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行笔记 | 西安篇之高家大院:慈禧不曾来,观音未显灵

绕过鼓楼,便是回民街,一条每座旅游城市都会有的小吃街,是西安的夫子庙、磁器口。对我而言,美食自然不可舍弃,但眼馋的不单是硕大的羊肉串,还有灰瓦朱红柱子撑起来的传统建筑。吃的要花钱,但看的不一定要花钱,别人抬头望商家各种“老字号”招牌,我盯着一家家屋顶看去。

骑行笔记 | 西安篇之高家大院:慈禧不曾来,观音未显灵_第1张图片
[高家大院·大门·榜眼及第]

高家大院,北院门144号民居,三院四进式四合院,主体建筑建于明末崇祯年间,距今三百余年。大门上挂着“榜眼及第”的匾额,因为高家于清同治年间出了一个殿试一甲第二名的高岳崧。正对着门的是砖墙影壁,雕刻着青龙、麒麟等物,也明确了这户人家的等级非同一般。影壁是第二进院北厢房的墙壁,刚好阻挡了院外人的视线,使其无法望见院内景象,避免“登堂入室”。

骑行笔记 | 西安篇之高家大院:慈禧不曾来,观音未显灵_第2张图片
[高家大院·影壁]

第二进院天井并不似山西乔家大院那般宽阔,倒有些南方人家清秀。过厅挂着“迎紫”匾额,应该是厅名吧。昔日老子出关西游,守关官员喜见东方有紫气过来,感觉有圣人将至,果不其然等来了老子,遂想挽留他。不过,老子已坚定退隐之心,守关官员只好恳求他留下一本书。推辞不过的老子于是写下五千余字的《道德经》,然后骑牛出关,没人知道他去了哪里。“迎紫”,莫不是用了“紫气东来”的典故?

骑行笔记 | 西安篇之高家大院:慈禧不曾来,观音未显灵_第3张图片
[高家大院·迎紫厅]

过厅是主人会见客人的地方,门口挂对联一副: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入则笃行出则友贤。厅里摆放一件木雕屏风,刻有《兰亭集序》。对联与屏风的内容恰到好处地说明了过厅作为会客厅的功用,又将来客当作紫气东来的贤人,都是“兰亭之会”般的高雅之人,正落实了“迎紫厅”的名号。

骑行笔记 | 西安篇之高家大院:慈禧不曾来,观音未显灵_第4张图片
[高家大院·第三进院]

“凝瑞厅”紧邻“迎紫厅”,仅有数米之距,是面阔三间的硬山抬梁式建筑,也是过厅。灰砖石板铺地,厅中摆放镂空木雕屏风一件。“在中堂”位于最后一进院落,是正厅所在,当为高家长辈所居与会客的地方。厅内不允许拍照,其实格局上与一般正厅并无不同,中为厅堂,右是居处,左是书房。

当时在中堂厅中有一工作人员,见一起进来多位游客,便站起身来介绍高家大院以及在中堂。她提到慈禧出逃西安时曾入住高家大院的在中堂时,我觉得太扯,不想听了。之后,她又指着一尊木雕观音像说是慈禧带到这里的,自从有了这尊像后,院中便听不到回民街上的吵吵闹闹声。这才是激怒我的地方,明明是工匠的营造技巧造就了居闹市而宁静的传统建筑,又关菩萨何事?

骑行笔记 | 西安篇之高家大院:慈禧不曾来,观音未显灵_第5张图片
[四合院典型样式]

传统建筑多向院内开窗,而不向外开窗,这就营造了一种封闭式的私人空间,与外界相通的只是一扇门。一进进院落串联起来,到最后一进院落时,院外的熙熙攘攘早已被层层建筑过滤掉了。本是工匠的智慧,却归结于神明,就算不是迷信,那也是不尊重工匠的劳动。也或许只是纯粹为了吹捧自己,非要牵扯上慈禧太后与观音菩萨,增加自己的权威与神秘感,这比迷信本身可恶多了。

那慈禧太后到底有没有住过高家大院?高家大院共86间房,建筑总面积在2500平米左右。对于一般人家而言,这算是大院落,但对于随从数万的太后来说,这86间房还不够随从住的。

骑行笔记 | 西安篇之高家大院:慈禧不曾来,观音未显灵_第6张图片
[慈禧太后]

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西太后慈禧挟持光绪皇帝仓皇逃出紫禁城,最后在陕西落脚。慈禧还在山西境内时,陕西地方官员就在为接驾做准备,改造了北院门巡抚衙门数百家房,还占用了相邻的西安中学堂,导致学校停办。待慈禧入陕时,行宫尚未完工,只好临时将原陕甘总督衙门当作临时行宫。但慈禧嫌弃房间太少,不愿入住,坚持住在北院门的巡抚衙门。

巡抚衙门有数百间房,总督衙门房间虽少,但也不会少太多。我后来去过山西的霍州府衙,行政级别比巡抚与总督小,但总面积也有三万八千多平米,比高家大院大十多倍。慈禧连总督衙门都嫌弃,难道还会看得上高家大院这点小院子?

高家大院有不少二层小楼,加上狭小的天井,总让我想起南方。不过,比起南方建筑的轻盈灵巧,高家大院还是有些北方的庄重。想必是高家祖籍是江南的缘故,院子还是蛮有清秀气质的。

骑行笔记 | 西安篇之高家大院:慈禧不曾来,观音未显灵_第7张图片
[高家大院·清秀的江南小院风]

之于高家大院,至今印象深刻的还是作为高家祭祖的小小家庙。古者,“天子七庙,诸侯五庙,大夫三庙,士一庙,庶人祭于寝”,拥有官爵的人才可建家庙。高家家庙正中有历代先祖群画像,画中右侧绘制男性先辈,左侧是女性先辈,有对联一副: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横批为:慎终追远。

骑行笔记 | 西安篇之高家大院:慈禧不曾来,观音未显灵_第8张图片
[高家先祖群画像]

群画像对联向高家子孙表明两个态度:第一,必须要诚心祭祖。《论语•八佾》:“祭如在,祭神如神在。子曰:‘吾不与祭,如不祭’”。这涉及到中国人祭祖文化,我曾多次写文阐释,不再赘言。上联的“不可不诚”,已点明祭祖重点不在形式,而在心诚。第二,必须要读经书。高家世代为官,重视读书与科举。下联告明子孙要尽读经书不止。横批为“慎终追远”,同样选自《论语》的学而篇: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这是儒家祭祀观的核心思想,慎终追远是手段,民德归厚是目的。

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论语•为政》

你可能感兴趣的:(骑行笔记 | 西安篇之高家大院:慈禧不曾来,观音未显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