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投资案例集》:有成功也有失败,这才是真实的巴菲特(下)

《巴菲特投资案例集》:有成功也有失败,这才是真实的巴菲特(下)_第1张图片

推荐等级:3颗星(推荐等级仅供参考,建议大家阅读原著)

1988年至2000年房地美

房地美和房利美两家公司共同负责建立美国房地产贷款的二级市场,主要业务为从银行购买住房按揭贷款,为这些贷款做担保,将其打包成证券资产,然后转卖给其他投资者,以盘活银行资产的流动性。房地美和房利美共同占有90%的市场份额,形成双寡头垄断的局面。在巴菲特出手买入房地美公司股票的1988年,房地美公司的净资产收益率为23%,股价的市盈率低于8倍,巴菲特认为房地美是一个价值被低估的公司。2000年巴菲特全部卖出了房地美的持股,相对于约3亿美元的成本,税前总收益约为30亿,总收益率约10倍。令人感到不可思议的是,在房地美和房利美处于发展鼎盛时期的2000年,巴菲特全部清仓,成功避开了2008年金融危机时两房的破产,对此巴菲特在2001年伯克希尔股东大会上做了解释:不是因为政府管制的原因,而是风险因素使我们下定了决心,当我们了解了这个企业后,我们对这个企业的某些方面感到不安。

1989年吉列剃须刀

1989年吉列公司股价约为42美元,总市值约46亿美元,净利润约2亿美元,市盈率约23倍,吉列当时发行了一种可转换优先股,年利息为8.75%,并可以以每股50美元转换为普通股票,强制赎回期限为10年。巴菲特用伯克希尔的资金买入了6亿美元的吉列可转换优先股,而没有买入普通股,巴菲特认为投资可转换优先股在任何条件下都能够确保安全,当公司业绩不佳或股票价格下降时,能够收回成本,并得到8.75%的利息,如果公司的股票表现良好,也可以转换成普通股而获利。吉列的品牌和品质造就了竞争优势,一方面吉列剃须刀的价格便宜,平均每年的使用量不多,顾客对价格不敏感,因此用户粘性强,另一方面由于用户不会随意更换剃须刀品牌,因此吉列的新一代产品也会很快被顾客接受。1991年巴菲特将可转换优先股转换成普通股,到年底伯克希尔持有吉列股票的总市值为13.47亿,是购买成本的2.25倍,收益率为125%,从1991年至1997年吉列的净利润从2.82亿增长至9.53亿,在这期间伯克希尔持有的吉列股票市值从13.47亿增长到48.21亿,年均增长23.7%.

1990年富国银行

在1990年左右,美国西海岸的房地产市场陷入供过于求的困境,美国银行业股价都大幅下跌,富国银行作为美国最大的房地产贷款银行之一,也难以幸免,股价在低位徘徊。到1990年底,巴菲特共持有500万股,占富国银行总股数的9.7%,总买入成本为2.89亿美元,每股成本为57.9美元,市净率一倍,市盈率4.3倍。巴菲特在1992年和1993年继续增持了富国银行的股份,到1993年底,巴菲特共持有679万股,总成本为4.23亿美元。随着净利润的逐渐增加,市场也越来越看好富国银行,再加上20世纪末的牛市,富国银行的市净率逐步提升,到2000年年底时市净率高达3.6倍,伯克希尔持有的富国银行股票总收益率为3.61倍,10年的年均复合收益率为25.4%.

1991年M&T银行

1990年美国正处房地产泡沫破裂期,银行股一片萧条,投资者纷纷抛弃银行股。1991年巴菲特出手买进了M&T银行的可转换优先股,购买总价为4000万美元,每年股息率为9%,到1999年当初巴菲特投资的4000万美元变成了2.1亿美元,不计分红的投资收益率为425%,年复合收益率为20%,另外收到1800万的优先股利息和700万美元的股票分红。在2000年和2001年股市下跌之际,巴菲特又投资了6300万美元增持M&T银行的股票,增持部分的股票平均买入价格为38.5美元,对应的市盈率约10.5倍,市净率约1.2倍。至2006年末,伯克希尔持有的M&T银行股票市场价值为8.2亿美元,总收益率为696%,当年市盈率达到16倍,市净率为2.2倍。

1991年美国运通(第2次)

1990年美国运通的净利润同比大幅减少,股价从1989年年底的35美元降至1990年年底的约20美元。1991年美国运通发行了一种附带上限的可转换优先股,该优先股的年利息率为8.85%,转股期限为三年。在普通股每股价格不超过33.8美元时,转换价格为24.5美元,对应1991年的市净率约为1.7倍,市盈率约为15倍,若普通股价格超过33.8美元,则转换价格为33.8美元。巴菲特在1991年通过伯克希尔投资了3亿美元,买入了美国运通的附带上限可转换优先股。到1995年年底,伯克希尔共持有4946万股,占美国运通10%的股权,总买入成本为13.9亿美元。1999年底美国运通的股价上涨至160美元,伯克希尔持有股份的市场价值达到84亿美元,5年来的年均收益率达到41%.

1999年中美能源

1999年10月,巴菲特和其他人一起签约收购中美能源控股公司,伯克希尔投资12.4亿美元购买普通股和无利息可转换优先股,获得9.7%的投票权和76%的公司权益。中美能源提供从能源开采运输到销售的一体化服务,在美国和英国为180万用户提供电力服务,为110万用户提供天然气服务,拥有1万兆瓦的发电设施,另外拥有全美第二大房屋中介公司。中美能源的每股净利润从2000年的2.6元增长至2012年的20美元,增长了670%,年复合增长率为18%,2000年买入时的13.5倍市盈率到2012年时变成了1.7倍,中美能源的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10%,利润的高速增长主要依靠收购和利润全额再投资。

2002年亚马逊公司债

2002年巴菲特以面值57%的价格购买了票面3.1欧元的亚马逊公司债券,票面年利息率为6.875%,以欧元计价,2010年到期,按照当时1欧元兑换0.95美元计算,总投资额为1.69亿美元。当时亚马逊公司面临严重亏损和高负债率,又恰逢科技股泡沫破裂,亚马逊公司股价从最高时的约100美元下跌至不足10美元,亚马逊的公司债被市场认为是垃圾级别,以面值57%的价格在交易。但是在5年后的2007年,亚马逊的该种公司债券价格上升至面值的102%,同时美元汇率大幅下跌,变成了1欧元兑换1.47美元,巴菲特在2005年和2006年卖出了价值2.46亿美元的公司债,在2007年年底仍持有价值1.62亿美元的该种债券,总回报为4.08亿美元,总投资收益为2.5亿美元,投资收益率为140%.

2003年至2007年中国石油

2003年春天,非典肆虐神州大地,多数人的行动被限制在有限范围内,经济活动骤减,人们对经济的前景感到悲观,股市也不例外,2003年4月香港恒生指数经过常年的盘整和下跌,跌回10年前。也就在这个时候,巴菲特用伯克希尔悄然买入中国石油的H股,共投资了4.88亿美元买入了23.4亿股,占公司总股份的1.3%,每股买入均价约为1.6港元,对应人民币为每股1.7元。巴菲特在5年后的2007年全部迈出了中国石油的股份,每股卖出价为13.5港元,卖出总市值约为40亿美元,年复合收益率约为52.6%,另外在这5年里,伯克希尔共收到税后分红约2.4亿美元。

2004年至2008年股指期权

2004年至2008年,巴菲特逐步卖出了大量的指数看跌期权合约,到2008年年底共持有371.3亿美元的期权合约,收到期权费用49亿美元,当年账面损失高达50.3亿美元,但是巴菲特仍然信心满满。巴菲特曾多次表达对美国制度和社会的信心,认为美国经济虽然有波动,但长期看仍然会向上增长,公司保留盈利也会自然造成上市公司价值的增长,而美国股指也将随之提高。2010年伯克希尔持有的47份股指期权合约中有8份被解除,共收到期权费用6.47亿美元,支付4.25亿美元,净赚2.22亿美元,并且无成本的使用了三年6.47亿美元的资金,余下39份合约收到的期权费用共42亿美元,合约总金额339亿美元,到期日为2018年至2028年。

1993年德克斯特鞋业

德克斯特是一家专门制造高级男女鞋的品牌,拥有77家零售门店。公司的管理者要求收购采用股票互换的方式,巴菲特同意了,伯克希尔发行了25,203股来交换德克斯特的股票,按当时的市价约价值4.33亿美元。好景不长,由于国外廉价的劳动力成本,多数鞋业制造公司迁往中国等发展中国家,导致美国本土的制鞋企业失去竞争优势。在2000年巴菲特首度承认收购德克斯特是个错误,更糟的是用伯克希尔的股票换的。在2007年,巴菲特认为收购德克斯特是他迄今为止最糟糕的一笔投资,一方面付出了4.33亿美元的成本而一无所获,另一方面当时用于收购的25,203股伯克希尔股票在2007年价值30.5亿美元。

一句话读后感:毫无疑问,巴菲特值得我们每一位投资者学习,但千万不要将他神化,因为他的成功也离不开失败的教训和别人的启发。

(转载请获本人授权,并注明作者与出处)

你可能感兴趣的:(《巴菲特投资案例集》:有成功也有失败,这才是真实的巴菲特(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