佩之意。他那“春蚕有丝继续吐,老烛有蜡接着燃”的精神。他的“报效国家,反哺社会,老有所乐,自得其所”的心态,影响着同样退休的我!

随笔集是编辑有心而为:张召忠晚年进击网络,轻声细语,说些肺腑之言,聊些家长里短。当耳旁风散去,留下些许箴言,把这些只言片语收集成册,供大家闲来无聊翻阅品评。我品过之后,确实品出些滋味,愿与更多的笔友一起分享。

有人总结写随笔也有技巧:随手、随便、随心。看完这部随笔集,我们研究张召忠是如何运用的!

随心所欲写真情,是作者在随笔中始终把握的。张召忠认为:“年轻人都很忙,谁愿意停下来听一个退休老头儿瞎唠叨?”那么就要真诚:“真诚是什么?就是掏心窝子,打开天窗说亮话,有啥说啥,别整那些高大上。真诚就是厚往薄来,人心换人心,四两换半斤。吃亏是乐,吃亏是福,别总想着占别人便宜,这样就能感受到真诚所在。”

针对很多人爱说大话、空话、假话。作者写到:说话是一门学问,需要有良好的口才,更需要演讲的态度、勇气和艺术。大家觉得他说话幽默,他认为这是对我很大的褒扬和认可。随手写出:“幽默是一种最高的境界和修养”,具备了哲学的深度。他仍然真诚:并不是说我讲得有多好,只是表明我个人的一种态度,讲话需要互动,我必须看着我的听众来讲,与他们的眼神形成互动。

在“讲话还需要实事求是的作风”的论说中,写的是:读毛主席的著作,听毛主席的教导,给人最深的感悟就是富有哲理,一语中的。毛主席说话很幽默,最善于吧复杂问题简单化。张召忠写出了我们同代人共同的感情。

提倡要占领舆论高地,掌握话语权。作者语重心长:如果领导干部学会利用网络,好处简直太多了。

笔要随脑。文章是笔写出来的,但却是大脑想出来的!作者的头脑是清晰的:首先是个共产党员,必须保持大局,不能有任何偏离;其次是个革命军人,服从是军人的天职;最后是个专家教授,在领域内要有所创造,维护学术声望。张召忠把自己定位为一个公共知识分子,不为名,不为利,不人云亦云,一定要有自己的特色,收获近百万粉丝,正是人们对他的肯定。

随便恰能抒情意,是作者在随笔里贯穿始终的。张召忠在不少小标题下,写了自己草根的发展过程。什么“农民的儿子”呀,“工农兵学员”呐,一点也不顾忌,看似随便,却要表达这样的情意:我很普通,也就想做个普通人,别觉得我跟大家有距离,咱们经常说说知心话,挺好的。恰似这样的随便,人们能与他沟通无障碍。

随笔集的第三章是:非议中,我从未想过停止前进。作者写到:在骂声中成长,在批评中进步,在逆境中挣扎并生存,是我几十年来的切身感受。在这样的环境中,我学会了忍辱负重,学会了自强不息,学会了顶天立地,无论如何,我都不可能改变我的风格,那就是特立独行。你看我的文章,你看我的电视,都是我个性化的张扬。我不会附庸风雅,替别人背书,更不会为了迎合别人说一些言不由衷的话,你在任何场合看到的都是一个真实的张召忠。因为张召忠知道:一个国家越是文明进步,就越需要百家争鸣;一个人越是有知识,有文化,有涵养,就越是能够容忍别人的误解和谩骂。

随笔就是遇事触动就不说不快,有些人总要找什么理论做依托,也好落个左右逢源。但实际生活中,不是都有可以依托的,那你就无所作为吗?不能!你就随便把事情写出来,让读者自己去理解。有时会产生争议,这样就有了风风雨雨!面对这样的流言蜚语,张召忠是“死猪不怕开水烫”,“看看占有上班时间、使用公家的墨水和纸张应该扣除多少钱,随便!”作者面对这样的人生经历,爽快的用“随便”抒发自己的情感,“不要管别人怎么说,”“要为自己活着,不要唯唯诺诺一辈子为别人活着,那样很累!”真是文笔随便,神情潇洒。

随手就写成习惯,是作者在随笔中让我们领悟的。局座非常喜欢看美国大片,然后就研究它的显著特点;局座怀念八一电影制片厂制作的大量优秀的电影,对过于追求名利,工作不扎实,没有生活体验等问题直接侃:“太可笑了!”还以此发出深层疑问:“一个缺乏想象力的民族如何征服未来世界?一个总喜欢往回看的民族怎么能够参与竞争而富有活力?”

张召忠是一个很前卫的老头,对中国动漫也非常关注、非常喜欢,他认为这样的一些艺术表现形式应该发展起来。他去沈阳讲课,去深圳“市民大讲堂”随手记下提升全民科技素质的主题;应浙江省委宣传部的邀请,对要把杭州确定为全国动漫的研发中心,听到消息后很兴奋!他认识的很清晰:现代人的工作生活节奏很快,很忙,心情浮躁,压力很大,难得静下心来像20世纪五六十年代那样去读原著、读小说,21世纪好像已经进入到一个读图时代。

我的记忆:20世纪80年代读文艺作品也爆发过高潮。那时都是报刊杂志,纯文字的内容,人们趋之若鹜;如今,纯文字的作品看者寥寥。两年前进入网,看到有位广州女作者用了文中有图(或拍摄的照片),图中有文的形式,感到很养眼润心。不顾老朽年岁,东施效颦地写了“秋 湖 夜”。发给家乡《鹤城晚报》的编辑,同时向他建议:这种形式我认为不错,值得推荐!随着手机都有拍摄功能,人们的阅读越来越希望图文并茂。编辑毕竟是编辑,行外人的话不但未听,带多图的散文也没发表。《鹤城晚报》的电子版,也没有充分发挥计算机和软件技术的发展优势,用更新的艺术表现形式吸引人,所以现在我根本不看它了!

无论你的观念如何,运用多媒体形式的人们迅速增长起来:你看“小年糕有声影集”、“火山小视频”上的作品,十万加的浏览量令纯文字的小说、散文相形见绌!而且,乐视、抖音短视频、V8音视频等等,为你创建了方便的工具,大大降低了制作者难度,更多的人没有太多的限制,随手写我心所想,表达自己的感情。

这就是张召忠的随笔给我的领悟:读书,首先要有一个安静的心态,不能浮躁;但读书后发现还有更好的艺术形式需要我们去掌握,那就应该增强创造性,站在书本上学,创意地发扬中华传统文化。只言片语可以随风而去,肺腑箴言应该斟酌牢记!

你可能感兴趣的:(只言片语,些许箴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