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上春树曾说,他毕生的目标是写作出陀思妥耶夫斯基和钱德勒合二为一的小说。
雷蒙德·钱德勒暗地里给自己的侦探这样一句评语:“如果有足够的人像他,那么这个世界会是个安全的地方,不会变得太无趣而不值得居住。”
这就是作者和故事里侦探的形象,两者碰撞的结晶,促就了一部伟大作品。
看侦探小说甚少,但你就是能够从字里行间中读出经典的味道和不屈不挠的硬汉的形象。
当然,也有极具说服力的情景,和朴实而富有感染力的文字描述。 他会将你带到书里,甚至是场景里。仿佛那乌黑的枪口就是对着你的,你颤栗,无助,眼睛充满了恐惧。
你贴入其中。人物、场景和氛围的设定近于超乎想象的逼真。高度,角度,视野都是一个布局,每一个维度都展示了人物的动态,体型,以及特征。
其告白或许就是作者描述的那样,“说一声再见,就是死去一点点”。是还原了作者本人,是在世俗的人流中,仍保持硬汉的自我诉求和追逐。
没有谄媚和屈服。因为——
“一天二十四小时,总有人在逃跑,总有人想抓他。外面千种罪恶的黑夜中,人们垂死,人们伤残,人们被横飞的玻璃割喉、撞死在方向盘上、碾死在重型的轮胎下。人们被殴打、抢劫、勒死、强奸和谋杀;人们饥饿、生病;人们感到无聊,因为孤独或悔恨或恐惧感到绝望、愤怒、残忍、狂热,哭得浑身发抖。一个不必其他城市更槽糕的城市,一个富裕、繁荣、充满自尊的城市,一个失败、挫败、充满空虚的城市。完全取决于你的位置和你的个人成就。我没有。我不在乎。
书中以菲利普•马洛作为第一人称叙事。
我在舞蹈家俱乐部外舞看到了酩酊大醉的特里•莱诺克斯,他被贵妇妻子从豪车上赶下来,车子扬长而去。他头发雪白,虽烂醉如泥,但彬彬有礼。我把这个醉汉带回了家里,并给他冲了一杯咖啡。
我自己都没搞清楚为什么这么做,尽管我向来都有一副铁石心肠,但或许这家伙身上的一些东西打动了我。
没准,他醉的样子像我,我也喜欢喝酒。
从此,我和之间有着剪不断的千丝万缕,在他生前和死后亦是。
特里娶了一个有钱的女人为妻,常常被嫌弃,他醉酒,迷乱于世间,显得与世俗格格不入。他离婚,又复婚,没人知道是为了什么。
我们常常在一起喝酒,他说,“酒精就像爱情,第一个吻是魔法,第二个是亲密,第三个是例行公事。然后……”
某一天,我被他用枪指着,他说要求我送他去机场。我稀里糊涂,好无厘头地送他逃离。
他妻子被杀,显然他是在逃离,在很多人眼里。但我认定,不是他杀的,毫无证据,就是直觉。
我被带到警局,经历了死里逃生,依旧没说他的下落。
一天,我接到了他给我的信和一张五千块的大钞,他自杀了,但他说他没有杀死他妻子,和我的判断不谋而合。我倒了两杯咖啡,还特意给他点了支烟,大概我是感伤的。
或许,为了别人的荣誉,他自杀是最好的结局,谁知道呢。
某天,艾琳来找我说,他丈夫罗杰常常酗酒到不省人事,目前已失踪三天了。她想让我帮她找回来。可能处于我有私人侦探的头衔,我答应了帮她找回在她眼里这个温和的男人。
根据我的判断,几经破折终于找了他。他是一位颇有声望的作家,并不像酒鬼。但他总是喝的酩酊大醉,有几次我和他妻子艾琳一块把醉死过去的他弄到床上,真是一个不省心的家伙。
一天,醉酒之后他死了。或许是自杀,或许是他杀。
我又一次被怀疑,杀人的事情总是被我撞到,我似乎是个不讨趣,又倒霉的家伙。
但很快我识破了艾琳,她应该是杀死他丈夫的人,也是杀死特里•莱诺克斯那个贵妇妻子西尔维亚的人,因为西尔维亚和他丈夫私通。而特里•莱诺克斯曾是她的旧爱。这是她在自杀后的遗书里说出的真相。
而特里•莱诺克斯知道真相,为了保全艾琳,甘愿“放弃”生命。
至于罗杰,他知道真相,没有选择报警,而被妻子艾琳灭口。
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怀疑和错乱的爱情,在那个年代里显得苍白无力。
但我还是我,面对马约拉诺斯先生,我怀疑特里死后寄信的邮筒是不存在的,因为那个地方没有邮筒。他慌乱,他的眼神出卖了他。
他就是我的老朋友特里•莱诺克斯,尽管他整了容,依旧骗不了我。
我和他告别,我漠然,虚无。我甚至荒诞地告别那些死去的人。
……
书中无论是开始还是结尾,杀人的动机以及人物的言行举止都是可信而具有巨大的支撑力。致使谋杀符合程序和经得起严密的推敲。
1995年,美国侦探小说作家协会会员票选史上最佳男侦探,马洛超过福尔摩斯勇夺第一。其马洛塑造的硬汉形象,引领了至今大部分侦探小说的方向。
《漫长的告别》问世,作者已经四十二岁了。他将马洛的形象和自己孤僻的性格联系在一起,他和马洛都喝酒,都孤立,都不屈服,甚至他瞧不上海明威,“说他是个老是重复同样的话,直到让大家相信那话一定很精彩的家伙"。
嗯,仿佛尘世间再无一二。
表面的缺乏自信和内里的傲慢自大的不协调的混合物!
但我还是默然,肃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