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决定“你将成为谁”的路上,警惕那些常见的思维倾向与错误

文/爱啃骨头的猫咪

我们的一生,决定无处不在、无时不在。高考刚刚过去,考生们又到了人生的关键时刻,选择哪个专业,报考哪所学校,以及毕业从事什么工作,什么时候结婚,要不要生孩子......可以这么说,人生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一系列的决定组成的,而且,一个小决定有可能因为马太效应走出不一样的人生。

就如《做出好决定:理性掌控工作与生活》一书里说的,我们所做出的决定会塑造我们的生活,你是谁?你将成为谁(或已经成为了谁)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的决定。本书的作者是斯蒂芬·罗宾斯,他是美国亚利桑那大学博士,圣迭戈州立大学管理学荣誉教授,管理学和组织行为学大家。

在决定“你将成为谁”的路上,警惕那些常见的思维倾向与错误_第1张图片

在面对生活中的现实问题时,由于问题复杂、原因结果不明确,而我们掌握的资源、确定备选方案的能力有限,导致我们做的决定,更多时候是依赖经验冲动、直觉甚至用抽签的方式交给老天爷做主。但是这是非常不理性、不靠谱的一心只想能“撞大运”的行为。

在《做出好决定:理性掌控工作与生活》书中,作者罗宾斯指出,做出好决定的关键在于理性。但是,不可忽视的是,我们大多数人不可能一直保持理性,按部就班的奔着“我要成为谁”去努力,在这个过程中肯定会被一些“思维陷阱”影响导致我们做出错误的决定,而使我们离目标越来越远。作者罗宾斯在书中列举了17条常见的“思维陷阱”。下面我只聊聊其中感悟比较深的四条:

1.过度自信:大多数灾难性错误的根源

几乎每个人都会有过度自信。我们自认为比实际上懂得多,自认为自己比一般人聪明、比一般人漂亮、比一般人技艺高超。民间有句俗语叫“被淹死的大多都是会游泳的。”以前如何,并不代表现在或者未来也一样,很多人因为受情境和自身人格特质的影响,产生了认知偏差,对自己过度自信,并且倾向于把成功归因于他们的能力和技能,把失败归因于坏的运气和他们不可控制的因素。对自己曾经经验的过度信任,对自己的过度自信,都非常容易让自己做出错误的决定。

2.惰性:能拖到明天的决不今天做。

罗杰斯说:即使是在正确的道路上,如果只是坐在那里,你也会被超越。我们很轻易就被拖延症这个毛病影响,总觉得“明日何其多,何不再拖拖”:暑假作业总要拖到最后两天完成;为了督促自己学英语,下了一个背单词打卡App,但是每天晚上下班回来,只想往床上一瘫,看看剧、刷刷微博朋友圈,日子一天天过单词连100个都没背下来......虽然大家都知道先完成任务就可以毫无顾虑的尽情放松,但是只想获得延迟满足的快感,放下痛苦的学习和工作,及时行乐。最后工作、学习任务只能越拖越多,到了截止时间只能瞎糊弄随便做,当然肯定会不尽如人意。

3.熟悉度偏见:不要被熟悉的事物蒙住了眼睛。

我们在做决定时,如果发现现在的情况与以前出现过的情况类似时,我们往往就会倾向于把之前做过的决定照搬过来。但是由于时间、环境、资源等已经出现完全不同的形势,所以会出现大相径庭的结果。熟悉的事物和熟悉的经验,会让我们放下警惕低估可能遇到的风险。我们要学习克制熟悉度偏见,强迫自己走出舒适区,以全新的角度看问题思考解决办法,不能完全照搬照抄犯经验主义或本本主义错误。

4.理解沉没成本:承认错误,及时止损。

沉没成本,是指已发生,无法回收的成本支出。它是一种历史成本,对现有决策而言毫无价值,不会影响当前的行为或未来的决策。而面对已经损失的成本,如果不懂得及时止损,甚至为了这个损失而追加成本,最后只会得不偿失。所以,过去的就过去了,从过去中的错误中反省自己总结经验,即使止损投入到下一阶段的努力,才是我们应该做的事情。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在恋爱中,当你发现彼此并不是“适合”的伴侣的时候,越早决定分手越对彼此更好,毕竟两个人在一起妄想对方改变完全改掉你不喜欢的那些习惯和性情是不可能的,如果你不能接受他糟糕的一面,那你们在一起时间越久沉没成本就越大,最后分开彼此的损失都会很大。还不如及时止损,分开各自安好。

我们无法控制结果,我们只能控制促成那些结果的过程。所以,做出好决定,警惕在这个过程中可能会影响决定的思维陷阱。提高决策的质量,增大做出好决定的概率,让你在“将要成为谁”的关键过程中做出对的决定。

你可能感兴趣的:(在决定“你将成为谁”的路上,警惕那些常见的思维倾向与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