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读书

小时候常听人说:“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颜如玉。”对这几句话当时似懂非懂,朦朦胧胧明白读书是件好事情,读书好了,一生可能要什么就有什么。

后来,慢慢知道这几句话源于宋真宗赵恒的《劝学篇》:“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再以后,明白了赵恒的这几个“书中自有”,并非劝人读书长知识,而是以功名富贵为诱饵,诱人只读圣贤书,不问世间的事情。因而涌现了一大批“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文弱书生,他们“手无缚鸡之力”,一度引发了世人“百无一用是书生”的嗟叹!

然而,对我而言,读书可谓有百利而无一弊。

我爱读书,非常爱!

这一点从我出生那一刻起似乎已经注定了,妈妈常常讲起我“抓周”的故事,毛笔、算盘、剪刀、画板、书等摆满了整张桌子,前来道贺的亲戚朋友围在左右,妈妈抱着我,我径直爬向了那本书,抓住便不放手,大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架势,周围的人乐了,“呵呵,这孩子是块读书的料”,爸妈也笑得合不拢嘴。

小时候,奶奶家附近有一所幼儿园,每天那里都会传出琅琅的读书声,听得我心里直痒痒。因为年龄还小,不能读幼儿园,我就常常趁着妈妈不注意,溜到幼儿园的门外,“偷听”里面的人读书,有几次还被老师看到。妈妈每次找我的时候,总是哭笑不得。后来,妈妈帮着我说清,老师才勉强同意我旁听,从那以后,我就天天拖着个小板凳,挤在一群哥哥姐姐之间,似懂非懂的听课。

正是那时候的启蒙,真正开始了我对书的浓厚兴趣,从那以后,不论何时何地,都习惯性带着一本书,仿佛那样心里才会踏实。每到一个新的地方,都习惯到当地的书店或者图书馆泡上一阵,最希望收到的生日礼物也是书。

因为生活的小镇比较闭塞,当地的书店仅售一些教材辅导用书,高中以前的日子都是在读课本中度过,现在想想,这也许是我学习成绩一直很好的根本原因,没有别的书读,只有反反复复的读课本,读的多了,成绩自然也就好了。所谓“熟能生巧”嘛!后来,到市里读高中的时候,第一次走过新华书店的兴奋劲儿,至今还记忆犹新。我真切的感受到,读书和求知才是我们的秋千,只这样,我们才能把自己大胆的抛掷出去。

上了大学,依然保持读书的习惯,这个时候读书的范围已经扩大了,唯一不变的是枕边的书一本接一本的变化。每周都会借几本书来品读,也时常做些读书笔记,倒也给大学生活平添了不少乐趣。

先辈们或躲在防空洞里读其破本残卷,或就着油灯饿着肚子皓首穷经。如今的我坐在宽敞明亮的图书馆里,从感恩大地和悦纳历史的激情中,渐渐地扩展了才学和胸襟。

读书使我在写作上也有了很大的进步,早年读杜甫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感触颇深,每当读到好的句子便摘抄下来,并在写作文的时候想办法用上,日积月累,自己的文采大增,作文越写越好,被老师当成范本读的次数越来越多。人们常说厚积薄发,有了读书这个“厚积”的过程,“薄发”也就变得顺理成章了。

高考备战的那段时间,因受了语文老师的谆谆教导,每日熟记一个成语,摘抄一个好句子,书写一篇读书笔记,开始不免有敷衍之意,久而久之,却意外尝到了个中甜头,也就主动的保留了这个习惯。后来在高考的考场上可谓文思如泉涌,仅作文就节省了很多时间,考出了连老师都说难得的成绩,这可都要归功于我最爱的书了。

其实,人生也是一本书,现实生活中的人更需要一些古典的心境,温柔的心情和一颗经过污染还能沉静的心去品读品味,桌上摊开的是人生,窗外流逝的是岁月。

你可能感兴趣的:(我与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