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意让伴侣吃醋? | 也许你是自恋型人格

你爱着的人只不过是件容器,你真正需要的,容器里放着的,是你自己.


故意让伴侣吃醋? | 也许你是自恋型人格_第1张图片

你是不是觉得自己是最独一无二的存在,觉得自己貌美如花,比任何人都漂亮/帅气。觉得别人手机里的你远没有你本人好看,你会不会喜欢故意亲近别的异性,而为了让自己的恋人吃醋;你会不会和恋人谈论某个有吸引力的潜在伴侣。如何是,那么你可能是自恋型人格。


关于自恋


自恋(narcissism)一词见于欧美文学作品中,直译成汉语是水仙花。这来自一个凄美的古希腊神话:美少年那西斯在水中看到了自己的倒影,便爱上了自己,每天茶饭不思,憔悴而死,变成了一朵花,后人称之为水仙花。

自恋本身是一个中性词,而且在没到极端的情况下,自恋被视为健康心理的重要元素。在心理学和精神分析学上,过度的自恋可以变成病态,或者会有严重人格分裂/不正常的表现,例如自恋人格分裂。许多自恋者有明显的个人主义和利己主义趋向。他们通常是自我夸大、自我赞美、自我表现,常幻想自己容貌绝伦,才华横溢,能力超群,有不劳而获思想等。在感情和内心世界中有孤芳自赏的心态。在人际交往中,表现出损人利己,以我为中心,处事极端化,当受到批评、遇到挫折或失败后,表现出震怒、自卑、羞惭、常有过激和抑郁反应。一般来说,没有明显客观原因的独身主义者、不涉及同性恋的女尊主义者或男尊主义者多少都有一些自恋的倾向,其中不少人可能是自恋者。


健康的自恋or 不健康的自恋?


“我可不可爱是你决定的”


健康的自恋相信自己是可爱的,并认为这是不证自明的,不管别人评价如何。这样的人首先对自己有一种基本的信任,认为自己就是值得喜欢的,即使有人批评我,也肯定是关心爱护我。而不健康的自恋,则不相信自己是可爱的,总是需要通过别人的评价来证明。如果遇到批评,则一定会认为自己不好,别人是在对我进行恶意攻击。


现实、幻想傻傻分不清楚


健康的自恋,能够区分自己的想像与现实的差别,在面对理想的同时,立足于现实。对世界、对他人的评价都比较符合实际,能够较宽容地对待自己和他人。不健康的自恋者,他们难以区分幻想与现实,凡事凭主观想像。他们要求现实一定要达到“绝对美好”的程度,沉醉于自己的幻想。对他人强求,要求别人一定要对自己好,却又不停地抱怨、感叹人心叵测、生不逢时,在讨好他人的同时,却不信任他人,甚至对他人充满深深的敌意。


“我受不了你比我好”


健康自恋的人,能够区分自己与他人的不同。他们爱自己,也爱他人,尊重自己,也尊重他人,能够平等、友好地与他人相处,希望自己过得好,也愿意别人得到幸福;而不健康的自恋者,他们难以区分自己与他人,表面上看上去他们自尊心很强,而实际上,却是因为无法相信自己。他们往往自我中心到了不会为他人着想的地步,他们在夸奖别人的同时,总是要表明自己更优秀,甚至不惜贬低他人来标榜自己。


健康的自恋与不健康的自恋是两个相反的极端,更多的人是处在中间的某个位置,或者稍微更偏近健康的一端或不健康的一端。


不健康的自恋则容易形成自恋型人格障碍。


看看你是自恋型人格吗?


一般认为,自恋型人格具有以下特征:


1.对批评的反应是愤怒、羞愧或感到耻辱(尽管不一定当即表露出来)。如果有人无意侮辱或批评了他们,自恋的人更倾向于以错误的方式去猜想为什么,并且会感觉自己受到了侵害、很委屈。

2.喜欢指使他人,要他人为自己服务。

3.过分自高自大,对自己的才能夸大其辞,希望受人特别关注。

4.坚信他关注的问题是世上独有的,不能被某些特殊的人物了解。

5.对无限的成功、权力、荣誉、美丽或理想爱情有非份的幻想

6.认为自己应享有他人没有的特权。认为自己是有权利的,因而不需要遵守一些规则。虽然不会和别人对峙或者是挑战别人,但会故意出错,借此来表现自己是高于别人的。

7.渴望持久的关注与赞美。

8.缺乏同情心和共情,他们会随意取消约会而不顾对方的安排,缺乏同理心。

9.有很强的嫉妒心。

10.亲密关系困难,(婚姻关系,亲子关系等)。

只要出现其中的五项,即可诊断为自恋型人格。


自恋型人格其实是低自尊


故意让伴侣吃醋? | 也许你是自恋型人格_第2张图片

自恋型人格障碍是一种常被误解的复杂人格障碍,基本特征是对自我价值感的夸大和缺乏对他人的公感性。自相矛盾的是,在这种自大之下,自恋者往往长期体验着一种脆弱的低自尊,只是由于自恋者的自大总是无处不在,使我们更倾向于将其非人化看待。

“自恋面具模型理论”认为,自恋者的固执己见和自我中心只是他们掩饰自我厌恶和低自尊的表象。在实际中,他们稍不如意,就又体会到自我无价值感。他们幻想自己很有成就,自己拥有权利、聪明和美貌,遇到比他们更成功的人就产生强烈嫉妒心。他们的自尊很脆弱,过分关心别人的评价,要求别人持续的注意和赞美;对批评则感到内心的愤怒和羞辱,但外表以冷淡和无动于衷的反应来掩饰。他们不能理解别人的细微感情,缺乏将心比心的共感性,因此人际关系常出现问题。这种人常有特权感,期望自己能够得到特殊的待遇,其友谊多是从利益出发的。

自恋者会体验到的种种情感中,比较突出的两种情感是羞耻和嫉妒。他们的内心里充满了对于遭受羞辱的羞愧感和恐惧感,这使得他们保持着非常顽强的防御机制(Morrison, 2014);同时,他们又时常会嫉妒他人,这些人可能是比自己有着更高的地位和成就、或者拥有自己并不具备的特长的人,因为他们相信自己更配得上这些成就和特权。有时,强烈的嫉妒会引发愤怒。

在羞耻和嫉妒这两种情感的背后,核心是一种自卑感。自恋者其实非常脆弱和自卑,他们永远都没有安全感,永远会害怕自己一无是处、支离破碎,这也是为什么,自恋者需要不断地获得别人的赞扬,因为他们要通过外部的肯定来体验自己内在的价值感。

科胡特、科恩贝格等人提出,自恋者分为两种亚型,一种是沮丧型(deflated)自恋,他们表现得垂头丧气、过分担忧、充满羞耻感;另一种则是膨胀型(overinflated)自恋,他们会明显地表现出浮夸、傲慢和对他人的剥削态度。

Shaw(2013)则以创伤为核心,阐述了这两种类型的区别和联系。他将前一种亚型称为“受到创伤的自恋者”,他们在不断累积的、发展性的创伤后压力之下,形成了这种自恋型人格;而后一种亚型则是“创伤性的自恋者”,他们受到了创伤,但他们拒绝自贬、拒绝表现脆弱,而是将自己全能化、理想化。他们否认了存在一个不那么夸张和理想化的自我,否认自己拥有脆弱的倾向、自我贬低的渴望、羞耻和内疚的能力,以及种种真实的作为人的情感。

沮丧和膨胀这两种感受往往同时存在,相互交织。它们总是同时出现在一个人身上,并彼此支撑,互为表里。其中一种会成为一个人对外表现出来的状态,而另一种则会成为在表象之后隐藏的背景。沮丧型的人虽然看起来低自尊和羞耻,但他们的内心是膨胀的;而膨胀型的人的内心里,实际上隐藏着沮丧型的部分,他们无法真实地触及到这部分的主体,又存在着一种强迫性的冲动,要对自己的这部分主体进行镇压、控制,把它驱逐出自己的身体,完成一个根本上对自己进行“剔骨”的过程。


自恋型人格更赞同暴力行为


一般认为,自恋和低同情心、占有欲、对赞赏的高需要、自夸等人格特质之间有密切关系。之前的调查研究已经发现,自恋和许多反社会行为之间存在极大的关系,如家庭暴力、性胁迫、攻击、侵犯等。最新一项研究发现:自恋和暴力行为态度之间同样存在莫大的关系。

Victoria等人在2016年进行过一项实验,该实验共有329名被试,其中70名为男性。研究者使用自恋人格量表测量被试的自恋程度,共包括40道迫选题(NPI; Raskin & Terry, 1988)。每道题有两个选项,选项A代表高自恋,如“我有一个影响别人的天赋”;选项B代表低自恋,如“我不擅长影响别人”。选择A则记为1分,选择B则记为0分,分数越大,代表自恋水平越高。在这份量表中,自恋共有三个维度:领导力/权威、风头主义、权利/占有欲。被试对暴力的态度通过《Velicer暴力态度量表》进行测量,共39道题目。该量表分为几个方面,对不同类型的暴力态度进行评估。如战争、体罚儿童、法律中暴力、亲密关系中的暴力等,被试需要对每一道题目做五点评分(1-非常不同意,5-非常同意),分数越高,说明对暴力行为越持肯定态度。

研究结果表明,除了法律中的暴力外,男性的得分都要高于女性,即男性比女性的自恋程度更大、对暴力行为的态度要比女性更认同。自恋不仅与反社会行为有关,而且影响个体对暴力行为的态度,自恋的人往往更赞成使用暴力手段,尤其是男性。


自恋的人更喜欢看真人秀


故意让伴侣吃醋? | 也许你是自恋型人格_第3张图片

研究显示,那些看更多真人秀电视节目的人有更为自恋的人格特质。真人秀会吸引那些虚荣自恋的人。但也有可能,这些真人秀节目会令人更加恋。TedDickinson等人在2016年的一项研究,以565名被试为研究对象,研究其人格特质和收视习惯的关系。研究表示,那些有自恋倾向的人,会寻求与自身相似的媒体特征,而其他看真人秀节目的人认为自恋是规范化的行为,并且在行动上也更为自恋。真人秀中往往过分关注个人,有强烈的个人主义,而这又是自恋的重要成分,因而自恋的人更喜欢看真人秀,而真人秀又进一步加强了TA们的自恋特质。该研究还对比了自恋特质和观看新闻节目的相关性,其结果与真人秀结果相反,即偏好新闻与自恋呈负相关。

References:

Victoria Blinkhorn,Minna Lyons& Louise Almond(2016)Drop the bad attitude! Narcissism predicts acceptance of violent behavior. 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 98 (2016) 157–161.

Giacomin, M., & Jordan, C. H. (2016). Self-focused and feeling fine: Assessing state narcissism and its relation to well-being. Journal of Research In Personality, 6312-21. doi:10.1016/j.jrp.2016.04.009

Na Kyong Hyun, Yoobin Park, Sun W. Park. (2016). Narcissism and gift giving: Not every gift is for others. 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

Lull, Robert B.; Dickinson, Ted M.Does Television Cultivate Narcissism? Relationships Between Television Exposure, Preferences for Specific Genres, and Subclinical Narcissism.Psychology of Popular Media Culture.2016

更多心理学知识,关注微信订阅号小麦心理X(xiaomaixinlix)

你可能感兴趣的:(故意让伴侣吃醋? | 也许你是自恋型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