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7|《双轨转型》(1)组织创新,突破组织边界的创新之道

497|《双轨转型》(1)组织创新,突破组织边界的创新之道_第1张图片

《双轨转型》中透过一个核心内涵与双轨的创新模型,还有一条创新价值链,解析《创新者的窘境》里面所创新者如何突破现有的困难,以及解释双轨创新模型的发展思路。

往往杀死人,不是人们手里拿的武器,而是落后的观念知识,面对创新改变最大的无奈是,即便你想保存着既有的思维认知,直到老去衰亡后,这些曾经坚守的事物,也都只是过往云烟。

好比一句话所说:「让所有人认同一件事情,最有效的方式是,就是那些反抗者都已经不再了。」这也意味着,时间是检验真理最有效,也是唯一的方式。

转型、变迁、升级、改变、变革,这系列的话语,都在让我们从当下的平衡点,转向下一个平衡点上。在此过程中,不断打破现有平衡,逐渐进入到下一平衡状态时。

我们常会以「打破」现状为出发,却忽略了,达到创新型态后所需要的知识、能力、技术与观念来支持。

这意味着「一次性」完成创新,反而会适得其反。 《双轨转型》的价值,就是以「渐进式」的方式,逐渐满足达到下一个平衡点。

然而,即便知道怎么创新,还是会「不想」、「不会」创新,这时就要回归到「人」本身来思考,是什么束缚住创新的是什么。


01束缚住人们的创新思维是什么

《创新者的窘境》书里面提到一个重要的概念「价值网」,也就是每间企业的发展历程中,当企业获得「正反馈」的同时,就会自然而然的把这个行为结果,认为是有效的:相对的,这这个行为会有「负反馈」的结果时,往往就会偏向抗拒这件事情。

久而久之,就会形价值网依赖,主要原因在于,人类通过「归纳法」把过去认为做这件事情会有「正反馈」的行为,给记住归纳起来,这时就会出现一归纳思考法常有的盲点,也就是「过去与未来」一样的假设上。

换言之,当外部环境的变化是一百多年才会有一项新技术的变革时,这种思考的假设就会成立。然而,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蓬勃发展,现在讯息快速的更新,再加上像是,AI、大数据、等技术不断的演进。

如同我们面临到市场出现破坏原有商业模式的企业,或是突然出现一场黑天鹅事件,导致原有的商业模式失效。这也就对现在企业经营、管理者提出,需要让企业拥有「反脆弱」的能力,让企业在面临这些变化时,能够「适应」这些变化。

但这种能力不只是心理认知说,我们已经知道会有变化,还要更深一层来思考,怎么有「方法」来面对。


02破坏式创新的3个问题

这种「线性化」的思考方式,面对外部环境的变迁下,要如何找出对应的方式,就需要打破既有的认知框架,也就是从原有价值网中,找出新的「观测视角。」

《创新者的窘境》就针对上述的问题点,深度的解释说,我们为何无法创新,以及创新时会面临到的阻碍点。

但这时还留下几个问题点,还需要再被确认那就是:

1.如何善用这些变革来推动公司进入下一波的成长?

2.怎么知道公司将面临到发展的极限点?

3.如何重新建立公司的新动能?

这三个问题的背后,就是在为组织领导者、管理层所提出的核心问题,我们该如何做出转变。

目前在变革领域上,任谁都无法清楚地预测到,为什么过去很强大的企业,为何突然衰败,为何那些霸主没有做任何的失误,却还是会面临被淘汰的机会。

这时就会出现最常见的做法,「整合所有资源进行一次性的变革」,这就导致,变革的过程中出现不适应,最后整个组织发展的过程进入到一种失衡的状态。

因为本质的解决方式,不是将整个组织进行转型,这种单一型态的转型过程,往往遭到的抗拒是最为激烈,就好比,达尔文在出版《物种起源》时,就颠覆人们过往的认知,从原本神创论,转变成进化论,这种论证不仅让人类自身的价值感被贬值。

所以在进行变革时,不能只想一次性解决这问题,而是需要「渐进式」的发展,为我们达到下一个均衡点做好准备。以此来针对这三个问题的深度解析,就是帮助我们在解决问题上,拥有更全面性的思考方式,把过程中会出现的问题点与阻碍点给全面分析。


03解决「渐进式」创新的思路:双轨模型

《双轨转型》在书中以一组核心内涵、两组模型与一条价值链来全面分析,企业在进行创新变革上,如何将组织拆分成「原有业务」与「创新业务」的双轨进行变革,

这些问题的最后,都是在告诉我们,「创新」不是线性化的思考过程能够产出

管理大师彼得杜拉克曾提到:「企业存在的目的,就是为了创造与满足顾客。」

为了达成顾客的期望与需求,企业端就会设计出「目标」与「达成方式」也就,也就是这本书里所提到「任务」与「做法」。

任务:解决问题,达成顾客目标的核心价值。

做法:进行过程,设计出一套解决问题的流程。

所谓「任务」就是每间企业解决问题的能力,换句话说,人们通过你来解决消费者什么样的问题,这是本质性的思考过程。例如,交通运输业的本质任务,就是把人群送往另一个地点。至于过程是安全、满意、舒服、愉快等感受,则是「做法」来决定。

这就能解释「做法」是我们达到目标的路径,各家企业对于达成任务的方向各有所不同,例如有的追求效率、有的追求安全、有的注重品质。依据关注点的不同,产生出对应的做法。

我们在面对不同的情况中,要如何找出相对应的解决知道,这时就是「定位」的功效,让你在红海中,给消费者独有的价值感受。


04双轨创新模型到分形结构

理解了核心内涵后,接着就是设计创新模型,《双轨转型》里面提到两组创新模型,分别时:转型A、转型B。

转型A:原有业务的重新定义,任务「不变」+做法「转变」

转型B:创造另一个驱动引擎,任务「转变」+做法「转变」

这两套模型,不只是一种分散风险的概念,而是「持续创造」增长的动力,当原有事业经历到极限点时,通过新的驱动引擎持续带动组织另一个新高峰。

换言之,企业持续增长,来自多套转型A与转型B的结合,让转型成为一整套「分形结构。」

这过程让企业保持在不断「适应」的过程,这意味的变动成为常态。但这会出现一个问题,如果当变化太常出现,对于内部的人才能否有办法适应,所以才会需要有「能力链C」来取得原有事业下的能力与创新时所需要的能力。

综合转型模型与能力链,就会得出:

转型A + 转型B + 能力链C =双轨转型公式

不论是事业经营者、管理者,还是个人,都需要了解,要想突破现有认知与能力框架,通过原有能力与认知的深耕化,与未来市场的需求趋势,来设计出一整套创新结构。

你可能感兴趣的:(497|《双轨转型》(1)组织创新,突破组织边界的创新之道)